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農業年鑒2011
定價:260.00元
售價:182.0元,便宜78.0元,摺扣70
作者: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71009655119
字數:
頁碼:36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農業年鑒2011》是反映我國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鄉鎮企業、農墾、農機、水利、氣象基本情況的資料工具書。
目錄
特載
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選編)
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
經濟發展迴顧
農業科技
種植業
畜牧業
飼料工業
草原保護與建設
獸醫事業
漁業
鄉鎮企業
農墾
熱作産業
農業機械化
“十二五”時期農業和農村
經濟發展展望
農業科技
種植業
畜牧業、飼料工業、草原
獸醫事業
漁業
鄉鎮企業
農墾
熱作産業
農業機械化
農村發展概況
種植業概況
林業概況
畜牧業概況
飼料工業概況
獸醫事業概況
獸藥産業概況
漁業概況
鄉鎮企業概況
農産品加工業概況
農墾概況
熱作産業概況
農業機械化概況
農村水利概況
氣象事業概況
各地農業
北京市農業
天津市農業
河北省農業
山西省農業
內濛古自治區農業
遼寜省農業
吉林省農業
黑龍江省農業
上海市農業
江蘇省農業
浙江省農業
安徽省農業
福建省農業
江西省農業
山東省農業
河南省農業
湖北省農業
湖南省農業
廣東省農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
海南省農業
重慶市農業
四川省農業
貴州省農業
雲南省農業
西藏自治區農業
陝西省農業
甘肅省農業
青海省農業
寜夏迴族自治區農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
農村政策與措施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
農村經濟政策與措施綜述
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2010年農業部為農民辦實事取得顯著成效
農村法製與製度建設
農業立法
農業綜閤執法
農業“五五”普法
漁業法製建設
農業政策與保障
農村綜閤改革
農業行政能力建設
農村土地承包管理
農業保險政策
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
新一輪菜籃子工程
測土配方施肥
獸醫管理體製改革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經費
動物防疫體係建設
生豬調齣大縣奬勵
畜牧良種補貼
強漁惠漁政策
墾區集團化改革
天然橡膠良種補貼
農機購置補貼
農産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
農産品質量安全綜述
重大活動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
農産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
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
農業標準化與安全優質品牌農産品
綠色食品標誌管理
監管體係隊伍建設
獸藥及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質量監管
獸藥殘留監控
生鮮乳質量安全
飼料質量安全監管
水産品質量安全監管
農墾農産品質量追溯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
農業産業化與農民專業捨作社
農業産業化發展綜述
農業産業化項目實施
農民專業閤作社綜述
一村一品取得平穩發展
農超對接
農民增收與減負
農民增收綜述
農民負擔監管
擴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
奬補試點
扶貧開發
農墾扶貧開發
農村産業動態
種植業
糧棉油糖高産創建
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
種子執法年活動
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
林業
生態建設和保護
集體林權製度改革
生態文化體係建設
強林惠林政策體係初步形成
林業基礎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畜牧業
……
農村市場
農業投入
農業科技教育
農業生態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
農業經濟技術國際閤作與交流
農業經濟統計
農業自然災害
省部級領導論農業
農業文獻、法律與法規
農村專題
農業大事記
附錄
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四)強化四大支撐,增強産業發展能力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中低産田改造和大同盆地鹽堿地改良項目,完成133.3韆公頃的中低産田改造任務。啓動實施草地生態建設保護項目,完成人工種草666.7韆公頃,草地保護666.7韆公頃的建設任務。二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重點加強良種繁育、農業技術創新推廣、農産品質量安全、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和農經服務體係建設,扶持以種業為重點的農科公司做大做強。特彆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圍繞山西省特色産業發展,完成現代産業技術體係和農技推廣體係改革和建設任務。三是加強農産品市場營銷。規劃建設四個現代農業物流中心、扶持建設一批産地、銷地批發市場。實施農超對接。成立省農産品流通協會,加強流通隊伍建設,培育市場主體。整閤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開展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特彆要加強同北京的區域閤作。辦好第二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産品博覽會。四是積極推進農業經營體製創新。按照“一村一品一社”的思路,繼續抓好示範社建設,積極發展土地股份閤作社、農村資金互助閤作社、資産經營閤作社和跨區域聯閤社等新型閤作組織,著力提升農民專業閤作社的質量和水平。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切實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産和資源的管理。
(五)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韆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在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堅持就地轉移、返鄉創業和異地輸齣並舉,大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爭每年新轉移30萬人,大幅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
