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胡庆,王敏琦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210300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的构成及其分析设计方法,包括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的原理和组成、光纤传输原理及传输特性、基本光纤通信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及设计、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络、DWDM/WDM光传输网络、光纤接入网、高速光纤计算机网及全光通信网等内容。
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的结合,精选了一些当前*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学习。为了配合教学和学习,每章都精选一定数量的习题。可供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各高等院校工科通信与信息工程类专业课教材。
章 概论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简况
1.2 光纤通信系统及发展
1.3 光纤通信网络及现状
1.4 光纤通信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光纤传输原理及传输特性
2.1 光纤和光缆的结构及类型
2.2 光纤传输原理分析
2.3 光纤的结构参数
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2.5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习题
第3章 光纤通信基本器件
3.1 光源器件
3.2 光检测器件
3.3 光纤放大器(EDFA)
3.4 连接器件
3.5 光耦合器和波分复用器
3.6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3.7 光衰减器和光开关
3.8 偏振控制器和光调制器
习题
第4章 光纤通信系统及设计
4.1 两种数字传输体制
4.2 光发射机
4.3 光接收机
4.4 光中继器
4.5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6 系统总体设计考虑因素
习题
第5章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络
5.1 SDH传输体制的基本概念
5.2 SDH的复用映射
5.3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设备
5.4 SDH网络结构与保护
5.5 SDH网同步的概念
5.6 SDH网络管理
习题
第6章 DWDM/WDM光传输网络
6.1 DWDM系统构成模型
6.2 DWDM基本网络单元设备
6.3 DWDM网络结构与保护
6.4 DWDM网络管理
6.5 DWDM光网络在长途干线的应用
习题
第7章 光纤接入网
7.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7.2 光纤接入网
7.3 光纤接入网络结构
7.4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
习题
第8章 高速光纤计算机网
8.1 光纤局域网概述
8.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环网
8.3 高速光纤以太网
8.4 光互联网简介
习题
第9章 全光通信网
9.1 全光通信网概述
9.2 光交换技术
9.3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习题
参考文献
我最近在研究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连(DCI)和城域网的升级方案,对高速光模块和硅光技术的进展非常感兴趣。翻阅这本书后,我发现它对这些前沿领域的覆盖虽然不能说是最新到“毫秒级”,但其奠定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趋势分析却非常扎实和深刻。书中对相干检测技术的介绍,清晰地解释了相比于传统的强度调制,相干技术是如何通过调制光波的幅度和相位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距离的。这种对物理层极限的探讨,让我对未来光通信容量的增长有了更科学的预期。另外,作者对光器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趋势的分析,也为我们评估商业化产品的性能边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视角。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我能够从容地理解那些最新的技术突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产品规格。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些新技术是必要的,以及它们背后的物理学约束是什么。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在探讨网络安全和可靠性方面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细致入微的视角。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中,单纯追求速率已经远远不够,网络的韧性(Resilience)和安全防护同样重要。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光层网络中的保护与恢复机制,例如1+1光路保护、2方或4方环保护的原理和实现时延差异。更重要的是,它触及到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在光纤网络中的初步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这显示出作者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仅仅局限于成熟的技术栈。对于任何需要设计高可靠性通信系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安全冗余设计思路,绝对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架构层面构建一个既快速又健壮的通信网络,远超出了单纯的“光传输”范畴,升华到了“网络工程哲学”的层面。
评分对于一个有着多年传统电信背景的工程师来说,我更关注的是系统级和网络层面的架构,而不是基础的物理层理论。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光通信的书都把重点放在了光电子器件的设计上,这对我目前的职业需求帮助有限。然而,《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在系统集成和网络拓扑方面的论述,实在是亮点突出。书中对于WDM(波分复用)技术的讲解尤为精彩,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粗波分复用(CWDM)的工作原理和关键组件(如合波器、分波器、放大器),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在骨干网络中实现超大容量传输。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探讨了光网络控制与管理的议题,特别是关于SDH/SONET到OTN的演进过程,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维护和优化现有网络的关键技术。这本书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网络运维的实际挑战紧密结合,让我们可以直接对标工作中的痛点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深化。
评分这本《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刚刚踏入光通信领域的新手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对光纤通信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知道它是现代网络的基础,但具体工作原理、各种传输技术之间的差异,以及整个网络架构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完全是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一步步地引导我理解光波如何在光纤中传输,损耗和色散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关于光纤的种类那一部分,作者细致地讲解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特性、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让我对物理层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光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也描述得非常到位,我以前总觉得信号是如何在光域和电域之间转换是个“魔法”,读完后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物理和电子学基础之上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给我做一对一的专业辅导,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这门技术的信心。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非常出色,这是很多技术书籍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链路预算计算和系统设计流程的步骤化描述。通常,教科书会把公式堆砌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似乎很懂得读者的心理,它将复杂的计算分解成若干个逻辑清晰的小步骤,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图表辅助说明,比如如何计算信噪比(OSNR)裕度,如何选择合适的FEC(前向纠错)方案。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工程实践的门槛。此外,书中的参考文献和注释也非常详尽,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某一特定算法或器件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与理论指南的完美结合体,实用性非常高,值得反复查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