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 朱用纯 三秦出版社

正版新书--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 朱用纯 三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用纯 著
图书标签:
  • 家训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孔子家语
  • 朱用纯
  • 三秦出版社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国学经典
  • 人生哲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9787805463643
商品编码:297272122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

定价:19.80元

作者:朱用纯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54636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朱子家训》本为朱用纯教育子女所用,他在家训中要子女安分守己,勤劳节俭、敦睦人伦,将古代圣贤理想用平白的话语说给子女们听。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由于其内容深刻、精警,而又明白如话,发人深思,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的一些话语,迄今已成为汉语中的常用成语,为百姓所乐道
《颜氏家训》是中国*、*有影响的一部“家训”,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颜氏家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典故,品弟文艺”,内容的确“曼衍旁涉”。其核心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此外,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如:赞成北方妇女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提倡锻炼身体以养生,反对苟且偷生和炼丹服药追求长生;认为仕宦出处,要听其自然,反对钻营官职,贪图利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家语》收录了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及言行,是一部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资料汇编,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其体例与《论语》相似,但篇幅却远远超过了《论语》。它记录和介绍了孔子的先世、孔子的出生死亡、孔子的日常生活、孔子政治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及孔子学生的事迹。但记述得*多的还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朱 子 家 训
朱子家训 / 1
颜 氏 家 训
**篇 序致 /11
第二篇 教子 /12
第三篇 兄弟 /15
第四篇 后娶 /18
第五篇 治家 /21
第六篇 风操 /26
第七篇 慕贤 /40
第八篇 勉学 /43
第九篇 文章 /60
第十篇 名实 /70
第十一篇 涉务 / 73
第十二篇 省事 / 75
第十三篇 止足 / 79
第十四篇 诫兵 / 81
第十五篇 养生 / 82
第十六篇 归心 / 84
第十七篇 书证 / 92
第十八篇 音辞 /114
第十九篇 杂艺 /119
第二十篇 终制 /124
孔 子 家 语
相鲁** /128
始诛第二 /132
王言解第三 /134
大婚解第四 /138
儒行解第五 /141
问礼第六 /145
五仪解第七 /148
致思第八 /154
三恕第九 /166
好生第十 /171
观周第十一 /177
弟子行第十二 /181
贤君第十三 /186
辩政第十四 /191
六本第十五 /197
辩物第十六 /207
哀公问政第十七 /212
颜回第十八 /216
子路初见第十九 /220
在厄第二十 /225
入官第二十一 /228
困誓第二十二 /232
五帝德第二十三 /237
五帝第二十四 /241
执辔第二十五 /243
本命解第二十六 /248
论礼第二十七 /250
观乡射第二十八 /254
郊问第二十九 /257
五刑解第三十 /259
刑政第三十一 /261
礼运第三十二 /264
冠颂第三十三 /271
庙制第三十四 /273
辩乐解第三十五 /275
问玉第三十六 /279
屈节解第三十七 /281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287
本姓解第三十九 /296
终记解第四十 /299
正论解第四十一 /302

