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原理(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
:44.50元
售价:30.3元,便宜14.2元,折扣68
作者:龙光利,侯宝生,王战輧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3022809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通信原理》主要阐述各种现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传输性能,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全书共10章,包括绪论、*过程、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接收、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习题和小测验。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通信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章 绪论
1.1 常用通信术语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4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3 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分类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6 通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1.6.1 通信发展简史
1.6.2 通信发展趋势
1.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小测验
第2章 随机过程
2.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2.1.1 随机过程
2.1.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1.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2 平稳随机过程
2.2.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2.2.2 各态历经性
2.2.3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2.2.4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3 高斯过程
2.3.1 高斯过程的定义及性质
2.3.2 高斯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2.3.3 高斯过程的一维分布函数
2.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4.1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输出
2.4.2 线性系统输出过程的平稳性
2.4.3 系统输入和输出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2.4.4 输出过程(t)的概率分布
2.5 窄带随机过程
2.5.1 窄带随机过程的定义及表达式
2.5.2 窄带随机过程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2.5.3 窄带随机过程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6.1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表达式
2.6.2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
2.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2.7.1 白噪声
2.7.2 低通白噪声
2.7.3 带通白噪声
2.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小测验
第3章 信道
3.1 信道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3.1.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3.1.2 信道的数学模型
3.2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2.1 恒参信道举例
3.2.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2.3 减小畸变的措施
3.3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3.1 随参信道举例
3.3.2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3.3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3.4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3.4 信道的噪声及信道容量
3.4.1 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3.4.2 信道容量
……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第8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第9章 同步原理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附录A 误差函数表
附录B 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C 帕塞瓦尔定理
附录D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E 部分习题答案
附录F 部分小测验答案
参考文献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数学推导的严谨性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对于涉及傅里叶变换、Z变换以及概率密度函数积分的复杂推导过程,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细致入微,每一步逻辑跳跃都被清晰地标注和解释。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入理解底层原理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其他教材在涉及这些部分时常常会一笔带过,留下读者自行“脑补”的遗憾,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种“偷懒”的行为。它甚至会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同一个定理的不同推导路径,帮助读者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问题的本质。坦白说,第一次啃下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一旦消化吸收,那些原本让我感到头疼的噪声分析和信道容量计算,都变得有迹可循,逻辑清晰起来。
评分从教学辅助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课后习题设计堪称一绝。它们并非简单的公式代入题,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工程中的常见场景,迫使读者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更值得称赞的是,部分习题后面附带了简要的解题思路提示,但这提示的级别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直接给出答案,又能在学习者卡住的关键位置提供必要的引导,真正起到了“启发”的作用,而不是“喂食”。此外,书中穿插的“思考题”部分,更是激发了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探索欲,它引导我们思考在新的频谱限制或信道模型下,传统原理如何演进。这种互动性和启发性,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博学的导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克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一切都以清晰准确地传达知识为核心目的。作者的叙述语言充满了工程师特有的精确感,但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亲和力,使得阅读过程虽然严肃,却不至于枯燥乏味。我注意到,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会先给出一个非常直观的物理图像或类比,比如用水流比喻信号的传输,用障碍物比喻信道衰落,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切入点,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这种“讲人话”的科学叙事方式,让非科班出身的旁听者也能大致领会其精髓,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它提供的严密性又是无可指摘的。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文字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学习乐趣的源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清晰的白色字体,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气息。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那种扎实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很累。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考究,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公式和图表的插入位置都恰到好处,使得复杂的理论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好的梳理。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粘贴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散页的问题。整体而言,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它就给我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教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让学习过程本身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汲取。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拿捏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通信系统核心概念逐步解构开来。初次接触通信原理时,我总感觉像在迷雾中摸索,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教学之道,他们总能在关键节点提供清晰的“锚点”,比如对随机过程和信息论基础的阐述,不只是罗列公式,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些工具”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链路中扮演的角色”。书中大量的实例和背景介绍,有效地弥合了纯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鸿沟。每一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能清晰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和对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