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3辑)
定价:39.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汪青松,秦文,黄红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2008623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专家学术报告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知识基础与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统一,学习系列讲话精神,论文化强国,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论文的撰写,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科点博士生围绕专家学者报告开展了座谈研讨,2013级、2014级博士生对专家学者报告和座谈研讨进行了整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生也参加了专家报告的研讨和整理。
本书为十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所作的报告和该博士点师生的研讨报告。其内容包括关于实现“中国梦”、“绿色革命”等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汪青松,安徽省桐城人,政治学教授、管理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院长,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论》等学术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作者显然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梳理和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最尖端、最活跃的议题。我惊喜地发现,它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上,而是大胆地触及了一些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的交叉学科问题。例如,书中对数字经济时代下意识形态建构的探讨,视角新颖且论证扎实,让人对传统理论的适用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犹如剥洋葱般,每深入一层都能发现新的洞见。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此领域动态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去审视我们站在历史新节点上,如何既坚守根本原则,又实现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经典理论与时代实践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感很强,那种深沉的色调和现代感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态度,让人感觉这是一本真正用心打磨出来的学术著作。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里行间留出的空间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面对复杂的理论内容,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侧边书签的设计也很贴心,方便随时标记重点。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都非常出色,作为一本严肃的理论读物,它在制作上的投入和对细节的关注,无疑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这样的外观,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完全符合我对高品质学术书籍的期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思维体操”。它所呈现的观点和分析框架,迫使我不断地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或争议性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克制的学术姿态,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将复杂性完整地呈现出来,留给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这种“引导式”的写作风格,比那种灌输式的论述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培养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它们不仅仅是理论的例证,更是对现实复杂性的精准捕捉,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使得理解和内化这些前沿思想变得更为直观和有效。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虽然它是一本前沿报告性质的学术著作,但它并没有将自己束之高阁,而是紧密贴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策制定的需求。书中的一些分析模型和研究方法,对于基层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建构上,还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几年内哪些方向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哪些理论创新是最为紧迫的。这种将理论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的努力,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被极大地放大了,它不再仅仅是书架上的一个摆设,而是一份能够指导实践、激发新一轮学术探索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视野广阔,它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置于全球学术对话的脉络之中进行考察。这绝非仅仅局限于本土视角的自我循环,而是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胸襟和对世界思潮的敏锐洞察力。我注意到书中对某些西方思潮的借鉴和批判性吸收,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持了理论的独立性,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种兼容并包的气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仿佛能够从中窥见未来学术发展的一些可能的走向。对于希望将中国经验提升到世界理论高度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路线图,它告诉我们如何在全球学术竞争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确立自身的理论高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