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认知、规划、招商和运营四个方面,系统解读产业园区与产业地产的建设精要和运营技巧。
认知:了解产业园的“前世今生”,了解目前国内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并提出园区建设的新“九通一平”。
规划:做好产业规划、建设与建筑规划、招商规划、园区运营规划与园区经济指标规划,实现园区的长远发展。
招商:招商“六部曲”,帮你打磨园区特色卖点,如何借助网络营销、事件营销等进行宣传推广等。
运营:园区运营得好就是最好的招商,教你如何做运营。
本书适合产业园区和产业地产从业人员及对此行业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在本书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各地不少园区,接触了很多业内人士,越是走访调研,越是感觉应该尽快写成此书,为产业园区和日趋火爆的产业地产的建设经营提供些许助益与启示。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的形式多种多样,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文化园、农业园、特色产业园,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涌现的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等。
得产业者,得天下。毋庸置疑,美国当下的全球“大佬”地位与新兴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正是从硅谷、128公路等高科技产业园走出的惠普、英特尔公司(下文简称英特尔)、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甲骨文)、雅虎、朗讯科技公司(下文简称朗讯)、思科系统公司(下文简称思科)、苹果公司(下文简称苹果)、谷歌等一批产业巨擘,奠定和捍卫了美国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地位,让美国梦变得如此现实和光鲜。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一篇题为《硅谷梦》的报道中曾评价道:“在文艺复兴之后所发生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的技术。”评价颇为大胆,可对美国人的如此“自夸”,又有谁能够轻易否认呢?时代造就了硅谷,硅谷开创了另一个新时代同样,日本筑波科技城、英国剑桥科学园、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台湾新竹科技园对所在城市及其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居功至伟。
回头来看中国的产业园。
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发明专利达到2万余件,海内外上市公司逾220家,培育出联想集团(下文简称“联想”)、百度、新浪、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顶尖企业,成为全国高科技产业园区的领头羊,其业绩足以令很多城市望其项背。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连续14年位居第一的天津开发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8053亿元,几乎接近天津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
近年来,以北京798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方兴未艾,掀起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热潮。这既盘活了老厂房、老社区,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振兴繁荣,为城区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受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连续低迷的影响,产业地产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和投资新宠,从联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兴)、海尔集团(下文简称海尔)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万科)、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万通)、绿地集团(下文简称绿地),产业巨擘和地产大佬纷纷抢滩登陆产业地产版图。
产业园区不仅是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载体,而且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承载载体。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产业园城市国家”已非一篇小题大做的文章,而是一篇恢宏巨著!
目前,国内的产业园区及产业地产项目达数千计,且数量、规模仍旧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整体而言,各地区、各行业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招商管理等相关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建设品质与运营水准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空城、死城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我们可以用“五多五少”对业界现状加以形容,即:
(1)地产开发多,产业运营少;
(2)重复建设多,个性定位少;
(3)炒作概念多,营运内容少;
(4)依赖政府多,自行拓展少;
(5)专一人才多,跨界人才少。
可见,当今产业园区存在缺少成熟模式、专精人才、实操经验,更缺少求本务实的研究探索精神等严重问题,因此,产业园区与产业地产的建设经营需要摒弃浮躁与急功近利。
着眼于现实,写这本《产业园区/产业地产规划、招商、运营实战》,意在投砾引珠。通过认知、规划、招商和运营四个环环相扣的主题篇章,力求以战略的高度、实战的角度和多元的维度,运用深入浅出的理论、丰富翔实的案例,系统解读产业园区与产业地产的建设精要和营运技巧,引导帮助产业园区与产业地产的规划者、经营实践者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更复合的能力,投身于产业园区和产业地产的操盘建设与运营管理,打造更多对业界发展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精品产业大盘,助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笔者自身即是一名一线的实践者、操盘者,由于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写作本书只能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平心而论,文中涉及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调研、思考、实践和扩充,此书权当1.0版本的园区营运参考吧。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产业园区项目经理,我一直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后期的招商落地,每个环节都像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我尝试过阅读一些零散的文章和报告,但总觉得不成体系,缺乏实操性。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救星。它不仅仅罗列了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产业园区从规划、设计到招商、运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是如何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差异化的招商策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书中关于产业定位的论述尤为精彩,它强调了“因地制宜”和“错位发展”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结合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来打造特色园区。而且,它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方面也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让我了解到优秀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服务于产业需求和提升入驻企业的体验感。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让我对产业园区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扎实的实操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一直以来,我们对产业地产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土地开发和物业销售层面,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深入理解产业地产的精髓。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详细阐述了产业地产与传统地产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产业导入”和“运营服务”这两个核心环节。书中关于产业招商的策略部分,让我看到了很多过去从未想过的角度,比如如何通过产业链协同效应吸引头部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精准招商和智能化管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探讨,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和风险控制思路。此外,它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股权合作、基金运作等方式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集合,更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指南,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产业地产领域深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个在产业园区运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其中的艰辛与挑战。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工作中的“宝典”。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招商遇到瓶颈,或者在园区运营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而这本书中提供的那些实战经验和解决方案,总是能及时地给予我启发。书中关于“空间赋能”和“服务增值”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园区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提供厂房和办公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生长”和“创新”的生态环境。例如,书中提到的“拎包入住”式的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构建集科技研发、金融支持、人才服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些都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此外,它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章节,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够提前预判和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满满的“干货”,让我感觉与作者有着强烈的共鸣,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产业园区运营的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城市规划师,一直以来,在进行城市区域规划时,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往往是一个独立且复杂的部分。我常常感到在如何将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以及如何打造具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方面,存在许多挑战。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不仅涵盖了产业园区整体规划的宏观框架,还细致地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园(如科技创新型、高端制造型、文创旅游型等)在规划设计上的差异化需求。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产城融合”和“人才引进”的章节,它强调了园区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生活和创新社区,需要考虑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多元化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在设计方面,书中对建筑和景观的考量,不仅仅是 aesthetics,更是对功能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的追求,例如如何通过灵活的空间设计来适应未来产业的变革,如何利用绿色景观来提升园区品质和员工的幸福感。这本书帮助我跳出了单纯的“空间规划”思维,更全面地考虑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评分我是一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对产业园区的研究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发现市面上关于产业园区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零散。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务实和体系化的方式,对产业园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对于产业招商的策略分析,不仅仅停留在“人海战术”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目标客户画像、价值主张提炼、营销渠道选择以及后期服务体系的构建。它将招商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期的市场调研、中期的精准对接,以及后期的精细化服务。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在运营方面的内容,从园区的日常管理、服务提供,到企业孵化、创新驱动,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来提升园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与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这本书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和指导学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理解和发展现代产业园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