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施密特:未来强国
定价:69.00元
作者:(德)赫尔穆特施密特,梅兆荣 ,梅兆荣 校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4352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未来世界的赢家与输家
·美国与中国
美国面临的问题是:是否愿意容忍中国在经济上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和东亚首强,是否愿意容忍中国迄今相对有限的军事上的壮大;或试图阻挠和刹住这一崛起……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归根结底不可能阻止中国崛起。
·俄罗斯的担心
……在俄罗斯人的眼里,不仅是欧盟,而且大西洋联盟都已大大向东扩展;北约部队已进驻前南斯拉夫国家和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现在也有了美国军事基地。这种态势在一名俄罗斯将军看来绝非是一种友好拥抱。他会质问,这后面藏着怎样的祸心
·日本问题的关键
日本在世界上的朋友甚寡……关键是日本人对过去的征服行径和犯下的罪行不愿意承认和表示歉意。
内容提要
施密特以欧洲政治家特有的视角与眼光观察世界,写出了当前国际关系现状及其未来走势、特别是对几个世界强国和强力集团未来力量消长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全书从恐怖主义的兴起切入,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几大矛盾。重点剖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与本质,兼及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拉美、欧盟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态势。全书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
西方媒体称此书是施密特留给世界的*后遗嘱。
施密特对中国发展变化的观察,特别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评价,没有西方政治家通常有的那种偏见,也没有狭隘民族利益的烙印,他常常以人类进步和国际和平与合作利益为出发点,判断是非,并敢于仗义执言,鞭鞑西方一些人的错误观点和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驻德国前大使梅兆荣先生
目录
作者新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德文版前言
章 未来发展知多少
一幅阴暗的图景
不同的前景
危及全球的因素
人口爆炸及其后果
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太多的人掌握太多的武器
第二章 美利坚帝国
美国帝国主义的根子
美国的强项和弱点
美国资本主义支配全球
美国的战略选择
由美国来领导
第三章 其他大国的发展
中国与远东
印度次大陆
伊斯兰、中东和石油
俄罗斯——悬念中的世界强国
处在世界边缘的无奈
欧洲困难的自我捍卫
结尾的思考 来自一个德国欧洲人的视角
作者介绍
赫尔穆特·施密特
德国前总理,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前辈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之邀来到中国,结识了*,是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一位与*见过面的德国总理。1990年5月,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同邓进行了私下谈话。从*、邓,*、*,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习*——数十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并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赫尔穆特·施密特——早已离开了国家权力的中心,但他发出的声音依然备受世界的尊重,所做出的预言也仍然不断被这个世界印证。
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但没有哪个西方政治家像他这样关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没有哪个西方如他一样客观地思考中国。
译者介绍:
梅兆荣
中国驻德国前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翻译家。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任党和人首席德语翻译。也是施密特先生的老朋友。
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翻译并校订的著作有《西德外交风云纪实》《我的特殊使命》《施密特传》《政治局》《施密特:大国和它的》《施密特:与中国为邻》《施密特:未来强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可以说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我通常对涉及复杂政治术语和微妙外交辞令的译本抱持谨慎态度,但这次的译文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简直就像是直接用中文写就的深度评论。尤其是在处理施密特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特有的那种辩证思维和略带嘲讽的笔调时,译者展现出了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那些复杂的因果链条和历史背景的穿插,都被清晰而准确地传达了出来,使得即便是不太熟悉那个时代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论点。这种“信、达、雅”的兼顾,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著的深刻思想得以在中文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翻译”,而是在与一位深谙国际政治的中文作者对话,这种无缝衔接的阅读体验,无疑是这部译著最值得称道之处。
评分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固有兴趣,然而,阅读过半后,我发现它带来的价值远超出了对一位前领导人私生活的猎奇。更深层次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去审视“强大”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的堆砌,更是一种基于清晰的国家利益界定、果断的战略取舍以及对未来风险的精准预判的综合能力。作者在回顾决策过程时,没有采取事后诸葛亮的姿态,而是将读者带回到了信息不完全、压力巨大的当时情境中,去体会那种在历史十字路口做出选择的艰难。这种“同理心”的代入感,是我最看重的收获之一。它强迫我跳出当下的思维定势,去理解一种基于冷峻现实的政治智慧,对于任何关心国家未来走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思维训练场。
评分从内容的架构上看,作者(或原作者)展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宏观视野和历史洞察力。他似乎能轻易地在微观事件的细节和全球力量格局的演变之间自由穿梭,构建起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分析体系。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特定历史时期国际关系演变的章节,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事件背后的权力逻辑和决策者的真实动机。这种“穿透表象,直击本质”的叙事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思考某个论断,因为它挑战了许多流行的、被过度简化的历史解读。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远超乎我最初对一本政治传记或回忆录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全球政治发展史的纲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上封面上字体选择的沉稳与大气,立刻就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本重量级的作品。拿在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对于一本探讨宏大政治经济议题的书籍来说,视觉和触觉上的舒适感至关重要,它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封面设计上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元素,而是通过冷静的色调和简洁的构图,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严肃性,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对作者即将阐述的观点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的保障。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历史人物肖像时的克制,没有过度美化或刻意丑化,保持了一种客观的距离感,这种设计哲学贯穿始终,令人赞叹。
评分这本书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显示出一种高超的技巧。它并非一味地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将个人经历、关键决策时刻与宏大的历史背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有些段落,尤其是描述紧张对峙的场景时,文字简练有力,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刀,直指关键;而另一些探讨哲学思辨或战略远见的部分,则又放慢了速度,给予读者充分的沉淀和思考空间。这种动静结合、详略得当的节奏感,使得全书读起来毫不拖沓,反而充满了内在的驱动力,让人很难将它束之高阁。每一次合上书本,脑海中都会留下强烈的画面感和未完待续的思考欲望,这恰恰是优秀非虚构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成功地将严肃的议题包装在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