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铁屋中的呐喊
定价:45.00元
作者:李欧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3081618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内容提要
目录
再版序: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原序
部分一位作家的产生
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 传统和“抗传统”
第二部分鲁迅的创作
第三章 短篇小说之一:现代化技巧
第四章 短篇小说之二:“独异个人”和“庸众”
第五章 《野草》: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第六章 杂文: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第三部分关于文学和革命
第七章 对文学和革命看法的变化和发展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文学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结束语:鲁迅的遗产
附录
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
参考书目
译后
作者介绍
李欧梵
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 target='_blank' href='#'>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书店里偶然看到了《铁屋中的呐喊》,它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在的厚重。我了解到作者是李欧梵先生,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瞬间飙升。他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学者,他的文字风格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总能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学作品。书名“铁屋中的呐喊”非常有象征意义,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以及他笔下那些在沉重现实中挣扎、却又渴望改变的灵魂。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在探讨当下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某种困境,一种被无形的力量束缚、难以自由表达内心的状态,而“呐喊”则是这种束缚下,一种不甘沉沦、试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愿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去体会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
评分这本书,从它的书名《铁屋中的呐喊》开始,就充满了张力。一个“铁屋”,暗示着封闭、压抑、无路可逃的困境;而“呐喊”,则是绝望中的嘶吼,是抗争的开始。我一直对李欧梵先生的学术洞察力深感钦佩,他的文字总是能穿透表象,直抵问题的核心。这次,浙江大学出版社将他的思想结晶呈现出来,相信必然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读的佳作。我个人对“铁屋”的理解,可能是指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结构,甚至是某些固化的思维模式,它们如同坚固的牢笼,限制着个体的自由和表达。而“呐喊”,则可能是对这种束缚的反抗,是对被压抑情感的释放,是一种在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李欧梵先生将如何描绘这“铁屋”,又将怎样解读其中的“呐喊”,以及他是否能为我们指出一条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或者至少,让我们在呐喊中找到共鸣,不再感到孤单。
评分这本《铁屋中的呐喊》听名字就很有力量,感觉里面藏着许多不吐不快的压抑和呐喊。我一直都很喜欢李欧梵先生的作品,他的文字总是有种沉静的力量,能把复杂的情感梳理得清晰而深刻。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这本书,但光是目录和出版社就让我充满了期待。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书质量一直很稳,印刷和装帧都很有保证,作为一名纸质书爱好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尤其好奇“铁屋”这个意象,它究竟象征着什么?是某种社会环境,还是人心深处的囚笼?而“呐喊”又是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是愤怒,是绝望,还是某种振聋发聩的觉醒?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空间,去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渴望挣脱的情感。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也许是在理解历史,也许是在反观自身。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让那些“呐喊”在我的心中回响。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铁屋中的呐喊》的时候,是被它9787308161879这个ISBN深深吸引的。不是因为数字本身有什么魔力,而是那种严谨的出版信息,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本经过认真打磨、值得信赖的学术性或思想性著作。李欧梵先生的名字,更是对品质的双重保证。我之前读过他的一些关于文学评论和文化研究的文章,总能从中汲取到很多养分。这次他带来的是一本名为《铁屋中的呐喊》的书,这个名字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集体性的困境,一种难以言说的普遍性焦虑,以及在这种困境中,总有一些声音试图打破沉默,发出自己的呼声。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触及到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唤醒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一本书能提供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馈赠。
评分拿到《铁屋中的呐喊》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作者李欧梵先生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这位在文学评论和文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每一次的出手都能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的书名,更是别具一格,极具象征意义。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铁屋”的意象,那种坚固、冰冷、难以打破的壁垒,仿佛是某种困境的隐喻,而“呐喊”则是身处其中者,不甘于沉寂、试图发声的强烈表达。我猜想,这本书或许是对当代社会中某种集体性焦虑和压抑情绪的深刻剖析,也可能是对个体在困境中挣扎、寻求出路的探索。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期待李欧梵先生能够用他独到的学术眼光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为我们揭示“铁屋”的本质,并解读其中复杂而多样的“呐喊”所蕴含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我对自己所处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更深层次的反思,找到共鸣,获得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