(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展農村環境綜閤整治在繼續抓好每年建設2000個重點推進村的基礎上,按照交通連綫、産業連片,公共服務共享、文明社區共建的建設思路,啓動實施100個新農村集中連片建設工程。開展以街巷硬化、垃圾處理、村莊綠化和沼氣建設為重點農村環境綜閤整治,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在鞏固和完善現有戶用沼氣基礎上,新增戶用沼氣2萬戶,發展大中小型沼氣工程500處、供氣10萬戶。
農村經濟發展綜述
2010年,圍繞穩定糧食生産、促進農民增收,重點抓瞭八個方麵工作。
(一)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大在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同時,省進一步加大瞭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在繼續執行2009年齣颱的生豬大縣補貼、新建奶站補貼、農業灌溉水價補貼等政策的基礎上,2010年又啓動瞭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片區扶貧開發、大同盆地鹽堿地改造、西山沿黃地區黃河水利用工程、封山禁牧發展規模健康養殖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體係建設、農産品加工“513”工程等“七項工程”,齣颱瞭設施蔬菜大縣奬補和對新建日光溫室農戶貼息、農機大縣奬補、農民專業閤作示範社奬補、嚴重受凍小麥果樹救災補貼、薯類良種補貼、玉米小麥保險保費補貼等“八項政策”,共整閤和新增資金9億多元。對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起到瞭重要的導嚮和杠杆作用。
……
序言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驚嘆,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曆史數據的尊重和連續性的保持。作為一本年鑒,其核心價值之一就在於提供一個可供對比的基準綫。我對比瞭前幾年的版本,發現2011年的數據在某些關鍵指標上實現瞭平穩過渡和銜接,這對於進行長期趨勢分析的人來說,是無可替代的財富。例如,在統計耕地麵積變化時,它不僅提供瞭當年的數據,還清晰地標注瞭與上一年相比的變動率和主要變動原因,這種嚴謹的對照體係,讓數據不再是孤立的點,而是構成瞭一條清晰的時間軸。這種對曆史檔案的精細化管理,體現瞭編撰者對“年鑒”這一體裁的深刻理解和恪守的學術標準,讓人感到非常信賴。
評分說實話,我第一次接觸這類權威年鑒時,總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但《中國農業年鑒2011》在這方麵做瞭非常齣色的工作。它的敘事風格非常注重邏輯性和層次感。比如,在描述國傢宏觀政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時,它並沒有直接堆砌政策文件,而是先鋪陳瞭當年的氣候條件和國際市場背景,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引齣國傢采取的調控措施及其效果。這種“講故事”式的結構,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政策製定的背景和邏輯鏈條。而且,年鑒在收錄地方性信息時也做得很有章法,通過精選的幾個典型省份的案例,摺射齣全國性的發展趨勢,避免瞭信息過載,讓重點更加突齣。對於非農業專業齣身,但又需要依賴這些數據做決策的同行來說,這種清晰的脈絡梳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和信息吸收率。
評分我主要關注的是農業科技創新和市場流通這一塊的內容,而這本年鑒在處理這些議題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不僅僅羅列瞭技術推廣的數量和麵積,更深入地剖析瞭哪些關鍵技術在當年取得瞭突破性進展,以及這些技術是如何影響瞭農民的實際收益的。對於市場流通章節,我發現它對主要農産品的價格波動進行瞭詳細的歸因分析,這對於我們進行市場預測至關重要。不同於一般的報道,年鑒提供的數據鏈條非常完整,從生産端到消費端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數據支撐,這為研究市場壁壘和流通效率提供瞭堅實的實證基礎。我特彆注意到其中關於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專題報道,分析得入木三分,既看到瞭機遇,也指齣瞭基礎設施和人纔培養方麵的挑戰。這種全麵、平衡的視角,使得它不僅僅是一部記錄,更是一份富有洞察力的行業研究報告。
評分這本《中國農業年鑒2011》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那淡雅卻又不失權威感的色調,就預示著裏麵承載瞭大量詳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的用心,大量的圖錶和清晰的文字排版,使得即便是麵對復雜的農業經濟數據,也能保持閱讀的流暢性。翻開目錄,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的嚴謹態度,對農業各個細分領域的覆蓋麵極廣,從宏觀的政策導嚮到微觀的種植結構調整,都做瞭細緻的梳理。特彆是那些精美的插圖和區域分布圖,讓抽象的數字變得生動起來,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快速瞭解當年全國農業發展概貌的人來說,無疑是極佳的工具書。它不像那種乾巴巴的統計報告,更像是一本精心編纂的行業史冊,讓人在查閱資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農業在過去一年中走過的每一步足跡。這種將學術的嚴謹性與閱讀的舒適度完美結閤的設計,是很多專業年鑒望塵莫及的。
評分從一個基層農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中國農業年鑒2011》的實用性超乎我的想象。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三農’問題”相關數據方麵的詳盡披露。比如,關於農民收入結構的變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産齣效率,以及特定補貼政策的實際覆蓋麵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製定地方發展規劃時必須參考的關鍵數據。它提供的信息往往比地方統計局的初步數據更為細緻和權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敏感的資源利用和環境負荷的章節,披露得非常坦誠。這本年鑒不僅僅是國傢層麵的總結,更像是一本細緻入微的“農業體檢報告”,能讓人清晰地診斷齣當年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病竈’和‘強項’,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調整提供瞭最直接的決策依據。它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說瞭什麼”,更在於“揭示瞭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