国学经典—贞观政要全集 陈才俊 9787802137974

国学经典—贞观政要全集 陈才俊 978780213797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才俊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贞观政要
  • 历史
  • 政治
  • 唐朝
  • 陈才俊
  • 经典
  • 治国理政
  • 古代文献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ISBN:9787802137974
商品编码:296969669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贞观政要全集

定价:39.80元

作者: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2137974

字数:426000

页码: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68kg

编辑推荐


《贞观政要》的作春是唐代史学家吴兢。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于开元、天宝之际。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惧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于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我们编著的《贞观政要全集》一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分别从原文、译文、注释、史鉴新得四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我们力图用现代人的思维与视角。从李唐王朝恢弘的历史画卷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可供学习与借鉴的施政与管理经验。为企业管理春与机关公务员奉献上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学大餐,是研究“贞观盛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贞观政要》被后世帝王视为政治书和资治手册,尤其是一些较有作为的皇帝,更将它视为毕生的座右铭。元代儒臣戈直对于《贞观政要》与唐太宗的历史价值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将唐太宗治国用人的战略思想概括为“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
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在今天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社会的具体方略,有助于廉治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涤荡人的心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贞观政要》:盛世气象,治国之道 巍巍大唐,盛世光辉,其核心在于“贞观之治”。而《贞观政要》,正是这辉煌时代的一面镜子,一面深入透视大唐帝王如何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镜子。它并非一堆陈腐的史料堆砌,而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之间,一场场关于国家兴衰、民生福祉、君臣之道、治国方略的智慧对话的生动记录。这本书,就如同一部治国方略的百科全书,又似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为后世的君王、臣子,乃至每一个对国家治理怀有深切关切的读者,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 《贞观政要》并非孤立的文本,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政治哲学传统,汲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更在实践中不断孕育、发展。从《尚书》中汲取治国安邦的古训,从《论语》中体会仁政德化的重要,从《孟子》中领悟民本思想的精髓,这些思想的火花,在贞观年间汇聚成璀璨的星河。但《贞观政要》的价值,更在于它将这些宏大的思想,落地为可操作的政务,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它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浓缩于二十卷四十六篇之中,以简洁明晰的语言,娓娓道来。 本书的核心,便是“君道”与“臣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催生的“政道”。太宗皇帝并非高高在上的独裁者,而是一位善于纳谏、勇于反思的明君。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始终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头,将国家的安危视为己任。书中对太宗虚心纳谏的记载,历历在目。当魏徵直言不讳,指出其过失时,太宗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引以为鉴,甚至将魏徵的谏言视为“镜子”,用来照见自己的不足。这种求谏若渴的态度,正是贞观盛世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他能够倾听不同的声音,即使那些声音刺耳,即使那些意见违背自己的意愿,他也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去思考,去调整。这种“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另一方面,《贞观政要》也深刻阐释了“忠臣”的职责与担当。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他们并非阿谀奉承的佞臣,而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以君主安危为念的诤臣。他们敢于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直陈君王的过失,提出切实的建议。书中记载的魏徵“上疏四十余篇”,每一次都饱含着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他们并非为了个人荣辱,而是将自己的才智和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大唐的繁荣。这种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成就,正是“贞观之治”能够铸就辉煌的重要原因。君有纳谏之德,臣有尽忠之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织就了盛世的锦绣画卷。 《贞观政要》所涵盖的治国方略,可谓包罗万象,细致入微。它涉及了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到微观的民生细节,从政治制度的完善到官员的任用与考核,从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到经济的调控与发展,从教育的推广到文化的繁荣,无不涉及。书中关于“劝谏”的部分,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谏,而是包含了如何辨别是非、如何提出建议、如何让建议被采纳等一系列技巧。关于“任用贤能”,太宗更是将“唯才是举”落到了实处,不论出身,不论门第,只要有才能,有德行,都能够得到重用。书中对于如何防止官员腐败,如何规范官场风气,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例如,对于官员的赏罚,太宗强调要“赏罚必信”,既要奖赏有功之人,也要严惩贪污腐败之徒,形成一种清明的政治生态。 更难能可贵的是,《贞观政要》对于“民本”思想的强调,贯穿始终。太宗皇帝始终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他关注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发展商业,改善民生疾苦。书中关于“安民”的篇章,详细记载了太宗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例如,在灾荒年间,太宗会下令开仓赈济,减免赋税,甚至亲自巡视灾区,体恤民情。这种对百姓的深切关怀,是“贞观之治”能够得到普遍拥护,民心得以凝聚的重要基础。 《贞观政要》的语言风格,简洁、朴实,却又不失力量。它以对话、奏疏、政令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读来如同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君臣之间的智慧碰撞,能够体会到为政者的深思熟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勃勃生机。它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智慧的实践指导,充满了对治国方略的深刻洞察。 这部经典,历经千年的历史淘洗,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不仅是研究唐朝历史的珍贵史料,更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对于今天的领导者而言,《贞观政要》提供了一份关于如何保持清醒头脑、如何听取不同意见、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勤政爱民的生动教材。对于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渴望理解国家治理之道的人来说,《贞观政要》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武力,更在于其政治的清明,在于其人民的安乐,在于其君臣的智慧与德行。 翻开《贞观政要》,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盛世大唐的门。在那扇门后,我们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看到了一种历久弥新的治国之道。它所蕴含的智慧,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汲取古人的智慧,思考如何让国家更加繁荣,让人民更加幸福。它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是活生生的经验,是可供借鉴的宝典,是激发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强大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仅凭书名和作者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种经典著作的实体书形式,翻阅时的沙沙声,指尖拂过纸张的触感,都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体验。特别是对于《贞观政要》这类需要反复研读、细细品味的古籍,实体书的便利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可以随时在感兴趣的地方做批注,折角标记,形成自己与文本互动的痕迹,这比在屏幕上做电子笔记要来得实在得多。书的排版也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行距和字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这对于理解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至关重要。不得不提的是,这样的精装本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它代表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阅读这类国学经典,完全是出于对历史智慧的强烈好奇心。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的许多困境,或许都能在古人的经验总结中找到一丝启示。《贞观政要》作为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我期望从中窥见古代帝王如何平衡“德”与“法”,如何在权力与责任之间做出取舍。更吸引我的是书中关于用人、纳谏的论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如何构建一个有效且健康的决策机制,是任何组织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带着一种学习者的心态去翻阅,希望能汲取到一些跨越时空的治理哲学。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像是一部古代的“管理学圣经”,它所蕴含的对人性洞察和政治艺术的理解,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两位伟大的政治家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令人受益匪浅。

