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
定价:44.50元
作者:龙光利,侯宝生,王战輧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3022809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通信原理》主要阐述各种现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传输性能,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外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全书共10章,包括绪论、*过程、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接收、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习题和小测验。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通信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常用通信术语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4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3 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分类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6 通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1.6.1 通信发展简史
1.6.2 通信发展趋势
1.7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小测验
第2章 过程
2.1 过程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2.1.1 过程
2.1.2 过程的统计特性
2.1.3 过程的数字特征
2.2 平稳过程
2.2.1 平稳过程的定义
2.2.2 各态历经性
2.2.3 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2.2.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3 高斯过程
2.3.1 高斯过程的定义及性质
2.3.2 高斯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2.3.3 高斯过程的一维分布函数
2.4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4.1 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输出
2.4.2 线性系统输出过程的平稳性
2.4.3 系统输入和输出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2.4.4 输出过程(t)的概率分布
2.5 窄带过程
2.5.1 窄带过程的定义及表达式
2.5.2 窄带过程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2.5.3 窄带过程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6.1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表达式
2.6.2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
2.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2.7.1 白噪声
2.7.2 低通白噪声
2.7.3 带通白噪声
2.8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小测验
第3章 信道
3.1 信道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3.1.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3.1.2 信道的数学模型
3.2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2.1 恒参信道举例
3.2.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2.3 减小畸变的措施
3.3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3.1 随参信道举例
3.3.2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3.3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3.4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3.4 信道的噪声及信道容量
3.4.1 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3.4.2 信道容量
……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第8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第9章 同步原理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附录A 误差函数表
附录B 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C 帕塞瓦尔定理
附录D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E 部分习题答案
附录F 部分小测验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几乎为零,如果有人指望通过它来学习如何实际应用通信原理知识,那绝对是南辕北辙了。它所有的讨论都停留在高深的数学建模层面,对于如何利用MATLAB或者其他仿真工具来实现书中的理论,片言未语。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个滤波器的设计参数代入实际的通信系统进行验证,却发现书中的公式推导与实际工程中的标准方法存在偏差,这让我对书中的权威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个好的教材应当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然而,这本书几乎将桥梁的这一端直接悬空了,只留下一堆精美的数学公式作为纪念碑。对于那些希望未来能从事硬件设计或系统集成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只能算是理论的“骨架”,缺乏血肉,难以支撑起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与它所提供的学习体验完全不成正比,简直是物超所值的“坑”。考虑到它内容的陈旧和排版的落后,它的售价无疑是虚高的。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课程要求,否则我绝对会选择其他更具性价比和现代视角的替代品。每次翻开它,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它没有提供任何能够激发学习热情的元素。它的语言风格过于书面化和刻板,完全没有那种激发思考和讨论的引导性。它就像一个沉默的、不知变通的导师,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既定的信息,却不鼓励学生去质疑和探索信息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办”。如果教育体系仍然依赖这种教材来培养未来的工程师,那么我们对下一代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注重用户体验和前沿知识更新的优秀教材取而代之。
评分从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字体选择陈旧,行间距局促,关键信息点和次要信息点几乎没有区分度,导致阅读时视觉疲劳感极强。更要命的是,书中的插图质量低劣,很多示意图模糊不清,有些甚至直接就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完全无法有效帮助理解复杂的信号处理过程。例如,在讲解卷积编码时,我试图通过书上的树状图来跟进,结果发现那图画得如同涂鸦,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分支的走向和状态转移是怎么回事。相比于那些设计精良、图文并茂的现代教材,这本书显得格格不入,好像是从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随便抽出来的一本陈年旧档。学习的过程本应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但这本书的实体呈现却像是在完成一项枯燥乏味的体力劳动。我甚至怀疑,编纂这本教材的团队是否真正了解现代大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和偏好。
评分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市面上还在流通这种水平的教材。我对它的整体印象是:枯燥、过时、缺乏趣味性。书中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比如我非常关心的MIMO或者软件定义网络(SDN)这些前沿内容,通篇不见踪影。它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理论基础阶段,虽然基础理论是重要的,但一本规划教材难道不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吗?阅读体验非常糟糕,作者的叙述逻辑跳跃性很大,常常在介绍完一个概念后,直接抛出一个复杂的数学推导,中间缺乏必要的直观解释和物理意义的阐述。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网络上的其他资料来佐证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这完全违背了使用教材的初衷——即教材本身应该是一个自洽、完整的学习体系。说实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研究生准备的、面向纯理论研究的参考手册,而不是给本科生打基础的“规划教材”。它成功地让本来就抽象的通信原理变得更加遥不可及,成功率地劝退了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新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灾难,那种老旧的排版风格,让人一眼就觉得这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原本还对“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这个名头抱有一丝期待,但打开书页,那种泛黄的纸张和粗糙的印刷质量,让人立刻打消了念头。内容上,那些公式和图表,看得我头昏眼花,简直就像在看一本没有灵魂的教科书。讲解方式极其晦涩,作者似乎完全没有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显得生硬而突兀。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其中某个关键章节,结果只收获了一脑子的浆糊,完全没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让人抓狂的是,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设置得毫无章法,有些题目复杂到脱离了实际应用场景,纯粹是为了增加难度而存在,而有些则过于简单,起不到任何巩固知识的作用。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那可能就是它真的足够“厚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但这种“重”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负担,而不是知识的积累。我对教材的期望是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引导学习者,但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只是把一堆冷冰冰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任由读者自己去摸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