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五经:中国人为人、外世、治学的必读书:白话彩图典藏版 9787511364951

图解五经:中国人为人、外世、治学的必读书:白话彩图典藏版 978751136495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周] 姬昌 等 著
图书标签:
  • 五经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经典
  • 历史
  • 哲学
  • 文化
  • 图解
  • 白话文
  • 典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4951
商品编码:297263909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图解五经:中国人为人、外世、治学的必读书:白话彩图典藏版 作者 姬昌 等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 9787511364951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46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和《礼记》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受,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一生都追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五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可以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增智广识、立德励志。

n


n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n


n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n

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n

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n



   作者简介

   目录

n

n

n

n

n

n



   编辑推荐

   文摘

《诗经》

n

国风·周南

n

《周南》是周国境内的民歌。周代初期周公旦统治东方,范围很大,境内民歌有不少是南方民歌流传过来的。《周南》有诗11篇。

n

◎关 雎◎

n

【原文】

n

关关雎鸠a,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c,君子好逑d。

n

参差荇菜e,左右流之f。窈窕淑女,寤寐求之g。

n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h。悠哉悠哉i,辗转反侧j。

n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k。

n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l。窈窕淑女,钟鼓乐之m。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支相思曲。一位贵族小伙恋上了一河滨采荇的姑娘,思而难忘,辗转无眠,梦想着娶她回家,过上琴瑟友之的美好生活。诗篇情思无邪,句式回环,音调富于节奏感,往复不已,感人至深!

n

【注解】

n

a关关:水鸟相互和答的鸣声。雎(jū)鸠(jiū):水鸟名,即鱼鹰。相传这种鸟情意专一。b河:黄河。c窈(yǎo)窕(tiǎo):幽静美丽的样子。淑:好,善。d逑(qiú):配偶。e参(cēn)差(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ɡ)菜:一种水生植物,可以采来做蔬菜吃。f流:顺水之流而摘取。g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h思服:思念。i悠哉:思虑深长的样子。哉:语气词,相当于“啊”“呀”。j辗转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k友:动词,亲近。l芼(mào):择取。m乐:使动用法,使乐,使高兴。

n

【译文】

n

“关关关关”彼此鸣叫相应和的一对雎鸠,栖宿在黄河中一方小洲上。娴静美丽的好姑娘,正是与君子相配的好对象。

n

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势时左时右地去采摘它。娴静美丽的好姑娘,睁开眼或在睡梦里,心思都追求着她。

n

追求她却不能得到她,睁眼时或在睡梦里不能止息对她的思念。那么深长的深长的思念啊,翻来覆去不能成眠。

n

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势时左时右地将它采摘。娴静美丽的好姑娘,必能琴瑟和鸣相亲相爱。

n

长短不齐的荇菜,左右选择才去摘取。娴静美丽的好姑娘,敲钟打鼓地将你迎娶。

n

◎葛覃◎

n

【原文】

n

葛之覃兮a,施于中谷b,维叶萋萋c。黄鸟于飞d,集于灌木,其鸣喈喈e。

n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f。是刈是濩g,为为绤h,服之无i。

n

言告师氏j,言告言归。薄污我私k,薄浣我衣l。害浣害否m,归宁父母n。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篇思归诗。一位女子,一年四时,辛勤劳动,割葛煮葛,纺纱做衣,心里思念父母,盼望归家探亲,快要回娘家了,心情好高兴啊!诗篇风格含蓄,辞浅情深。

n

【注解】

n

a葛:多年生植物,茎皮可织布,也称葛麻。覃(tán):蔓延生长。b施(yì):蔓延,伸展。中谷:即“谷中”。c维:发语词,无实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d于:语助词。e喈喈(jiē):象声词,形容鸟的叫声。f莫莫:茂密的样子。g是:助词,表示并列的两个动作。刈(yì):用刀割。濩(huò):在水中煮。h为(wéi):做。(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i(yì):厌恶,讨厌。j言:发语词。师氏:女管家。k薄:发语词。污:去污,清洗。私:内衣,穿在里面的衣服。l浣(huàn):洗。衣:礼服,外衣。m害:通“曷”,哪些,什么。否:不要。n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

n

【译文】

n

葛藤长又长,枝条伸展到山谷,叶儿繁茂。黄鸟翻飞,落在灌木丛,欢快地鸣叫,叽叽啾啾。

n

葛藤长又长,枝条伸展到山谷,叶儿繁茂。忙割忙煮,葛布有细也有粗,人人穿上都舒服。

n

告诉女师,我想告假回家。搓洗我的衣衫,清洗我的礼服。哪些要洗哪些不要洗,我急着回家看我的父母。

n

◎卷耳◎

n

【原文】

n

采采卷耳a,不盈顷筐b。嗟我怀人c,置彼周行d。

n

陟彼崔嵬e,我马虺f。我姑酌彼金罍g,维以不永怀h。

n

陟彼高冈i,我马玄黄j。我姑酌彼兕觥k,维以不永伤l。

n

陟彼咀矣m,我马瘏矣n。我仆痡矣o,云何吁矣p。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支怀人之歌。一名原野上采摘卷耳的,因夫思远,心不在焉,浮想联翩,以致不能专心劳作。

