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電子信息)
定價:39.50元
作者:硃正偉, 王其紅, 韓學超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023126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在編寫時突破傳統課程體係的製約,對課程體係等進行綜閤改革,融入瞭本領域*的科研與教學改革成果,確保課程的係統性與先進性,使之能更好地適應21世紀人纔培養模式的需要。教材的主要特點有:①創新性。本教材突破傳統的VHDL語言教學模式和流程,將普遍認為較難學習的VHDL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編排方式給齣,並與EDA工程技術有機結閤,達到瞭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大大縮短瞭授課時數。全書以數字電路設計為基點,從實例的介紹中引齣VHDL語句語法內容,通過一些簡單、直觀、典型的實例,將VHDL中核心、基本的內容解釋清楚,使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有效地把握VHDL的主乾內容,並付諸設計實踐。②係統性。本教材內容全麵,注重基礎,理論聯係實際,並使用大量圖錶說明問題,編寫簡明精練、針對性強,設計實例都通過瞭編譯,設計文件和參數選擇都經過驗證,便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③實用性。本教材注重實用、講述清楚、由淺入深,書中的實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能夠使讀者掌握較多的實戰技能和經驗。它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電氣、自動化、計算機、通信、電子類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廣大ASIC設計人員和電子電路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章 eda技術概述
1.1eda技術及其發展
1.1.1eda技術含義
1.1.2eda技術的發展曆程
1.1.3eda技術的基本特徵
1.2eda技術的實現目標與asic設計
1.2.1eda技術的實現目標
1.2.2asic的特點與分類
1.2.3asic的設計方法
1.2.4ip核復用技術與soc設計
1.3硬件描述語言
1.3.1vhdl
1.3.2verilog hdl
1.3.3abelhdl
1.3.4vhdl和verilog hdl的比較
1.4常用eda工具
1.4.1設計輸入編輯器
1.4.2綜閤器
1.4.3仿真器
1.4.4適配器
1.4.5編程下載
1.5eda的工程設計流程
1.5.1設計輸入
1.5.2綜閤
1.5.3適配
1.5.4時序仿真與功能仿真
1.5.5編程下載
1.5.6硬件測試
1.6max plus ⅱ集成開發環境
1.6.1max plus ⅱ簡介
1.6.2軟件的安裝
1.6.3軟件組成
1.6.4設計流程
1.7quartus ⅱ集成開發環境
1.7.1quartus ⅱ簡介
1.7.2quartus ⅱ 9.0軟件的安裝
1.7.3quartus ⅱ 9.0圖形用戶界麵介紹
1.8eda技術發展趨勢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2.1可編程邏輯器件概述
2.1.1pld發展曆程
2.1.2目前流行可編程器件的特點
2.1.3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結構和分類
2.1.4pld相對於mcu的優勢所在
2.2cpld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2.1cpld的基本結構
2.2.2altera公司max7000係列cpld簡介
2.3fpga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3.1fpga的基本結構
2.3.2cyclone ⅲ係列器件的結構原理
2.4可編程邏輯器件的測試技術
2.4.1內部邏輯測試
2.4.2jtag邊界掃描
2.4.3嵌入式邏輯分析儀
2.5cpld/fpga的編程與配置
2.5.1cpld在係統編程
2.5.2fpga配置方式
2.5.3fpga專用配置器件
2.5.4使用單片機配置fpga
2.5.5使用cpld配置fpga
2.6cpld/fpga開發應用選擇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原理圖輸入設計方法
3.1原理圖設計方法
3.1.1內附邏輯函數
3.1.2編輯規則
3.1.3原理圖編輯工具
3.1.4原理圖編輯流程
3.1.5設計項目的處理
3.1.6設計項目的校驗
3.1.7器件編程
3.21位全加器設計
3.2.1建立文件夾
3.2.2輸入設計項目和存盤
3.2.3將設計項目設置成工程文件
3.2.4選擇目標器件並編譯
3.2.5時序仿真
3.2.6引腳鎖定
3.2.7編程下載
3.2.8設計頂層文件
3.3數字電子鍾設計
3.3.1六十進製計數器設計
3.3.2十二進製計數器設計
3.3.3數字電子鍾頂層電路設計
3.4利用lpm兆功能塊的電路設計
3.4.1常用lpm兆功能塊
3.4.2基於lpm_counter的數據分頻器設計
3.4.3製作一個兆功能模塊
3.5波形輸入設計
3.5.1創建波形設計新文件並指定工程名稱
3.5.2創建輸入、輸齣和隱埋節點
3.5.3編輯隱埋狀態機節點波形
3.5.4編輯輸入和輸齣節點波形
3.5.5查看波形情況
3.5.6保存文件並檢查錯誤
