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Protel99 SE電路設計及實訓
: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孫成祥,姚榮斌著
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3051514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全麵介紹Protel 99SE的安裝、設計電路原理圖、製作電路原理圖元件庫、管理設計文件,及各種實際應用中應掌握的實訓技能。
項目一Protel 99 SE使用基礎
1.1 Protel概述
1.2 Protel 99 SE的發展
1.3 Protel 99 SE簡介
1.4 Protel 99 SE的運行環境
1.5 Protel 99 SE的使用基礎
1.6設計組管理、係統參數設置
項目二電路原理圖基本繪製
2.1 Protel 99 SE原理圖編輯器
2.2原理圖繪製入門
項目三繪製層次電路原理圖
3.1層次原理圖的結構
3.2創建層次原理圖
項目四製作電路原理圖庫元件
4.1新建原理圖元件庫文件
4.2打開原理圖元件庫
4.3原理圖元件庫編輯器界麵介紹
4.4創建新的原理圖元件符號
4.5原理圖元件庫管理工具
項目五PCB設計項目基本操作
5.1 PCB的結構
5.2 PCB程序
5.3 PCB設計的一般方法
5.4 PCB設計規則
5.5自動布局與自動布綫
項目六印刷電路闆的製作
6.1印刷電路闆的基本概念
6.2印刷版的製作
項目七元器件封裝的製作
7.1元件封裝庫編輯器
7.2手工創建新的元件封裝
7.3使用嚮導創建新的元件封裝
7.4元件封裝的管理
項目八綜閤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l
拓展訓練2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僅僅針對“Protel99 SE”這一特定軟件版本的局限性。我是在一個對軟件迭代速度極快的時代背景下接觸到它的,當時很多人覺得老軟件不如新工具,但事實證明,設計思維的沉澱纔是王道。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注重基礎概念的構建,比如,它對“設計規則檢查(DRC)”的講解,細緻到連最小間距和焊盤溢齣都做瞭詳細的量化說明,這使得讀者在後續學習任何EDA工具時,都能快速建立起一套嚴謹的自檢體係。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實訓”二字上做到瞭名副其實,幾乎每一章的末尾都附帶著需要動手完成的復雜任務,迫使讀者必須剋服惰性,親手去排布那些密集的飛綫和解決層與層之間的連接問題。這種強迫式的實踐,讓書本知識真正轉化為瞭肌肉記憶,而非停留在紙麵上的符號。
評分坦白講,對於一個純粹追求前沿技術(比如高速信號或RF微波)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可能在某些深度上略顯基礎,但它在構建“全棧式電子工程師”的知識框架上,起到瞭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我欣賞它在講解布局時那種“物理先行”的思維模式,它不是簡單地教你如何用鼠標拖動走綫,而是引導你去思考走綫的長度對時序的影響,去關注走綫之間的耦閤效應,即使在99SE這個相對基礎的平颱上,它也觸及瞭現代PCB設計中最核心的物理限製。它就像是那個年代的“武功秘籍”,雖然招式可能不如後來的“內功心法”花哨,但其內含的紮實內力基礎,足以支撐讀者在麵對未來任何新的設計工具和規範時,都能迅速融會貫通,從容應對,真正達到瞭舉一反三的效果。
評分這本厚厚的《Protel99 SE電路設計及實訓》,拿到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滿滿的都是工程實踐的踏實感。我當初買它,是衝著它在那個年代幾乎是“行業標準”的地位去的。說實話,對於一個剛接觸電路設計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絕對是超乎預期的“硬菜”。它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入門指南,而是直接把你拉進瞭真實的工程環境裏去操作。記得最開始啃那幾章關於原理圖繪製和PCB布局的章節時,簡直像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每一個快捷鍵、每一個元件封裝的設置,都充滿瞭細節。書裏大量的配圖和步驟分解,把Protel99 SE這個軟件的復雜性消化得相當到位,即便是現在很多新工具齣來,很多基礎的設計理念和規範,在這本書裏講解得依舊清晰有力。特彆是那些關於多層闆設計和信號完整性問題的初步探討,對於提升設計質量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操作軟件,更重要的是“如何像工程師一樣思考”,去預見布綫中的潛在風險,這纔是無價之寶。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有哪個教材能讓人真正體會到“從零開始構建一個係統”的成就感,我願意把票投給這本關於Protel99 SE的實訓手冊。它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極少談空泛的理論,而是將所有的知識點都緊密地捆綁在具體的項目案例中。比如,書裏對電源管理模塊的詳細設計過程,從元器件選型、PCB散熱考慮,到最後生成可供PCB廠直接使用的Gerber文件,每一步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真實的“模擬作戰”。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處理射頻(RF)電路布局那一塊,雖然篇幅不長,但它強調的阻抗匹配和地綫處理的原則,即使是今天看,依然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很多其他資料隻是告訴你“要這樣做”,而這本書會深入剖析“為什麼必須這樣做”,這種底層邏輯的闡述,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設計自信心,讓我們不再隻是一個軟件的“操作員”,而是一個能真正掌控設計流程的“架構師”。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它對設計文檔管理和版本控製的重視程度,這在當時很多偏重技術實現而忽略工程管理的教材中是很少見的亮點。它花瞭相當篇幅講解如何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元件庫,如何建立標準化的項目文件夾結構,這對於一個團隊協作的設計項目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很多初學者往往隻關注如何把電路畫齣來,卻忽略瞭設計文件在未來維護中的“遺産”問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灌輸瞭“設計是用來被閱讀和修改的”這一理念。特彆是關於BOM(物料清單)的生成和校對流程,它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模闆和注意事項,確保瞭從設計到采購環節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減少瞭因為BOM錯誤導緻的生産延誤,這種對工程閉環的關注,體現瞭編者深厚的行業經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