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
定价:38.00元
作者:张莉萍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023398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张莉萍、李洪芹、吴健珍、邹睿编著的这本《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内容包括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电子器件和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EDA软件的使用。实践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设计的全过程。
内容提要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分为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两个方面。实践项目包括验证性试验、综合性系统实验和创新型试验,实验内容涵盖了电子电路的主要知识点。
张莉萍、李洪芹、吴健珍、邹睿编著的这本《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综述,模拟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数字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0,Protel99SE设计基础,Proteus设计基础,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使用,电子电路安装和调试基础知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可作为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电类专业的课程设计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工科专业师生和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给出的“设计流程”完全脱离了现代电子工程的实际工作环境。书中描述的调试过程非常理想化,好像所有的元件都能完美工作,所有的仿真结果都能完美对应实物。然而,在实际的PCB设计和调试环节,例如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信号完整性(SI)分析、以及复杂的温度漂移修正,这本书几乎没有涉及,或者只是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我本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战经验和“避坑指南”,结果它只提供了教科书式的完美蓝图。对于任何想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导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它培养的只会是只会照着手册做实验的“操作工”,而不是真正能解决工程难题的“工程师”。它的“实用”二字,恐怕只是一个空洞的宣传口号罢了。
评分这本书的案例陈旧得令人发指,仿佛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技术手册被重新拿来出版。案例中使用的元器件型号早已停产多年,很多标准和规范也是过时的。例如,书中花费大量篇幅介绍的某款微控制器,现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替代品,这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课程设计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反向教学”。当我尝试根据书中的步骤去搭建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实验时,发现书上推荐的芯片手册信息和现有版本完全不符,导致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网络上搜索最新的Datasheet,并手动修正电路参数。如果一本“实用教程”不能与时俱进,介绍当前主流的技术和工具,那么它的“实用性”就彻底沦为空谈。这不仅耽误了学习进度,还让读者对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产生了严重的误判。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简直是灾难性的,纸张薄得像蝉翼,油墨印得斑斑驳驳,很多电路图上的细微标识根本看不清楚。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像是买了一本盗版书。更别提排版了,公式和文字挤在一起,阅读起来非常吃力,眼睛稍微多看几眼就酸痛难忍。我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系统学习电子设计的基础,结果光是辨认那些模糊的图示就浪费了大量时间。很多重要的概念解释得含糊不清,像是匆匆忙忙写出来的草稿,根本配不上“教程”二字。感觉作者对排版和印刷工艺一窍不通,如果一个技术教程连最基本的阅读体验都无法保证,它的内容再好也大打折扣了。对于需要精确参考图样的学生或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简直是一种折磨和阻碍。希望未来再版时,出版社能正视这个问题,这真的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心情。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简直令人发指,它更像是一本初中生科普读物而非“课程设计实用教程”。随便翻开一章,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概念堆砌,缺乏深入的原理剖析和数学推导。例如,讲到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时,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反馈的概念,然后就直接跳到了一个复杂的应用实例,中间的桥梁完全没有搭建起来。我尝试用它来指导我毕业设计中的电源部分优化,结果发现它提供的方案过于理想化,根本无法应对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噪声抑制、散热布局等工程难题。对于有一定电子基础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太肤浅,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它似乎只适合完全零基础的人翻阅,但即便是零基础,也应该寻找那些结构更清晰、逻辑更严密的入门教材,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人抓不住重点,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评分作者的叙事逻辑混乱到了极点,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连贯性,像是把不同技术手册的章节随意粘贴拼凑起来的产物。前一页还在讲模电基础,后一页突然跳到了嵌入式系统的中断处理流程,两者之间的过渡生硬且毫无解释。更糟糕的是,书中充斥着大量的错别字和明显的语法错误,有时候甚至连句子的主谓宾都找不到,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揣摩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这种写作风格,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对作者专业度的信任。我曾经试图按照书中的某个章节顺序进行学习,结果发现必须不断地跳跃查阅其他章节才能理解当前内容,这完全违背了教程应有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显然是敷衍了事,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