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文化遗产 2006
:320.00元
售价:217.6元,便宜102.4元,折扣68
作者:《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010194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920kg
在我国“文化遗产日”掀起保护文化遗产宣传热潮之际,我国部《中国文化遗产年鉴2006》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2006》的编辑出版,旨在分阶段地展示我国多元文化和各类文化遗产的全貌,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和社会各界在继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巨大成就,唤起全社会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珍惜,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文化遗产年鉴2006》是对过去一年中,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和重要活动的比较全面的纪录,也是对截止到2005年我国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总结和资料汇集。
国家主席胡致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摘录)
序
序
篇 总论
章 综述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中国文化遗产
第二章 世界遗产组织与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体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中国世界遗产事业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体制概述
第三章 政策法规
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摘编
人讲话摘编
政策法规
相关国际公约
第四章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回顾
第五章 中国文化遗产工作地方报告
福建省泉州市文化遗产报告
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报告
第二篇 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序)
章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第二章 中国文化遗产
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人物纪略
第三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序)
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
第二章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华
第三章 中国传统节日
汉族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第四篇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序)
章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法规建设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长江三峡工程考古工作的收获与思考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
《西安宣言》——文化遗产环境保护新准则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面对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 博物馆事业
综合性博物馆
专题博物馆
第三章 文化遗产学术动态
文化遗产学术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学术论点
文化遗产著作
文化遗产国际交流
第四章 文化遗产机构与宣传
文化遗产机构
文化遗产宣传
第五章 中国文化遗产纪录片解说词
肇建紫禁城(节选)
隋唐山水画(节选)
承德避暑山庄
中华民族的摇篮(节选)
陶器伊始(节选)
神奇的天门山
第五篇 港澳台地区文化遗产与保护
港澳台地区文化遗产与保护(序)
章 香港文化遗产与保护
香港文化遗产
香港文化遗产保护
香港博物馆
第二章 澳门文化遗产与保护
澳门文化遗产
澳门文化遗产保护
澳门博物馆
第三章 台湾文化遗产与保护
台湾文化资产
台湾文化资产保护
台湾博物馆
第六篇 中国文化遗产大事记
附 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
世界遗产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范本
索引
青少年阅读索引
分类索引
关键词索引
后记
这本《中国文化遗产 2006》简直是一部关于“守护”的史诗。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哪些是“遗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感到震撼。那些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那些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都通过这本书得到了最有力的记录和展现。我看到了老艺人脸上饱经风霜的痕迹,听到了他们讲述传承中的艰辛与执着。书中对一些考古发掘过程的描述,也让我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在艰苦条件下,考古学家们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发掘、修复、保存文物的,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这本书让我明白,文化遗产并非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死物,它们是鲜活的、是流动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珍视、去传承的。它传递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库。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饱满,细节丰富,每一张都能让人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古代建筑细节的特写,比如斗拱的结构、屋檐的雕饰,这些看似微小的部分,却凝聚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文字部分同样精彩,它并非冗长的学术论文,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古代生活方式的描写,从衣食住行到节日习俗,都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有了生动而真实的想象。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精神价值。它让我们看到,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评分翻阅这本书,总会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它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向你讲述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古代遗址,到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品,这本书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文化奇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科技的部分,那些看似朴素的设计,背后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水利工程、天文观测等等,都让我对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同时,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文化特点的细致区分,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它不是单一的、僵化的,而是历经千年演变,融合了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陈列知识,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那些深厚的文化信息。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惊喜的视觉盛宴,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被那精美的排版和高清的图片深深吸引。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文字描述总是显得有些空洞和抽象,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个时光的窗口,将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一一呈现在眼前。无论是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还是巧夺天工的玉器石雕,亦或是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古代文献,书中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进行了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丝绸之路的部分,那些古老的商队、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不同文明的交融,仿佛触手可及。书中的文字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它们如同画龙点睛一般,为那些冰冷的文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渴望。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心潮澎湃的书。它所展现的中国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是精神上的传承。我尤其为书中关于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部分感到震撼。那些传世的经典,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书中对这些内容的解读,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当代的视角,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并非早已凝固,而是在不断地流变和发展中,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留给后代,更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找到文化的根脉。它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