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套装全二册)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宋)黄昇 |
| 定价: | 36.0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ISBN: | 978750136261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锁线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时期八十八家词,以及黄昇自作三十八。 此为宋淳佑九年刘诚甫刻本, 有清内府天禄琳琅藏印。 《中华再造善本》曾彩印出版,现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再次影印,以飨读者。 |
| 目录 | |
册 序??? …………………………3 目录? …………………………11 卷一? …………………………19 卷二? …………………………55 卷三? …………………………89????? 卷四 ?…………………………121 ? 第二册 卷五? ………………………… 3 卷六? ………………………… 35 卷七? ………………………… 61 卷八? ………………………… 93 卷九? ………………………… 119 卷十? ………………………… 147 附录? …………………………168 |
| 编辑 | |
|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
最近在做一些关于明清小说对民间俗语和俚语吸收、改造的研究课题,发现很多传统说部中的语言魅力,恰恰来源于它们对市井日常用语的精准捕捉和提炼。我需要的是那种专注于古代白话文学的语言学分析的工具书或者专著,它应该能系统地梳理出不同历史阶段口语词汇的演变谱系,以及那些被经典文学吸收后定型的“活语言”。我特别希望看到对特定方言词汇在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语境以及意义漂移的统计和考证。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资料整理能力。那种仅仅停留在“趣味性”介绍层面的读物对我帮助不大,我需要的是那种严谨的、数据支撑的、能帮助我构建起一部微观古代口语史的学术成果。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魏晋时期的文学思潮变迁,特别是那些对后世诗词风格产生深远影响的流派。阅读相关文献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的理论节点,但很多现存的注本往往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解读上,对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关联性挖掘不够深入。我希望找到那种能把文本还原到其诞生的语境中去考察的深度研究,那种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在特定历史境遇下情感与思想碰撞的灼热感。比如,对于“玄学”对词赋影响的探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辞藻的分析,更是对当时士人精神困境的剖析。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更宏大叙事和更细致入微的个案分析相结合的读物,最好是能够提供大量一手史料的旁证,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那种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先贤对话,理解他们为何选择那样的表达方式的著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经典之作。
评分自从迷上了古代的书法艺术,我就对那些被历代文人墨客奉为圭臬的碑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欣赏古代的文献,不仅仅是阅读文字的意义,更要体会其书写的笔意和结构之美。我在找寻那些能够清晰展现古代书法风格演变的专题性著作,最好能涵盖从篆隶到楷行草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并且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书家风格特点有明确的界定和比较分析。比如,对于唐代楷书的“法度”与宋代“尚意”之间的张力,我希望能有一本书能深入浅出地梳理出来,提供高质量的拓本摹本对照,让我可以从视觉上直观地捕捉到这种美学观念的转变。单纯的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眼睛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触动,那种墨迹在纸上洇开的韵味,是任何现代印刷技术都无法完全复刻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内页的纸张选得很有讲究,摸上去温润而不失韧性,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受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间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对于阅读古籍来说至关重要,毕竟谁都不想在考据生僻字时还要为看不清的字形而费神。我之前也收藏过一些类似主题的古籍影印本,但坦率地说,很多要么是影印质量太差,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装帧过于粗糙,完全配不上书中的内容。这套书显然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心,从封面设计上那份低调的雅致,到内文注释的精细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畏之心。能拥有这样一套精心制作的丛刊,简直是阅读和收藏的双重享受,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氛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才是真正优秀的古籍整理所应具备的素养,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评分对于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哲学内涵,我一直抱持着一种探索性的好奇心。我阅读过不少园林图录和游记,但很多都侧重于描绘景观的富丽堂皇,而较少触及到其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叠山理水来模拟自然山川的哲学思考。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将建筑学、美学、哲学融为一炉的著作,它应该能详细解读古人如何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顺应自然、佛家的空灵意境,巧妙地融入到一方小小的庭院之中。最好的情况是,它能结合宋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剖析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如何将个人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的建造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叙事。这不仅是看风景,更是要读懂那份藏在假山和流水背后的文化密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