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
定价:49.90元
作者:毕淑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212833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路基础、常用电工设备及其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子电源、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设备及其控制主要介绍常用的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模拟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常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
目录
目 录 部分 电工技术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1.1 电路作用与电路模型11.2 电路的物理量21.2.1 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概念21.2.2 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31.2.3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41.3 欧姆定律51.4 电路中的功率71.5 基尔霍夫定律8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8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91.6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01.6.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0*1.6.2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11.7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131.7.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131.7.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4*1.8 电桥电路15本章小结16习题18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202.1 支路电流法202.2 节点电压法212.3 叠加定理232.4 戴维南定理25*2.5 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分析282.5.1 受控电源282.5.2 电路分析28本章小结30习题31第3章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33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333.1.1 正弦量33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34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36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73.2.2 正弦量的相量形式373.3 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393.3.1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393.3.2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03.3.3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433.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453.4 阻抗及其串并联463.4.1 阻抗463.4.2 阻抗的串联473.4.3 阻抗的并联483.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49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513.7 功率因数的提高533.8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553.8.1 串联谐振55*3.8.2 并联谐振563.9 RLC串联电路的仿真58本章小结59习题60第4章 三相电路624.1 三相电源624.1.1 三相电源电压的产生624.1.2 三相电源的连接及提供的电压63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44.2.1 三相四线制电路654.2.2 负载Y接的三相三线制电路67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84.4 三相电路的功率69本章小结71习题72*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735.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分解73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755.2.1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75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765.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76本章小结78习题79第6章 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806.1 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806.1.1 暂态过程806.1.2 换路定则816.1.3 电路的初始值826.2 一阶RC电路的响应83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3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56.2.3 RC电路的全响应876.3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876.4 一阶RL电路的响应89本章小结92习题92第7章 变压器947.1 变压器的结构947.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957.3 变压器的功能967.3.1 电压变换967.3.2 电流变换977.3.3 阻抗变换987.4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997.5 自耦变压器100本章小结101习题102第8章 电动机1038.1 直流电动机1038.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03*8.1.2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105*8.1.3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1078.2 三相异步电动机1078.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078.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098.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118.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1148.3 单相电动机118本章小结120习题120第9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1229.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1229.1.1 手动电器1229.1.2 自动电器1239.2 常用低压控制电路1269.2.1 直接启动控制电路1269.2.2 正反转控制电路1279.3 顺序控制1299.4 行程控制1309.5 时间控制132本章小结133习题133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3510.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3510.1.1 本征半导体13510.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3610.1.3 PN结13710.2 半导体二极管13910.3 特殊二极管14210.4 半导体三极管14410.4.1 基本结构14410.4.2 载流子分配及电流放大原理14510.4.3 特性曲线14610.4.4 主要参数14710.5 场效应晶体管14910.5.1 N沟道增强型MOS管15010.5.2 N沟道耗尽型MOS管15110.6 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仿真152本章小结153习题1541章 基本放大电路15611.1 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15611.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15611.1.2 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15611.1.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5811.1.4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6211.1.5 放大电路的温度稳定性16311.1.6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6511.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6611.2.1 静态分析16611.2.2 动态分析16711.3 多级电压放大电路16911.3.1 阻容耦合电压放大电路16911.3.2 直接耦合电压放大电路17111.4 差分电压放大电路17211.4.1 静态17211.4.2 动态17311.4.3 输入-输出方式17411.5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仿真175本章小结177习题1782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811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1811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和分析依据18312.2.1 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18312.2.2 分析依据1841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8412.3.1 比例运算电路18412.3.2 加法运算电路18612.3.3 减法运算电路18812.3.4 微分运算电路19012.3.5 积分运算电路19112.3.6 其他线性应用电路19312.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9512.4.1 电压比较器19512.4.2 过零比较器19612.4.3 限幅器19712.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19812.5.1 反馈的基本概念19812.5.2 反馈的判别19812.