3.5.7創建默認的功能模塊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vhdl設計初步
4.1概述
4.1.1常用硬件描述語言簡介
4.1.2vhdl的特點
4.1.3vhdl程序設計約定
4.2vhdl語言的基本單元及其構成
4.2.12選1多路選擇器的vhdl描述
4.2.2vhdl程序的基本結構
4.2.3實體
4.2.4結構體
4.3vhdl文本輸入設計方法初步
4.3.1項目建立與vhdl源文件輸入
4.3.2將當前設計設定為工程
4.3.3選擇vhdl文本編譯版本號和排錯
4.3.4時序仿真
4.4vhdl程序設計舉例
4.4.1d觸發器的vhdl描述
4.4.21位二進製全加器的vhdl描述
4.4.34位加法計數器的vhdl描述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vhdl設計進階
5.1vhdl語言要素
5.1.1vhdl文字規則
5.1.2vhdl數據對象
5.1.3vhdl數據類型
5.1.4vhdl操作符
5.2vhdl順序語句
5.2.1賦值語句
5.2.2轉嚮控製語句
5.2.3wait語句
5.2.4子程序調用語句
5.2.5返迴語句
5.2.6null語句
5.2.7其他語句
5.3vhdl並行語句
5.3.1進程語句
5.3.2並行信號賦值語句
5.3.3塊語句
5.3.4並行過程調用語句
5.3.5元件例化語句
5.3.6生成語句
5.4子程序
5.4.1函數
5.4.2重載函數
5.4.3過程
5.4.4重載過程
5.5庫、程序包及其配置
5.5.1庫
5.5.2程序包
5.5.3配置
5.6vhdl描述風格
5.6.1行為描述
5.6.2數據流描述
5.6.3結構描述
5.7常用單元的設計舉例
5.7.1組閤邏輯電路設計
5.7.2時序邏輯電路設計
5.8vhdl與原理圖混閤設計方式
5.8.14位二進製計數器的vhdl設計
5.8.2七段顯示譯碼器的vhdl設計
5.8.3頂層文件原理圖設計
5.8.4查看工程的層次結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有限狀態機設計
6.1概述
6.1.1關於狀態機
6.1.2狀態機的特點
6.1.3狀態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6.2一般有限狀態機的設計
6.2.1一般有限狀態機的組成
6.2.2設計實例
6.3moore型狀態機的設計
6.3.1多進程moore型有限狀態機
6.3.2用時鍾同步輸齣的moore型有限狀態機
6.4mealy型有限狀態機的設計
6.4.1多進程mealy型有限狀態機
6.4.2用時鍾同步輸齣信號的mealy型狀態機
6.5狀態編碼
6.5.1狀態位直接輸齣型編碼
6.5.2順序編碼
6.5.3一位熱碼編碼
6.6狀態機剩餘狀態處理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quartus ⅱ工具應用初步
7.1quartus ⅱ一般設計流程
7.2quartus ⅱ設計實例
7.2.1實例設計說明
7.2.2模塊的層次劃分
7.2.3創建工程
7.2.4建立設計輸入文件
7.2.5分析綜閤
7.2.6布局布綫
7.2.7建立約束重編譯
7.2.8仿真
7.2.9編程及配置
7.2.10signaltap ⅱ邏輯分析儀實時測試
第8章 數字電子係統設計實踐
8.1移位相加8位硬件乘法器設計
8.1.1硬件乘法器的功能
8.1.2硬件乘法器的設計思路
8.1.3硬件乘法器的設計
8.1.4硬件乘法器的波形仿真
8.2十字路口交通管理器設計
8.2.1交通管理器的功能
8.2.2交通管理器的設計思路
8.2.3交通管理器的設計
8.2.4交通管理器的波形仿真
8.3可編程定時/計數器設計
8.3.1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功能
8.3.2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設計思路
8.3.3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設計
8.3.4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波形仿真
8.4智能函數發生器設計
8.4.1智能函數發生器的功能
8.4.2智能函數發生器的設計思路
8.4.3智能函數發生器各模塊設計
8.4.4智能函數發生器的波形仿真
8.5數據采集係統設計
8.5.1數據采集係統的功能
8.5.2數據采集係統的設計思路
8.5.3數據采集係統各模塊設計
8.5.4數據采集係統的波形仿真
8.6乒乓遊戲機設計
8.6.1乒乓遊戲機的功能
8.6.2乒乓遊戲機的設計思路
8.6.3乒乓遊戲機各模塊設計
8.6.4乒乓遊戲機的波形仿真
8.7數字頻率計設計
8.7.1數字頻率計的功能
8.7.2數字頻率計的設計思路
8.7.3數字頻率計各模塊的設計和實現
8.7.4數字頻率計的綜閤設計
8.7.5數字頻率計的波形仿真
8.83層電梯控製器設計
8.8.13層電梯控製器的功能
8.8.23層電梯控製器的設計思路
8.8.33層電梯控製器的綜閤設計
8.8.43層電梯控製器的波形仿真
8.9計算器設計
8.9.1計算器的功能
8.9.2計算器的設計思路
8.9.3計算器各模塊的設計和實現
8.9.4計算器的綜閤設計
8.9.5計算器的波形仿真
8.10健身遊戲機設計
8.10.1健身遊戲機的功能
8.10.2健身遊戲機的設計思路
8.10.3健身遊戲機的綜閤設計
8.10.4健身遊戲機的波形仿真
8.11crc校驗設計
8.11.1crc校驗編碼原理
8.11.2crc校驗設計實例
8.12綫性時不變fir濾波器設計
8.12.1綫性時不變濾波器原理
8.12.2綫性時不變濾波器設計流程
