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
定价:98.00元
作者: Laurence T.Yang 等,卓力,张菁,李晓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8089684
字数:
页码:3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涵盖了移动模式下计算智能各种应用的新研究进展,包括移动数据智能、移动挖掘、移动智能安全、移动代理、基于位置的移动信息服务、移动环境感知和应用、智能网络以及移动多媒体等。《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将致力于传播并推进移动智能的新研究。
《高新科技译丛:移动智能》的章节选自移动智能领域杰出学者的特约稿件。全书共划分为7个部分。
目录
部分 移动数据及人工智能
章 移动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综述
第2章 Ad Hoc网络的连通支配集拓扑控制
第3章 一种面向移动Ad Hoc网络提高信道利用率的智能方法
第4章 发布/订阅系统的移动性
第5章 移动Ad Hoc网络中自适应协同缓存的跨层设计框架
第6章 面向移动Agent应用的研究进展
第2部分 基于位置的移动信息服务
第7章 KCLs:基于簇的定位服务协议及其在多跳移动网络中的应用
第8章 蜂窝和Ad Hoe无线网络中的预测位置跟踪
第9章 一种移动计算环境中面向空间数据分发的高效空间索引方案
0章 下一代基于位置的服务:将定位与Web 2.0融合
第3部分 移动挖掘
1章 面向移动对象数据库的数据挖掘
2章 在小型设备上通过Web服务的移动数据挖掘
第4部分 移动环境感知和应用
3章 上下文感知:形式化基础
4章 智能办公室项目的体验
5章 提供增强通信服务的基于代理的架构
第5部分 移动智能的安全
6章 MANET路由安全性
7章 移动Ad Hoc无线网络的在线威胁检测方案
8章 有信任纠葛的安全移动Ad Hoc网络路由
9章 基于位置的接入控制系统的隐私管理
第6部分 移动多媒体
第20章 支持VoiceXML的智能移动服务
第21章 移动设备上的用户自适应视频检索
第22章 一个基于位置服务环境中具备i-Throw设备的普适时尚计算机
第23章 有关移动多媒体播放能量效率的探讨
第7部分 智能网络
第2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以数据为中心的高效存储机制
第2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跟踪
第2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DoS攻击建模与检测
第2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高能效模式识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用户体验细节极为敏感的开发者。在移动智能应用中,用户对延迟的容忍度极低,哪怕是毫秒级的卡顿都会被放大。因此,我对书中关于实时性处理和低延迟反馈机制的讨论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详细剖析那些支撑“即时响应”背后的技术栈,比如高效的事件驱动模型、并发处理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异步编程来优化用户界面的流畅性。特别是涉及到跨平台开发时,不同系统在性能优化上的差异化处理,如果有深入的对比和建议,那对我们团队的开发效率将是巨大的提升。我购买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最新的AI算法,更是为了学习如何将这些算法“无缝”地融入到用户日常使用的App中,让技术的光芒不被糟糕的性能所掩盖。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如果能达到那种让一线工程师也能立即上手改进代码的实用性,那它就绝对物超所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译者阵容看起来非常专业,都是一些在业界有深厚积累的专家学者,这让我对翻译质量非常有信心。技术书籍最怕的就是翻译腔过重,或者专业术语的对应词不准确,导致理解出现偏差,尤其是在涉及跨文化交流的技术概念时,译者的功底至关重要。我过去买过一些翻译质量堪忧的书,读起来非常费劲,感觉像是在和机器硬碰硬地较劲。而这本《高新科技译丛》系列一向以高质量的翻译著称,这也是我信任它的重要原因。我特别看重那些描述复杂系统交互的章节,比如关于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协作机制,这些概念往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细微的差别,如果翻译得精准到位,能省去我大量时间去查阅英文原版进行交叉验证。希望这本书能用流畅自然的中文,将原著的精髓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让我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而不是被生硬的翻译绊住脚步。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将一些机器学习的模型部署到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上,遇到了不少性能瓶颈和功耗难题。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关于移动AI的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推导,公式多到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只停留在应用层面的“Hello World”教程,对于底层优化几乎只字不提。这本书的宣传资料里提到它会探讨模型轻量化和高效推理的实践方法,这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干货”。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量化技术在不损失过多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小模型体积,以及在异构计算平台(比如CPU、GPU、NPU协同工作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调度。我尤其关注移动端操作系统层面的一些优化策略,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Android或iOS的底层API来加速计算。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底层代码片段的分析,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解决当前项目困境的灵感,毕竟,把实验室里的成果搬到实际的移动产品中,中间的鸿沟还是相当大的,需要扎实的工程经验作为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抽象的科技线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未来感。我特意去书店里对比了好几本同类的书籍,就冲这个封面,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下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里面的内容也一定非常扎实。我本身就是一名对前沿技术充满好奇的科技爱好者,平时也经常关注一些行业报告和技术博客,但总觉得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框架。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导航仪一样,帮我理清移动智能领域那些错综复杂的技术脉络。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介绍那些最新的算法和架构,比如在边缘计算和联邦学习这些热门方向上,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它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应该不会感到疲劳。从目录来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传感器融合到人机交互,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全面覆盖的读物。那种翻开书页就能闻到的油墨香,配合上这种充满科技感的封面,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完美结合,已经迫不及待想深入研究里面的内容了。
评分最近在规划我们团队下一季度的技术储备方向,移动端的智能化升级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AI增强用户体验,比如更自然的语音交互、更精准的场景识别等等,这些都建立在强大的移动智能技术基础之上。我需要一本能够提供宏观视野和未来趋势判断的权威参考书,来指导我们团队的技术选型和人才培养方向。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阐述“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比如,关于下一代移动芯片的架构变化对AI推理能力的潜在影响,或者5G/6G技术如何重塑移动端应用的交互范式,这些高屋建瓴的分析,对于制定长期技术战略至关重要。我期待它能像一张行业地图,清晰地标示出当前的技术热点、潜在的蓝海市场以及需要避开的技术陷阱,帮助我们团队做出更明智的投入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