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 9787100126632

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 97871001266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太山 李锦绣 著
图书标签:
  • 欧亚研究
  • 区域研究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政治
  • 经济
  • 国际关系
  • 中亚
  • 俄罗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6632
商品编码:2972641827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 作者 余太山 李锦绣
定价 60.0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26632 出版日期 2016-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欧亚学刊》(新4辑)由余太山、李锦绣主编,每辑汇集了内陆欧亚欧亚考古、历史、文化、文献研究的*成果。本辑如公元前一千年前后中亚民族的迁徒——萨恩伊与维加里克墓地分期研究、哈萨克草原青铜时代文化——比加泽—丹迪拜文化:兼论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敦乔鲁墓葬的文化性质、《〈元史〉卷三〈宗纪〉笺证》、《圣乔治受难记》与《吉思咒》,等等。


   作者简介

余太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锦绣,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目录

目录

論文

HayashiToshio

Fire-steelsinEasternandWesternEurasia/001

劉子信

公元前一千年前後中亞民族的遷徙

——薩恩薩伊墓地與維加里克墓地分期研究/015

達吾力江·葉爾哈力克

哈薩克草原青銅時代文化—比加澤—丹迪拜文化:

兼論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敦喬魯墓葬的文化性質/040

LuisA.GarcíaMoreno

CrossroadStatesinPre-IslamicCentralAsia/051

YuTaishan

RecordsConcerningtheHephthalitesinArmenianData/073

劉迎勝

《元史》卷三《憲宗紀》箋證之一/097

AleksanderParoń

CivitasontheMove:TheCityandStateFortheNomadsofNorthernEurasia/144

馬小鶴

《聖喬治受難記》與《吉思咒》/156

林悟殊

霞浦抄本無題夷偈一首考釋/173

張小貴李清波

莫高窟58窟圖像與祆教關係辨析/191

書評

劉可維

川本芳昭教授《東亞古代的諸民族與國家》述評/203

拜根興

朴漢濟《大唐帝國的遺產:胡漢統合與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評介/210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试图以本刊为重要阵地,用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范式、自己的话语体系,发扬自己的优势,开拓全新的领域,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内陆欧亚学。