n

诗篇写女子怀念之情层层深入,颇为感人。

n

【注解】

n

a采采:茂盛的样子。卷耳:植物名,即苍耳,嫩苗可以吃。b盈:满。顷筐:一种筐子,前低后高像箕形。c嗟(jiē):叹词。怀人:想念的人。d周行:大路。e陟(zhì):上升,登上。崔(cuī)嵬(wéi):本指土山上盖有石块,后来引申为高峻不平的山。f虺(huī)(tuí):足病跛蹶难走的样子。g姑:姑且。酌(zhuó):斟酒,舀取。金罍(léi):一种黄金装饰的青铜酒器。h维:发语词。以:用,借以。永怀:长久地思念。i高冈:高高的山脊。j玄黄:泛指因疲劳过度而生的病。k兕(sì)觥(ɡōnɡ):觥是大型的酒器,兕是头上只长一只角的野牛,用兕牛的角做的觥叫兕觥。l伤:忧伤,忧思。m咀(jū):盖着泥土的石山。n瘏(tú):马病不能走路前进。o痡(pū):人病不能行。p吁:忧伤,忧愁。

n

【译文】

n

采呀采那卷耳菜,采不满小小一浅筐。心中想念我的丈夫,我将小筐搁置在大道旁。

n

他该在登向高高的土石山了,我马也跑得腿软疲累。我姑且把金杯斟满酒,借此暂脱心里的长相思。

n

他该在登向高高的山脊梁了,我马也病得眼玄黄。我姑且把犀角大杯斟满酒,借此不让心中长久悲伤。

n

他该在登向乱石冈了,我马疲病倒在一旁。仆人也累得病怏怏了,这是什么样的哀愁忧伤!

n

◎桃夭◎

n

【原文】

n

桃之夭夭a,灼灼其华b。之子于归c,宜其室家d。

n

桃之夭夭,有其实e。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f。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篇贺婚辞。诗人以桃花譬喻,赞美新娘年轻纯洁,明艳如画,祝祷新娘婚姻美满,家族兴旺。诗篇感情洋溢,色彩明亮,音调和谐。

n

【注解】

n

a夭夭(yāo):娇嫩而茂盛的样子。b灼灼(zhuó):花朵开得火红鲜艳的样子。华:同“花”。c之:指示代词,这,这个。子:女子,姑娘。于:往。归:女子出嫁,后世就用“于归”指出嫁。d宜:和顺。使动用法,使和顺。室家:家庭。以下“家室”“家人”同义。e有:助词,放在形容词的前面。有:同“”(fén),指桃子又圆又大将成熟、红白相间的样子。f蓁蓁(zhēn):叶子茂密的样子。

n

【译文】

n

桃树多么繁茂,盛开着鲜花朵朵。这个姑娘出嫁了,她的家庭定会和顺美满。

n

桃树多么繁茂,垂挂着果实累累。这个姑娘出嫁了,她的家室定会和顺美满。

n

桃树多么繁茂,桃叶儿郁郁葱葱。这个姑娘出嫁了,她的家人定会和顺美满。

n

◎芣苢◎

n

【原文】

n

采采芣苢a,薄言采之b。采采芣苢,薄言有之c。

n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d。采采芣苢,薄言捋之e。

n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f。采采芣苢,薄言之g。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支劳动之歌。通过对劳人“采、有、掇、捋、袺、”六个动作的精细描摹,生动再现了古代姑娘集体采摘车前子的欢洽场面。诗篇节奏轻快,情调健康活泼,意境悠远。

n

【注解】

n

a采采:茂盛的样子。芣(fú)苢(yǐ):植物名,即车前子草,旧注这种草可治难产或症。车前草子多,正是原始先民对多子多育的祈求。b薄言:助词,无实义。c有:采取,指已采起来,比前一句“采”字又进一层。d掇(duō):拣择,拾取。e捋(luō):用手把车前子从草茎上抹取下来。f袺(jié):用衣襟兜住。g(xié):把衣襟角插在或系在衣带上兜东西。

n

【译文】

n

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采些来。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采得来。

n

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拾起来。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捋下来。

