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逻辑电路
定价:44.50元
售价:31.2元,便宜13.3元,折扣70
作者:刘常澍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040232240
字数:
页码:4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数字逻辑电路》共有9章内容。《数字逻辑电路》中的内容的基础理论部分深入浅出,注重实践性,备有大量例题和习题。《数字逻辑电路》采用国家标准图形符号,在出现符号的地方对其所表示的意义进行简要的解释,使读者在学习《数字逻辑电路》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识读常用的逻辑符号。
章 数字逻辑的基础知识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是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必要条件。数字化的内涵即将信息用数字O、l编码来表述,对于任意的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均用O、1码的形式进行。
0和l两个数码用电路中的两种对立状态表示,如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脉冲的有无等,基于这种原理的电路即是数字电路,它通过对电路中状态的变换,来对其代表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控制、变换等操作。这种电路表现出许多优点:
①电路仅稳定工作在不连续的、特征差别大的两个对立状态下,则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高。
②从理论上讲,信号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失真。
③信息的传输、运算、处理和保存变得更为方便。
④对电路的实时控制准确有效。
⑤与计算机及外围电路兼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和控制。
⑥数字电路可以很方便地级联和扩展,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应用都呈现出广阔的空间。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数字电路在近年来得到长足的进步。使得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极大提高。
数字电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交通、军事、广播电视等几乎所有领域,近些年消费电子的发展方兴未艾,数字电路在此领域大放异彩。
本课程是许多学科的技术基础,也是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如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智能仪器及测量、现代自动控制等。
……
我一直期待找到一本能真正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bstract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的数字电路书籍,而这本《数字逻辑电路》在理论深度上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者对布尔代数、卡诺图化简、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讲解得极为透彻,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逻辑严密,几乎找不到可以挑剔的数学漏洞。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参考手册,它能让你快速回顾那些遗忘已久的细节,确保你在设计复杂系统时,地基是牢固的。然而,当我试图寻找更多关于现代可编程逻辑器件(如FPGA或CPLD)在底层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时,却感到有些意犹未尽。书中的例子大多停留在经典的 TTL/CMOS 芯片层面,缺乏将理论成果映射到当代主流设计流程中的桥梁,这使得这本书的“现代适用性”稍显滞后,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更像一个理论家,而非一个能立刻上手实现的工程师。
评分我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学习经历不算短,对教材的期望值通常是:清晰的、有例子的、并且能与时俱进。这本《数字逻辑电路》在“清晰度”上表现平平,但它的“例题”部分简直是一场灾难性的体验。书后附带的习题大多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孤立的、缺少上下文的计算题,计算量往往大于理解难度。更糟糕的是,答案部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只提供了最终的数值结果,完全没有给出推导过程。这意味着当你遇到一道卡住的题目时,你既无法从其他章节找到类似的完整推导范例来借鉴,也无法反推答案的来源。这种设置严重阻碍了自学者的自我纠错能力,它更像是一个检验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点的“期末考试卷”,而不是一个帮助你学习和成长的“练习册”。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许可以接受,但对于真正想深入理解电路设计原理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缺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学术化,几乎就像是在阅读一份被精心校对过的博士论文摘要集。它倾向于使用高度精确的术语和定义,力求面面俱到,不留下任何歧义的角落。例如,在阐述时序逻辑中的竞争冒险现象时,作者用了将近三页的篇幅来界定各种类型的毛刺和它们在不同触发沿上的表现,这种严谨性令人赞叹。但对于像我这样更偏好“故事性”或“启发性”学习路径的读者来说,这种纯粹的逻辑堆砌未免有些枯燥乏味。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动态的画面来理解静态的文字描述,这极大地减慢了我的阅读进度。坦白说,如果作者能在引入关键概念前,先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或一个实际的工程难题来引导读者进入情境,然后再展示其数学模型,那么学习体验可能会提升一个档次,而不是上来就直击核心的抽象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手感细腻,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上就感觉不是那种廉价的教材,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不过,当我翻开内页,准备深入了解其内容时,却发现排版上有一些小小的遗憾。虽然字体清晰易读,但图表的密度似乎有些过高,尤其是在涉及到复杂逻辑门组合的章节,黑白线条交织在一起,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辨认和理解。而且,纸张的厚度虽然不错,但在高亮或做笔记时,墨水的洇染问题不算严重,但仍能感觉到如果使用油性记号笔,可能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总体来说,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是一本制作精良的书籍,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长期参考资料,但其视觉信息承载的效率,或许还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演算的读者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存在,涵盖了数字逻辑的方方面面,但缺乏一个清晰的“主线”或“叙事焦点”。它像一个巨大的工具箱,里面的扳手、螺丝刀、钳子都打磨得非常锋利和专业,但你很难立刻知道哪一个工具最适合你眼前这个特定的任务。例如,关于存储器设计的内容,它详尽地描述了SRAM和DRAM的内部结构和刷新机制,但在讲解如何将这些存储单元集成到一个更高层次的CPU缓存结构中时,却突然戛然而止。这种内容上的“跳跃”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从晶体管级到系统级设计的宏观视角。我希望作者能更侧重于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指导读者如何带着特定的设计目标,有选择性地调用书中的知识点,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所有信息,否则,这本书的厚度带来的压迫感远大于知识的充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