   文摘

   序言

《欧亚学刊》:跨越大陆的学术对话与文化熔炉 《欧亚学刊》作为一部汇聚了全球学者智慧的学术期刊,致力于搭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深度交流平台。本刊以其前瞻性的学术视野、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多元的文化关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洞察力的研究画卷。本次集结的“新4辑”,在继承前几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锐意创新,精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历史、语言、文化等多个领域,力求展现欧亚大陆各区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学术议题。 一、 历史的深邃回响: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本辑内容中,历史研究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维度,探寻文明的起源、演进与互动。我们审视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明体的物质文化交流,深入解析了贸易、技术传播以及宗教信仰如何在广袤的疆域内播撒和演变。从东亚王朝与中亚的政治互动,到拜占庭帝国与东方世界的文化对话,再到俄罗斯帝国向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扩张及其影响,历史的脉络在此清晰可见。学者们运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解读,重塑了那些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例如不同民族间的婚姻关系、语言的借贷现象,以及艺术风格的相互借鉴。 此外,本辑还对近代以来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重塑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从帝国主义的扩张到民族国家的兴起,再到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历史学家们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细致梳理,揭示了权力、意识形态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殖民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认同构建,也是研究的重点。这些历史叙事并非简单的事件陈列,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反思,引导我们理解当下世界格局的形成渊源。 二、 社会的多元面貌:转型与变迁的观察者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欧亚大陆的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本辑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敏锐地捕捉了这些时代的脉搏。我们关注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的社会代价,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对劳工市场、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家庭结构的影响。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社会变迁,到中东欧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挑战,学者们深入田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呈现了普通民众在时代洪流中的生活境遇与精神状态。 在亚洲部分,我们聚焦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关系、社区形态以及环境带来的冲击。无论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内卷”现象,还是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贫富分差问题,亦或是南亚地区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都得到了深入的剖析。研究者们不仅关注宏观的社会趋势,也细致描绘了微观的个体经验,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适应社会变迁,构建新的生活方式。 跨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也是本辑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同族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欧亚大陆的土地上交织,由此带来了社会融合的挑战与机遇。本辑的研究探讨了移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在多元社会中如何构建共同体意识。这些研究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凝聚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三、 语言的桥梁与文化的密码:交流与互鉴的载体 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载体,在欧亚大陆的交流互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欧亚学刊》本辑的内容,自然也包含了对语言学以及文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关注欧亚大陆主要语言的演变、传播及其语音、词汇、语法特征,还对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语言接触与转换的现象,在边疆地区和移民社群中尤为显著,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追踪和分析。 文学与文化研究部分,则展现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相互影响。从中国古典小说在俄国的译介与接受,到俄罗斯文学在欧洲的传播,再到中亚诗歌的艺术特色,学者们通过文本分析、接受美学等多种方法,揭示了文学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解读和再创造。我们还关注了当代欧亚大陆的电影、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分析它们如何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文化身份,以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传播也是本辑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同时又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是许多欧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本辑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认同的构建过程,文化符号的意义演变,以及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细致观察,我们希望能够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四、 区域的深度扫描:细致入微的本土洞察 《欧亚学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对欧亚大陆不同区域的深度洞察,而非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概括。本辑内容中,对特定区域的研究尤为突出。无论是对中亚国家在后苏联时代的政治经济转型,还是对东欧地区融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抑或是对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与民族问题,都有详尽的分析。这些区域研究往往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 研究者们深入到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考察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例如,关于乌克兰的“去共产主义化”进程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于土耳其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演变,关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社会变迁,以及关于印度次大陆内部的多元文化互动,都提供了宝贵的本土视角。这些研究不仅为理解特定区域的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更广泛的欧亚大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比较的素材。 五、 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的思考 在对欧亚大陆历史、社会、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的同时,《欧亚学刊》本辑也着眼于未来,对欧亚大陆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地缘政治的变动,区域合作的深化,以及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冲突,都将深刻影响欧亚大陆的未来走向。 本辑的研究者们探讨了区域一体化的不同模式及其面临的障碍,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影响,欧盟东扩的持续效应,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在欧亚大陆的不同地区呈现出独特的表现形式,也需要跨区域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欧亚学刊》期望通过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欧亚大陆复杂性与活力的窗口,激发更多的学术对话和跨文化交流。本刊始终秉持开放、包容、求实的学术精神,鼓励不同视角的碰撞,致力于推动欧亚大陆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我们相信,对欧亚大陆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上最广阔、最多元区域的历史与现状,更能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宝贵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那些热衷于旅行,并且希望在旅途中获得更深层次文化体验的读者来说,《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这本书,单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探索的诱惑。它似乎承诺着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领略那些古老文明的辉煌,去感受那些异域风情的独特魅力。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是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钥匙。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是那些曾经在欧亚大陆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介绍?我渴望在书中找到那些能够唤起我对某个地区强烈向往的内容,那些能够让我对即将踏足的土地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的故事。这本书是否能激发我对于探索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印记的兴趣,这是我期待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它承载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阔的地域视野。我一直对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人文交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觉得这个连接了东西方的巨大板块,蕴藏着无尽的秘密和值得探究的议题。收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厚实且富有质感的封面,仿佛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著作。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严谨和专业,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被知识的洪流包裹的兴奋。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漫长历史中的互动与碰撞,去探寻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的关键节点。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解答那些关于人类起源、文明演进、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以及现代地缘格局形成等一系列我深藏心中的疑问,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

评分

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乃至更广阔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籍,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关联,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中,给我的学生们带来更生动、更全面的知识。《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有可能成为我寻找的那个宝藏。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与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在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的论述,同时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这些地区内部文化发展演变的精彩解读。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或者帮助我理清那些常常被学生们混淆的概念,是我非常关注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痴迷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些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同时又能带来全新视角的读物。《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这个书名,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画卷,涵盖了从古至今,从西到东,无数个民族、无数种文化交织缠绕的复杂图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堆砌史料,更重要的是能够提炼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趋势,能够让我看到那些宏大叙事背后,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是如何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我尤其关注那些被历史边缘化或遗忘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揭示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精彩篇章。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亦或是关于民族融合与冲突的深刻洞察,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我的学术研究方向涉及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而欧亚大陆作为当今世界最关键的战略区域之一,其历史变迁、地缘格局的演变,以及各区域力量的互动,始终是我关注的焦点。《欧亚学刊-新4辑( 总4辑)》这个书名,无疑击中了我的研究兴趣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分析,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我期待它能够探讨那些影响区域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资源分布、民族宗教矛盾、大国博弈等等。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当前欧亚大陆地区热点问题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脉络的解读,亦或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审慎预测,是我非常想要了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