目录


【原文】
黎明即起〔1〕,洒扫庭除〔2〕,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3〕,必亲自检点〔4〕。
【注释】
〔1〕黎明:天快亮的一段时间叫黎明。
〔2〕庭除:庭院。刘兼诗:“月移花影过庭除。”
〔3〕门户:古代把双扇的门叫门,单扇的门叫户。
〔4〕检点:细心察看。
【译文】
天刚刚亮的时候就起身,洒水打扫庭院,要里里外外都整齐、干净。
天黑以后便休息,关好门,一切都要亲自来查看,以免疏漏。
【原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饭的时候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对于衣服用度,要常常想着这些物产资财来之不易,要珍惜。
【原文】
宜未雨而绸缪〔1〕,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
〔1〕绸缪:《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里指做好雨前的各种准备工做,即后世“未雨绸缪”之意。
【译文】
凡事要先作好准备工作,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
【原文】
自奉必须俭约〔1〕,宴客切勿留连。
【注释】
〔1〕自奉:对自己的奉养,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消费。
【译文】
自己的生活消费要节俭,宴会宾客的时候不要沉迷不止。
【原文】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1〕;
饮食约而精〔2〕,园蔬愈珍馐〔3〕。
【注释】
〔1〕瓦缶:是一种瓦质容器,俗称瓦罐。
〔2〕约:简约,简要,在这里当“简单”讲。
〔3〕珍馐:珍奇贵重的食物。
【译文】
使用的器具质实而清洁,就是瓦罐也胜过了金碗玉器。
饮食虽节俭但精粹,就是自家园里的蔬菜也胜过了珍奇贵重的食物。
【原文】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
不要营造华丽的住宅,不要谋求肥饶的田地。
【原文】
三姑六婆〔1〕,实淫盗之媒〔2〕;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注释】
〔1〕三姑六婆:据陶宗仪《辍耕录》,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2〕媒:媒介。
【译文】
三姑六婆这类人做的事都是不正派的;女仆美丽小妾娇媚,这并不是做妻子的福气。
童仆不要用模样俊美的,妻妾也切勿使她们浓妆艳抹。
【原文】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1〕。
【注释】
〔1〕经书:经是指《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书是指《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译文】
宗祖虽然已成古人,但是祭祀时对他们要怀着诚心;子孙虽然还很愚顽,但是要让他们阅读儒家的经典著作。
【原文】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1〕。
【注释】
〔1〕义方:合乎义理的法则。《左传》上说:“臣闻爱子,教子以义方。”义方就是教导子弟的正确方法。
【译文】
为人作风要俭朴,教导子弟要有正确的方法。
【原文】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
不要贪图意外的钱财,不要饮酒过量。
【原文】
与肩挑贸易〔1〕,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2〕。
【注释】
〔1〕与肩挑贸易:肩挑指肩挑货物到处销售者。贸易,以金钱或货物交换货物,俗称买卖。
〔2〕温恤:温,指温存,殷切慰问。恤,抚恤。
【译文】
和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做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静心治家:家规家训的智慧与实践》 一、引言:为何需要家规家训? 在一个变动不居、信息爆炸的时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稳定与和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代家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代际沟通的鸿沟、价值观念的冲突、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的疏离感,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下一代的潜在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回溯传统,重拾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家规家训,为现代家庭提供一面镜子,一套指南,一种精神支撑,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静心治家:家规家训的智慧与实践》并非仅仅是一本古籍的简单汇编,它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现代诠释。本书旨在从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撷取那些历久弥新、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家规家训精髓,并结合当代社会的生活情境,进行细致解读和实用指导。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套灵活的智慧,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哲学,帮助我们构建更为和睦、文明、有力量的家庭。 二、本书内容概述:深耕家德,涵养心灵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旨在系统性地引导读者理解和实践家规家训的精髓。 第一部分:溯源古圣先贤,明家道之本 本部分着重于梳理中华传统家训的源头与流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几部经典,深入浅出地阐释其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孟之道与君子之道 我们将从《论语》等儒家经典中,提炼孔子关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以及社会责任的论述。重点在于“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体现。例如,如何通过“孝悌”来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如何通过“诚信”来规范言行,如何通过“克己复礼”来约束自身欲望,从而达到家庭的和谐。 这部分将探讨儒家思想如何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强调家庭成员的相互责任和义务,以及个人品德的养成是家庭和谐与社会安定的基础。我们将分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之道”等传统道德规范,并探讨其在现代家庭关系中的现实意义。 “惩忿窒欲,兴贤助善”:朱子家训的时代回响 朱熹的《朱子家训》(即《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是中国家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书将对其进行详尽的解读,不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更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我们将重点分析其中关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毋怠毋荒,勤于生计”、“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等句子的具体含义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本书将特别强调朱子家训中关于节俭、勤劳、诚信、戒贪、感恩等美德的强调,并结合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盛行、人情淡漠等现象,阐释这些古训如何成为抵御不良社会风气、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指导。我们将分析“勿饮酒,勿贪色,勿耽赌博”等禁诫,指出其在维护家庭健康与个人品德方面的积极作用。 “安贫乐道,乐其道不忧”:颜氏家训的处世智慧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则以其“切身实用”的特点而著称,被誉为“居家处世之宝”。本书将选取《颜氏家训》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如关于“言行”、“交友”、“治学”、“处事”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将探讨颜之推如何告诫子孙在言谈举止上要谨慎,如何选择良师益友,如何对待学业与工作,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本书将特别关注《颜氏家训》中关于“重教”、“慎行”、“防微杜渐”、“知足常乐”等思想。我们将结合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在人际交往日益复杂的今天,如何通过“不妄语”、“不搬弄是非”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以及如何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感恩、知足的心。 第二部分:抽丝剥茧,解析家规家训的实践维度 在理解了家规家训的理论基础后,本部分将聚焦于家规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具体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内省吾身,日三省乎己”:个人品德的涵养 本书强调,任何家庭的和谐都始于个体的修养。我们将借鉴历代家训中关于“诚”、“敬”、“静”、“忍”等个人品德的论述,深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反省和约束。这包括如何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建立个人日记,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学习正念冥想,提升自我觉察能力;以及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关系的重塑 本书将深入剖析传统家训中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家庭的特点,提出重塑和谐家庭关系的建议。我们将探讨如何理解和实践“孝”,如何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如何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与理解。 这部分将提供具体的沟通技巧、冲突解决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共同的家庭活动来增进情感。我们将强调,家规家训并非要求刻板的服从,而是倡导基于尊重、理解和爱的良性互动。 “勤俭持家,生财有道”: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家训中关于勤劳、节俭、量入为出的教诲,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本书将结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理解和实践“勤俭持家”。这包括合理的消费观、健康的理财观,以及如何通过勤奋工作实现经济的独立与家庭的富足。 同时,本书也强调,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们将探讨家训中关于“知足常乐”、“感恩惜福”等思想,引导读者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不忘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升华。 “教子有方,启迪智慧”: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家训的重要内容。本书将从历代家训中汲取教育智慧,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我们将关注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书将结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强调寓教于乐、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成长。 第三部分:融汇古今,构建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体系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将前两部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既符合传统美德,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家庭家规家训体系。 “因材施教,因家制宜”:家规家训的个性化构建 本书不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家规”,而是强调“因材施教,因家制宜”的原则。我们将引导读者审视自己家庭的文化传统、成员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从而提炼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家规家训。 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帮助读者进行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符合家庭实际的家规家训,并强调家规家训的制定应是全家共同参与的过程,以增强家庭成员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家规家训的有效传承 家规家训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本书将深入探讨“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即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我们将强调,再好的家规家训,如果父母不能身体力行,都将是空谈。 本书将提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传递家规家训的方法,例如通过故事、榜样、鼓励和适度的引导,让家规家训像空气一样融入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尤其是下一代的成长。 “守望相助,和谐共荣”:家规家训的时代价值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家规家训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支撑,一种应对挑战的智慧,一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书将总结家规家训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在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将强调,家规家训的实践,能够帮助个体抵御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化解矛盾;能够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结语:让家训之光,照亮现代生活 《静心治家:家规家训的智慧与实践》希望成为您家庭生活中一本常备的“心灵手册”。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家训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现代家庭生存智慧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我们相信,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意义,掌握经营幸福家庭的钥匙,让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照亮您和您的家人,走向更加宁静、和谐、美好的未来。本书将引导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夯实家庭的根基,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最终实现“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景。