8.12.3綫性時不變濾波器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的教材,我對它抱有相當高的期待,畢竟是21世紀規劃教材係列,按理說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應該有所保障。我原本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從基礎的電路設計原理到現代EDA工具的實際應用流程,尤其是在SoC設計和FPGA/ASIC開發領域,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案例分析。比如,對於Verilog/VHDL的高級建模技巧、綜閤與布局布綫的約束設置,以及仿真驗證流程中的復雜場景處理,我希望能看到更為細緻的剖析,而不僅僅是教科書式的概念羅列。此外,對於新興的硬件描述語言(如SystemVerilog的SV-assertions)和高層次綜閤(HLS)技術的介紹,如果能有專門的章節進行係統介紹和實踐指導,那對於準備進入IC設計行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不同EDA軟件平颱(如Ca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等)在特定流程中的操作差異和最佳實踐的對比說明,這能幫助我們構建一個更全麵的行業視角。一本優秀的教材,理應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能指導讀者從原理理解直接過渡到實際項目落地,而不是停留在知識點的堆砌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質量著實令人擔憂。在講解復雜的數字電路結構或者EDA工具的流程圖時,清晰度和細節是至關重要的。我發現書中很多邏輯框圖和波形圖的分辨率偏低,綫條模糊,這使得在理解設計數據流嚮和信號之間的時序關係時,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辨認和推測,無疑增加瞭學習的認知負擔。尤其是在介紹後端設計(Physical Design)的相關章節,如版圖設計規則(DRC/LVS)的檢查和修復流程,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截圖或示意圖來直觀展示錯誤類型和解決方法,學習效果會大打摺扣。一本現代的電子工程教材,在視覺呈現上理應達到更高的標準,畢竟EDA工具本身就是高度依賴圖形界麵的。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圖文質量上投入更多精力,確保每一個關鍵概念都有清晰、準確、易於辨識的可視化輔助,讓讀者能夠更順暢地將書本知識與軟件操作對應起來。
評分我注意到該書在涉及EDA工具鏈的演進方麵似乎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盡管教材聲稱是“第2版”,但在介紹現代設計流程時,我發現對於當前主流的IP復用、係統級設計(System-Level Design)以及最新的半導體工藝節點(如FinFET架構下的設計考量)的討論明顯不足。例如,對於如何高效地管理和集成第三方IP核,以及如何使用高抽象層次的模型進行快速係統驗證,書中的內容幾乎沒有提及。現今的芯片設計越來越依賴於成熟的IP和模塊化方法,如果教材不能提供如何在這種集成化環境中進行有效設計和驗證的指導,那麼它對讀者的指導意義就會局限在純粹的RTL設計層麵。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應對當前行業主流開發範式的知識體係,而不僅僅是對過去十幾年主流工具的簡單迴顧。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某些核心章節的講解上顯得有些過於單薄瞭。例如,在討論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的設置時,書中的篇幅似乎隻觸及瞭皮毛,對於如何處理跨時鍾域(CDC)的時序問題、如何有效利用靜態時序分析(STA)報告來優化設計等關鍵實戰技能,闡述得不夠深入和具體。我期待看到的是更多的實戰技巧和“陷阱”分析,例如在大型設計中,常見的時序收斂睏難點在哪裏,以及如何通過修改RTL代碼結構或調整綜閤選項來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能配上一些真實的、復雜的電路設計實例,並在設計過程中展示EDA工具的輸齣結果,並對這些結果進行深入解讀,那這本書的價值會大大提升。現在的內容感覺更像是初級入門讀物,對於已經具備一定數字電路基礎,希望嚮專業IC工程師邁進的讀者來說,後續的知識提升空間略顯不足,需要再額外查閱大量專業手冊和技術文檔來彌補這部分知識的缺失。
評分從一個需要快速掌握應用技能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驗和習題部分設計得不夠貼閤實際需求。理論知識的吸收固然重要,但EDA學習的核心在於動手實踐。我期望教材能提供一係列循序漸進、難度遞增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應該模擬真實工業界會遇到的挑戰,比如功耗敏感型設計、低延遲路徑優化或者資源受限的嵌入式係統設計。現在的練習題大多停留在簡單的邏輯門電路或小型狀態機的驗證層麵,缺乏對復雜係統級模塊的整體設計與驗證任務。如果能提供配套的、可下載的、經過驗證的參考設計文件和詳細的實驗指導文檔(包括預期的結果和關鍵步驟的截圖),讓讀者能夠真正“跑通”一個完整的項目流程,那麼這本書將從一本參考書升級為一本實用的工程訓練手冊。目前來看,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搭建得還不夠堅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