n

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装起来。车前草啊采又采,快点把它兜起来。

n

◎汉广◎

n

【原文】

n

南有乔木a,不可休思b。汉有游女c,不可求思。汉之广矣d,不可泳思e。江之永矣f,不可方思g。翘翘错薪h,言刈其楚i。之子于归j,言秣其马k。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之子于归,言秣其驹m。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支单相思者之歌。一个憨厚的樵夫,独坐江边,慨叹心爱的人儿不可追求,却依旧幻想着替她养马喂驹,一往情深,惆怅难抑。诗篇以“乔木”“游女”比兴,含蓄蕴藉,气象苍茫。

n

【注解】

n

a乔:高。b休:休息。思:语末助词。乔木高耸,很少树荫,因而不适宜在乔木下休息。c游女:出游的女子。女子出游,是汉魏以前长江、汉水一带的风俗。d广:宽阔。e泳:游泳渡过,泅渡。f江:长江。永:长,指江水流得很远。g方:古称竹筏或木筏为“方”。用作动词,乘筏渡江。h翘翘:众多树枝挺出的样子。错:错杂,杂乱。薪:柴。古时男女嫁娶时烧火炬照明。因此,这里用“错薪”起兴。i言:关联词,有“乃”“则”的作用。刈(yì):割,。楚:荆,一种丛生的树木。j之子:那个女子。于归:出嫁。k秣:喂马。l蒌(lóu):蒌蒿,植物名,生在水泽中,可作饲料。m驹(jū):小马。

n

【译文】

n

南边有棵高大的树,却不能在树下休息。汉水边上有位游赏的姑娘,想要追求却没希望。汉水宽广无边,不能游到对岸。长江浩浩荡荡,无法乘筏渡江。杂乱丛生的草木,只取其中的荆条。那位姑娘要出嫁,先喂饱她骑的马。汉水宽广无边,不能游到对岸。长江浩浩荡荡,无法乘筏渡江。杂乱丛生的草木,只割取其中的蒌蒿。那位姑娘要出嫁,先喂饱她骑的小马。汉水宽广无边,不能游到对岸。长江浩浩荡荡,无法乘筏渡江。

n

◎汝坟◎

n

【原文】

n

遵彼汝坟a,伐其条枚b。未见君子c,惄如调饥d。

n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e。既见君子,不我遐弃f。

n

鲂鱼赪尾g,王室如毁h。虽则如毁,父母孔迩i。

n

【主旨讲解】

n

这是一篇表达思妇之情的诗,女子一边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并等到了丈夫的回归,尔后又挽留丈夫的故事。

n

【注解】

n

a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通“汶”,水涯,大堤。b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c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d惄(nì):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e肄(yì):树后再生的小枝。f遐(xiá):远。g鲂(fánɡ)鱼:鳊鱼。赪(chēnɡ):浅红色。h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的颜色。i孔:甚。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n

