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文化遺産 2006
:320.00元
售價:217.6元,便宜102.4元,摺扣68
作者:《中國文化遺産年鑒》編輯委員會
齣版社:文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010194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1.920kg
在我國“文化遺産日”掀起保護文化遺産宣傳熱潮之際,我國部《中國文化遺産年鑒2006》由文物齣版社齣版。 《中國文化遺産年鑒2006》的編輯齣版,旨在分階段地展示我國多元文化和各類文化遺産的全貌,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和社會各界在繼承、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方麵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巨大成就,喚起全社會對我國文化遺産的關注和珍惜,促進我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發展。《中國文化遺産年鑒2006》是對過去一年中,我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狀況和重要活動的比較全麵的紀錄,也是對截止到2005年我國文化遺産工作情況的總結和資料匯集。
國傢主席鬍緻第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的賀辭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摘錄)
序
序
篇 總論
章 綜述
世界遺産在中國
中國文化遺産
第二章 世界遺産組織與中國的世界遺産保護體製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文化遺産保護
中國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與中國世界遺産事業
中國世界遺産保護體製概述
第三章 政策法規
年國務院相關文件摘編
人講話摘編
政策法規
相關國際公約
第四章 中國文化遺産事業發展迴顧
第五章 中國文化遺産工作地方報告
福建省泉州市文化遺産報告
北京市門頭溝區民俗文化報告
第二篇 中國文化遺産
中國文化遺産(序)
章 中國世界遺産
中國世界遺産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錶作
第二章 中國文化遺産
不可移動文物
可移動文物
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人物紀略
第三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序)
章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述
第二章 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
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推薦項目
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
中華
第三章 中國傳統節日
漢族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第四篇 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中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序)
章 中國文化遺産保護
加強文物保護法規建設 增強依法行政能力
長江三峽工程考古工作的收獲與思考
南水北調文物保護
《西安宣言》——文化遺産環境保護新準則
曆史文化名城:如何麵對曆史和文化
第二章 博物館事業
綜閤性博物館
專題博物館
第三章 文化遺産學術動態
文化遺産學術活動
文化遺産保護學術論點
文化遺産著作
文化遺産國際交流
第四章 文化遺産機構與宣傳
文化遺産機構
文化遺産宣傳
第五章 中國文化遺産紀錄片解說詞
肇建紫禁城(節選)
隋唐山水畫(節選)
承德避暑山莊
中華民族的搖籃(節選)
陶器伊始(節選)
神奇的天門山
第五篇 港澳颱地區文化遺産與保護
港澳颱地區文化遺産與保護(序)
章 香港文化遺産與保護
香港文化遺産
香港文化遺産保護
香港博物館
第二章 澳門文化遺産與保護
澳門文化遺産
澳門文化遺産保護
澳門博物館
第三章 颱灣文化遺産與保護
颱灣文化資産
颱灣文化資産保護
颱灣博物館
第六篇 中國文化遺産大事記
附 錄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
世界遺産的識彆和申報程序
世界遺産名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製審批辦法
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
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申報書範本
索引
青少年閱讀索引
分類索引
關鍵詞索引
後記
這是一本讓我心潮澎湃的書。它所展現的中國文化遺産,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財富,更是精神上的傳承。我尤其為書中關於古代哲學思想和文學藝術的部分感到震撼。那些傳世的經典,那些流傳韆古的詩篇,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審美情趣。書中對這些內容的解讀,並非生搬硬套,而是結閤瞭當代的視角,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欣賞。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並非早已凝固,而是在不斷地流變和發展中,依然保持著其獨特的魅力。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産,不僅僅是為瞭留給後代,更是為瞭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從中汲取力量,找到文化的根脈。它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評分這是一本充滿驚喜的視覺盛宴,從翻開第一頁起,就被那精美的排版和高清的圖片深深吸引。我一直對中國的曆史和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文字描述總是顯得有些空洞和抽象,直到我看到瞭這本書。它就像一個時光的窗口,將那些沉寂在曆史長河中的瑰寶一一呈現在眼前。無論是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還是巧奪天工的玉器石雕,亦或是承載著韆年智慧的古代文獻,書中都以極其細膩的筆觸進行瞭描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絲綢之路的部分,那些古老的商隊、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不同文明的交融,仿佛觸手可及。書中的文字並不枯燥,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它們如同畫龍點睛一般,為那些冰冷的文物注入瞭鮮活的生命。讀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它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渴望。
評分拿到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庫。書中的圖片質量極高,色彩飽滿,細節豐富,每一張都能讓人細細品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古代建築細節的特寫,比如鬥拱的結構、屋簷的雕飾,這些看似微小的部分,卻凝聚瞭古代工匠的匠心獨運。文字部分同樣精彩,它並非冗長的學術論文,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曆史和文化知識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古代生活方式的描寫,從衣食住行到節日習俗,都讓我對古人的生活有瞭生動而真實的想象。這本書不僅展現瞭中國文化遺産的物質層麵,更深入地挖掘瞭其背後蘊含的精神價值。它讓我們看到,這些珍貴的遺産,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
評分翻閱這本書,總會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它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嚮你講述著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從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古代遺址,到精美絕倫的古代藝術品,這本書都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文化奇跡。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古代科技的部分,那些看似樸素的設計,背後卻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比如水利工程、天文觀測等等,都讓我對古代中國人的聰明纔智贊嘆不已。同時,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文化特點的細緻區分,也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它不是單一的、僵化的,而是曆經韆年演變,融閤瞭各民族的特色,形成瞭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是簡單地陳列知識,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敘述,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那些深厚的文化信息。
評分這本《中國文化遺産 2006》簡直是一部關於“守護”的史詩。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哪些是“遺産”,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瞭為瞭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背後付齣瞭多少心血和努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部分感到震撼。那些瀕臨失傳的古老技藝,那些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傳說故事,都通過這本書得到瞭最有力的記錄和展現。我看到瞭老藝人臉上飽經風霜的痕跡,聽到瞭他們講述傳承中的艱辛與執著。書中對一些考古發掘過程的描述,也讓我對文物保護工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在艱苦條件下,考古學傢們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發掘、修復、保存文物的,讓我由衷地感到敬佩。這本書讓我明白,文化遺産並非隻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死物,它們是鮮活的、是流動的,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去關注、去珍視、去傳承的。它傳遞齣的,是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曆史責任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