评分

阅读古文对我来说,一直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像《贞观政要》这样篇幅宏大且用词精炼的著作。我深知其价值,但如何高效地“啃”下来,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我发现,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看过去,很容易被晦涩的词句卡住,读完后也抓不住重点。所以,我采取了一种比较慢节奏的“浸泡式”阅读法。每天只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的目标,比如解读一两篇关于“慎终如始”或者“知足不辱”的论述,然后我会查阅大量的注释和背景资料,务求弄懂每一个典故和每一个用字的深层含义。坦白说,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当某一个精辟的观点豁然开朗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强迫我放慢现代生活的脚步,重新学习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和文本分析,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性的磨练。我感谢作者和整理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文本载体,让我有机会进行这样一次对心智的深度训练。

评分

对于这本书的整体编排和内容呈现,我感到非常满意,它体现出一种对经典应有的尊重与敬畏。从目录的清晰划分到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都处理得十分到位,让人能够清晰地把握贞观朝的治国脉络。我注意到,不同于一些简单罗列语录的文本,这本书在呈现对话和论述时,往往会辅以必要的历史背景说明,这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当时特定情境下的决策逻辑。这种恰到好处的“导读性”,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贞观政要》的读者,也不会感到过于茫然无措。可以说,它在“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高质量的整理和出版,才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能够以如此友好的面貌,继续与后世的读者进行真诚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读者的坚固桥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长治久安”的深刻探讨。很多现代的政治哲学都倾向于某种单一的意识形态或理论模型,但《贞观政要》展现的是一种极为务实和辩证的治理思路。它没有将唐太宗塑造成一个不犯错的完美君主,而是真实地记录了他在面对错误、接受批评、最终修正决策的过程。这种“有错能改”的体制弹性,恰恰是古代盛世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戒骄戒躁”和“居安思危”的反复强调。在太平盛世之时,人往往会放松警惕,这种对潜在危机的敏感度,是历代明君的共性。它提醒我们,即便是最辉煌的成就,也需要持续的自省和努力来维护,成功从来都不是终点。这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对于身处相对稳定环境的我们,依然具有强大的警示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