【译文】

n

沿着汝水堤岸走,采伐树枝和树干,好久未见到在外服役的丈夫,忧愁的模样就像欢情未足。

n

沿着汝水堤岸走,采伐复生的小枝,已经见到了服役而归的丈夫,丈夫并没有疏远、抛弃我。

n

鳊鱼尾巴浅红色,王室急如火,虽然王室下差役烈如火,父母仍然要侍奉、要养活。

n



   序言

《五经》: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源泉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圣经”。它们不仅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更是塑造了中国人为人处世、治国理政、学习探索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源头活水。历经数千年的洗礼与传承,《五经》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诗经》:情感的抒发与社会百态的映照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以其朴素真挚的情感、生动形象的描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人情、思想情感的窗口。 情感的真挚表达: 《诗经》中的诗歌,无论是描绘男女情爱的缠绵,还是抒发思念亲友的忧愁,都展现出人类最本真的情感。例如,《关雎》中对爱情的描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质朴而动人,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又如,《伯兮》中女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忧心如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诗经》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幅宏大画卷。从贵族的生活宴饮,到平民的耕作劳作;从祭祀的隆重仪式,到战争的残酷景象;从国家的政治风貌,到民间的婚丧嫁娶,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首《硕鼠》深刻揭露了剥削者的残酷,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艺术的典范: 《诗经》的艺术成就极高,其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精炼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它开创了中国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风、雅、颂”的分类,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尚书》:政治的智慧与历史的记录 《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记录了上古时期君王、大臣的言行、政令、册命、训诫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史事件、思想观念的重要文献。 政治伦理的基石: 《尚书》的核心在于阐述“天命”观和“德治”思想。它强调君主要顺应天命,以德服人,反对暴政和无道。例如,“民心惟涂,德惟兴。”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性,以及“德”在治国中的核心地位。又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告诫君王,只有施行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政治实践的宝库: 《尚书》中包含大量君臣对话、政令文件,展现了古代政治运作的方方面面。从“禹会诸侯,谋治洪水”的治水方略,到“汤誓”中揭露夏桀的罪行,再到“牧誓”中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宣言,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这些文本不仅记录了历史,更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如“敬天保民”、“忧患意识”等,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历史的见证: 《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信息。尽管其中部分篇章的真实性曾有争议,但其核心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三、 《礼记》:社会秩序的构建与人生礼仪的规范 《礼记》,顾名思义,是关于古代礼仪的文献汇编。它系统地阐述了古代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族、家庭等各个层面,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构建的重要依据。 “礼”的精神内涵: 《礼记》所说的“礼”,并非仅仅是繁琐的仪式,更是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实现个体完善的根本原则。“礼”强调的是“仁”与“敬”,是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例如,《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强调了个体道德修养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中庸》则阐述了“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适度适时地处理问题,达到和谐的状态。 社会秩序的蓝图: 《礼记》系统地构建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曲礼》是《礼记》的开篇,详细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从站姿坐姿到饮食起居,无不细致入微,旨在通过规范行为来培养人的德行。例如,“毋不敬,恒念祖母。”提醒人们敬畏长辈,不忘本源。 人生礼仪的指南: 《礼记》还详细记载了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重要人生礼仪。这些礼仪不仅是形式,更是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的纽带。例如,“郊特牲”篇对祭祀的阐述,揭示了祭祀的本质是感恩和敬畏。 四、 《周易》:宇宙的奥秘与变化的智慧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之一,以其精妙的符号系统(卦象)和深邃的哲理,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变化之道。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揭示了宇宙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生成过程。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这种变化观,也体现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经典名句中,鼓励人们效法天地,积极进取,包容万物。 辩证思维的典范: 《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常常包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思想。例如,阴阳的对立与互补,是《周易》解释万物运行的基础。它教导人们要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趋利避害。 预测与决策的智慧: 《周易》作为一部占卜之书,其卦象的组合和变化,被用来预测事物的吉凶祸福。然而,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周易》所蕴含的“观象”和“系辞”的思维方式,教导人们如何观察事物,理解其内在联系,并根据变化做出恰当的决策。它强调的是“知命”,即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顺应时势的选择,而不是消极等待。 五、《春秋》:历史的评判与道德的褒贬 《春秋》,是东周时期鲁国史官的编年史,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其文字简洁,笔法微言大义,背后蕴含着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褒贬和道德评判。 “春秋笔法”的精髓: 《春秋》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春秋笔法”。作者通过极其简练的文字,对历史事件进行褒贬,暗含褒扬或贬斥之意。例如,对于诸侯的去世,采用“薨”字则表示尊敬,而采用“卒”字则表示贬低。这种写法,看似客观,实则蕴含着作者强烈的道德立场和对历史是非的判断。 历史事件的记录与反思: 《春秋》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为后人了解这段动荡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同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录和评判,作者也引发了对历史规律、政治得失、道德责任的深刻反思。 道德规范的强化: 《春秋》的褒贬,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意在强化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它通过对善行的褒扬和对恶行的贬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经的现代价值 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所在。在今天,研读五经,依然能够获得深刻的启迪: 为人处世的智慧: 《诗经》教会我们如何表达真挚的情感,如何理解人间的冷暖;《礼记》则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准则,教导我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治国理政的借鉴: 《尚书》中的政治智慧,如“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春秋》则通过历史的评判,为我们提供了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参照。 认识世界的视角: 《周易》以其宏大的宇宙观和变化观,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启迪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顺应时势,积极进取。 精神信仰的滋养: 五经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精神的支点。 总而言之,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它们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源泉,是塑造民族品格的基石,更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深入研读的经典。理解和传承五经的精神,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个人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晦涩难懂是阻碍我们亲近经典的巨大门槛。然而,这本书的白话解读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似乎深谙现代人阅读习惯,将那些深奥的古代哲学思想,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耳边细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其中的精髓。读起来毫无压力,每一个概念都能被迅速捕捉和吸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智慧的便捷之门。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图文结合方面的功力。很多抽象的哲学概念,仅凭文字描述是很难想象其意境的。但这本书中的插图设计非常考究,它们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这些图画仿佛是为难懂的段落量身定制的视觉注释,它们用现代的审美视角重新诠释了古代的意境,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深奥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色彩搭配和谐,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典藏版本。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种古朴的书卷气,彩图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既能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又不会显得过于花哨,完全做到了点睛之笔。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具有逻辑性,它并没有将五经的内容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我发现它在解释某一部经典时,常常会引申出其他经典中的相关论述进行对比和印证,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对“五经”作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地学习碎片化的知识点,阅读体验的深度远超预期。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的展现。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上,而是非常注重将古老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和个人修养之中。书中对如何“为人处世”和“治学之道”的探讨,结合现代社会的情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不仅领悟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许多可以直接指导我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宝贵建议。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