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改善20112.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20312.7 低通滤波电路的仿真204本章小结206习题206 第三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3章 组合逻辑电路21013.1 概述21013.2 逻辑运算及门电路21113.2.1 基本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113.2.2 复杂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213.3 逻辑函数及其化简21413.3.1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常用定律及运算规则21413.3.2 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21513.3.3 逻辑函数的化简21713.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2113.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2113.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2213.5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22413.5.1 运算电路22413.5.2 编码器22613.5.3 译码器22913.5.4 数据选择器234本章小结237习题2374章 时序逻辑电路23914.1 双稳态触发器23914.1.1 概述23914.1.2 基本RS触发器24014.1.3 时钟触发器24114.1.4 时钟双稳态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25114.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314.2.1 概述25314.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3*14.2.3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5514.3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25614.3.1 寄存器25614.3.2 计数器258本章小结267习题268*5章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27115.1 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27115.1.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7115.1.2 集成D/A转换器简介27315.2 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27515.2.1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7515.2.2 集成A/D转换器简介276本章小结278习题278 第四部分 电子电源
作者介绍
毕淑娥,1978年9月~2001年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曾担任电工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01年3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师。聘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电工学教研室主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的,因此我对它在高级主题的处理深度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电源效率优化这方面的内容,是现在许多高精度电子设备设计中绕不开的难题。我期待在书中能看到对滤波电路设计和屏蔽技术的详细论述,包括不同频率干扰的抑制方法。如果能结合一些现代的EDA工具的使用心得或者仿真结果来佐证理论,那就更好了,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理论如何在复杂的工程实践中落地。我记得上一代的技术书籍在谈到变频调速技术时,往往停留在理论模型的介绍,我希望这次的“第2版”能更深入地探讨现代PWM控制策略在实际电机驱动中的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毕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本优秀的教材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用十年前的技术标准来套用今天的实际需求。如果它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基础教材,而更像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参考手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但这种厚重感并非指内容冗余,而是内容扎实的体现。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技术人员,很多时候在现场遇到突发状况时,手头上的资料往往过于偏向理论,缺乏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的实战指导。我希望这本《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能填补这一空白。我特别想看看它对现代电力系统中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流程的描述是否足够细致。例如,在处理交流电机绕组故障时,如何利用万用表进行准确的电阻和绝缘测试,步骤是否清晰到连新手都能无误操作?另外,对于安全规范的强调程度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毕竟在电气操作中,安全是头等大事。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真实的事故案例分析,并解析其中违反的安全规程,那将大大增强这本书的警示和教育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一本知识的集合体,更应该是一本操作的指南书,能让我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迅速翻到相关章节,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该怎么做”的理论层面。
评分从一个长期从事维修和系统维护的角度来看,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故障排查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这本书,如果能建立一个清晰的“故障树”分析框架,对我将是极大的帮助。例如,当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我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来判断是电源问题、信号输入问题,还是器件本身的损坏。我希望书里能提供类似流程图的结构化指导,而不是零散地介绍各个器件的特性。此外,对于一些新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接口技术,现在的标准更新速度非常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适当地引入一些主流的工业总线协议(如Modbus或CAN)的基础知识,哪怕只是作为扩展阅读,也能大大拓宽读者的视野。维修工作讲究经验积累,而一本好的教材则能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如果这本书能把复杂的电气和电子故障现象,通过严谨的逻辑链条梳理清楚,那它对于提升一线技术人员的诊断效率,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评分这本《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的书,说实话,我对它的期待值还是挺高的,毕竟市面上讲这类基础知识的书汗牛充栋,但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却不多。我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我过去学习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特别是涉及到半导体器件和基础电路分析的部分。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清晰的章节划分所吸引,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不少心思。初翻几页,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电路图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数字逻辑电路那一章,因为它在很多自动化控制领域都是基石。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新的视角来理解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设计思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那种死记硬背的状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实物操作案例,那就更好了,毕竟理论结合实践才是硬道理,光看图纸永远学不会真正的电工技术。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本得力助手,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纸张手感也相当不错,这点小细节能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保持一个比较愉悦的心情。
评分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爱好者层次的学习者来说,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教材至关重要。《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这本书,我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第2版”这个标识,意味着它应该吸取了第一版的经验教训,在内容的时效性和易读性上有所提升。我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推导,虽然知道它们是原理的基石,但如果推导过程过于跳跃,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我更喜欢那种逐步展开、辅以大量图示来解释物理意义的讲解方式。如果这本书在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这些基础概念时,能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述,比如家里的照明电路或者简单的充电设备,那学习起来的动力会大很多。电子部分,我特别关注了对晶体管工作原理的介绍,希望它能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PN结的形成及其导电特性,而不是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半导体物理方程。总而言之,我希望它是一本能让我“看得懂”并“愿意看下去”的书,而不是一本让人看了几页就想合上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