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世界通史
定价:55.00元
作者:周成,宋学海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222078963
字数: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世界通史》以宏阔的视角,科学的历史观述载历史,将中外历史汇聚成见微知著、借古鉴今的智库。讲述一段历史,阐释内蕴的智谋。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引导读者阅读一幕幕生动的历史风云,了解一位位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华,让读者轻松获取领悟历史智慧的捷径。
每天学习点历史智慧,让历史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千古流传的历史智慧启迪我们今天的生活,成就人生。
目录
古代卷
猿的出现及从猿向人的转变
旧石器时产工具不断演进
人类个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出现
原始人开始学会建造房屋
人类掌握人工取火技能
人类开始穿衣防寒
氏族公社开始形成
原始人在劳动实践中发明陶器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形成
原始农业形成
原始天文知识的积累
原始雕刻产生
父系氏族公社形成
原始宗教观念
埃及国家的形成
图画文字产生
人类开始进人阶级社会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哈谢海姆统一埃及
古埃及人制定出部太阳历
乌尔城邦从强盛走向灭亡
克里特文明的发生与衰落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巴比伦天文学
巴比伦人对数学的重要贡献
喜克索斯人人侵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雅利安人人侵南亚次大陆
希腊迈锡尼文明的兴衰
所罗门的统治
以色列——犹太国家的建立
亚述军事帝国
希腊发生部落大迁移
印度种姓制度逐渐形成
伊达拉里亚文明
罗马的诞生
埃及舍易斯王朝建立
新巴比伦王国建立
罗马塔克文王朝建立
波斯帝国建立
波斯帝国征服埃及
希波战争爆发
佛教在印度创立
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
难陀王朝建立
亚历山大率兵东侵
伊苏斯战役马其顿大败波斯
高加米拉战役:马其顿摧毁波斯军力
罗马军向萨谟奈人缴械投降
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建立
帕提亚人崛起
罗马与迦太基爆发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与第二次布匿战争
马其顿战争爆发
巽伽王朝建立
古罗马者苏拉
斯巴达克起义爆发
恺撒征服高卢
恺撒改革罗马历法
巴克特里亚国家建立
屋大维元首政治
罗马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兴衰
犹太人反抗罗马殖民统治的斗争
……
近代卷
现代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阅读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章节,比如某些特定时期的海洋法发展或者特定小王国的政治变迁。但奇妙的是,即便是这些看似“冷门”的段落,作者也用一种近乎散文的优美笔触来叙述,使得阅读体验始终保持在一种愉悦的状态。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每一个微小节点的累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周期性”的理解。它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兴衰论”公式,而是通过对比不同文明在面对相似挑战(如资源枯竭、内部腐败、外部冲击)时所做出的迥异反应,揭示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例如,它对比了印加帝国和汉帝国在中央集权管理上的异同,分析了地理环境如何限制或拓展了集权的可能性,这种跨区域的对照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政治哲学的理解深度。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俯瞰着人类文明的起伏跌宕,心胸也随之开阔了许多。
评分这部厚重的精装本一入手,便觉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压在掌心,那种触感仿佛直接连接到了遥远的古代。我一直痴迷于那些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渴望通过文字去触摸历史的脉搏。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米黄色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文注释也毫无阅读障碍。最初翻阅时,我被其博大的视野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线性梳理,更像是一幅由无数文明碎片精心编织而成的历史织锦。我特别留意了编者对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的论述,那种跳出单一国家视角的全球观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它对早期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思想交流的描绘,细致入微,远超我以往读过的任何通史书籍。特别是那些关于早期贸易路线对技术传播的影响分析,逻辑严密,论据扎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尽管篇幅浩繁,但编排的脉络却异常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世界通史的读者也能循着清晰的指引,在历史的长河中稳步前行,绝不至于迷失方向。每一次捧读,都像是一次精神的远足,让人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敬畏。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带着一丝怀疑打开这本书,毕竟市面上“百部藏书”之名头衔的出版物太多,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又有几部?然而,仅仅阅读了前几章关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兴衰的论述,我的疑虑便烟消云散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做到了雅俗共赏,既有史学家的精准把握,又不失文学家的生动描摹。作者在叙述那些重大历史转折点时,尤其擅长捕捉关键人物的决策瞬间,通过细致的心理侧写,让冰冷的历史事件瞬间鲜活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结构瓦解过程的描述,不是简单地罗列衰败的迹象,而是深入剖析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矛盾,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极具说服力。书中的地图和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张都选址精准,对理解地理因素如何塑造历史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强迫我跳出以往的“欧洲中心论”或“中华中心论”的固定思维框架,真正以一种平视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历史进程,这对于一个有着长期阅读偏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认知重塑。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编年史”视角,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平静的河流般舒缓铺陈,细述某一地域的文化积累;时而又如山洪爆发般,猛烈地撞击出历史的巨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时的审慎态度——那些没有明确记载、充满争议的历史疑点。他没有急于给出定论,而是平衡地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思考。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互动性,我常常会暂停下来,查阅其他资料,反思作者的论点,这种主动求知的过程,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当涉及到近代科学革命的起源部分,它巧妙地将欧洲的知识复兴与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学术成果联系起来,清晰地展示了知识的“接力棒”是如何在不同文化间传递、转化和升华的。这种宏大而又细致的关联能力,体现了作者驾驭庞杂史料的非凡功力。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试图“简化”历史的著作抱持警惕,因为历史的本质是复杂与矛盾的交织。这部《世界通史》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其难得的客观性和克制感。在处理那些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历史事件时,作者罕见地保持了高度的学术中立,他提供的是“事实的骨架”,而非“解读的血肉”。比如在论述殖民主义的遗产时,它既没有回避残酷的压迫事实,也客观分析了殖民活动在无意中对基础设施和全球贸易网络的构建所起的作用,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成熟和负责任。对于想要建立一个全面、多维度的世界历史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基石。它不是一本让你快速获取知识点的工具书,而是一次需要投入时间、与之“共舞”的深度阅读体验。它考验你的耐心,回报你的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洞察,那种穿越古今、融会贯通的满足感,是其他许多单一领域著作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