用户评价

评分

紧接着是颜氏家训。与朱子家训的侧重点略有不同,颜氏家训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以亲切而又语重心长的口吻,向子孙后代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它不仅涉及治家之法,更深入到个人品德的塑造、学问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常常在读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礼仪不能违也”时,体会到家庭内部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而“苟有所遇,皆当自审,无使悔吝”的告诫,则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审慎思考,避免不必要的后悔。颜氏家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智慧,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我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合订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感到焦虑和浮躁。而阅读这些古老的智慧,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我能够感受到先贤们对于后代的殷切期盼,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人生前行的道路。这本书不仅仅适合作为家中的常备读物,更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评分

孔子家语,这部更显宏大的典籍,则让我得以窥见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全貌,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家训”,但其中蕴含的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论述,关于君子之道、学习方法、修身养性的道理,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无疑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常常被其中对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强调所启发,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于勤于思考,而非死记硬背。孔子家语的博大精深,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它是我心中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评分

阅读这套书,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三部家训,虽然作者、时代、风格各异,但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有担当的人,如何建立一个和谐、幸福、有传承的家庭。我并非在寻求什么立竿见影的“秘诀”,而是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实践。朱子家训的务实,颜氏家训的真切,孔子家语的宏远,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而立体的传统文化画卷,让我沉醉其中,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合订本,初拿到手时,我便被它那古朴典雅的书名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深敬意和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集粹经典,让我能一窥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汇集了三部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家训典籍,它们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光芒。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先贤们对于家庭伦理、个人修养、治家之道以及为人之本的深刻见解。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子家训。这篇家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它不仅仅是指导家庭成员行为规范的文本,更是一部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典。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勤勉,到“家门和顺,虽贫不散”的和睦,再到“勿贪意外之财,勿淫意外之色”的克制,无不体现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警示所打动,这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感恩生活,拒绝挥霍与浪费,这在当下物质充裕的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