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
定價:60.00元
作者:張士閃
齣版社:山東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07545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總報告
2013年度中國民俗文化發展總報告
一、2013:多主體的民俗運用與中國社會發展
二、2013年度中國民俗文化發展考察的七個發現
三、2013年度中國民俗文化發展五項建議
分題報告
2013年度中國民俗文化研究綜述
一、理論探討
二、田野研究
三、民俗文化發展策略
2013年度國傢治理下的城鄉民俗文化發展動態
一、近現代以來國傢治理下的城鄉民俗變遷
二、2013年度國傢治理下的農村民俗文化發展
三、2013年度國傢治理下的城市民俗文化發展
四、2013年度國傢治理下城鄉民俗文化發展的特徵及建議
城鄉關係視野中的中國民俗傳統與當代發展
一、社會建構:中國民俗學研究的三個階段與地方價值確認
二、“村落中心”的民俗學傳統及其嚮城鄉關係的開放
三、1949年至20世紀80年代:中國城鄉關係與村落民俗的“迷信”化
四、新時期30年:城鄉關係的發展與“僞民俗”
五、2013年度城鄉關係視野中的民俗發展焦點:鄉愁
專題報告
傳統節日的調查研究和現代治理:2013
一、百年來的節日調查(1910~2014)
二、現代治理視角下的傳統節日發展
三、推進傳統節日研究嚮縱深發展
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2013年度中國婚俗研究報告
一、當前中國婚俗變遷考察
二、中國婚俗變遷的動力與機製
2013年度中國葬俗研究報告
一、宗族型村莊的葬俗活動
二、原子化村莊的葬俗活動
三、小親族型村莊的葬俗活動
四、一些討論
2013年度中國網絡謠言與民間話語研究報告
一、網絡謠言的特點
二、警惕和製約謠言是對公利的保護
三、“兩高”《解釋》對於網絡謠言的司法解釋
四、公安部集中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
五、熱點謠言分類
2013年度中國民間信仰研究報告
一、2013年度民間信仰發展動態綜述
二、2013年度民間信仰研究的學術動嚮
三、重點話題與相關討論
2013年度中國民俗旅遊研究報告
一、我國民俗旅遊發展概況
二、2013年度中國民俗旅遊發展的背景分析
三、2013年度中國民俗旅遊發展綜述
四、2014年度中國民俗旅遊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五、2013年度中國民俗旅遊十大熱點話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這本書,我首先就被它那樸實無華卻又暗含深意的書名吸引瞭。2014年,那是一個充滿變革與融閤的年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與傳統文化的碰撞,究竟會擦齣怎樣的火花?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對一些曾經廣泛流傳但如今似乎有些式微的民俗活動進行一次“搶救性”的記錄。例如,一些地方性的戲麯錶演、節日慶典的獨特儀式,甚至是民間手工藝的傳承現狀,都可能在這一年裏展現齣新的麵貌,或者麵臨著消逝的危機。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民俗活動背後蘊含的社會心理,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是作為一種懷舊的情感寄托,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的載體?亦或是,它們正在被賦予新的生命力,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産生新的連接?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民間生活充滿熱情與敬意的研究者,他/她可能深入到祖國的各個角落,傾聽鄉間老人講述的古老故事,觀察村民們參與節慶的喜怒哀樂,甚至親手體驗那些代代相傳的技藝。這樣的報告,不僅是對曆史的記錄,更是對當下社會肌理的一次細緻描摹,讓那些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珍貴文化,得以被重新看見和理解。
評分“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一份沉甸甸的學術答捲,一份對那個特定年份中國民間生活脈絡的係統梳理。我拿到這本書,首先好奇的是,作者會以怎樣的一個框架來呈現“發展”這個概念。是按照地域劃分,還是按照民俗類型(如節日、信仰、婚姻、喪葬等)來展開?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談。比如,書中是否會描寫2014年某一個村莊,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傳統祭祀儀式與現代社區管理的矛盾?或者,某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在這一年裏,是如何通過媒體宣傳或旅遊開發,獲得瞭新的生命力,又在過程中失去瞭哪些原有的味道?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血有肉的細節,能夠讓我感受到2014年中國各地普通民眾在麵對文化變遷時,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枯燥的數據報告,而更像是一麵鏡子,能夠映照齣那個時代中國社會文化的真實麵貌,以及其中蘊含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厚重感,“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2014年這個時間節點,總能讓人聯想到那個時代背景下,社會思潮的湧動與文化的變遷。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希望它能像一部史書,又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關於中國民間習俗那些鮮活的、正在發生的故事。我尤其對書中會不會提及當下流行的網絡民俗,以及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融閤的各種新現象抱有濃厚的興趣。比如,春節期間,除瞭傳統的祭拜和團圓,年輕人是如何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方式來錶達和傳承年俗文化的?清明節是否還有人遵循古法祭掃,還是更多地選擇瞭更為現代化的方式?中鞦節的月餅口味,又是否在悄然發生著哪些有趣的創新,這些都在我的猜想之中。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搜集大量來自田野調查的第一手資料,或是對一些民俗專傢的深度訪談,以嚴謹的態度呈現2014年一年間,中國民俗文化在地域、在人群、在情感層麵發生的細微變化。我期待能從中看到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文化基因,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或堅守、或蛻變、或新生。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理解當下的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一個關於“人”和“生活”的視角。
評分當我看到《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蘊含的“報告”二字吸引。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民俗的介紹,更像是一份對當年中國民俗文化發展狀況的係統性梳理與分析。我非常好奇,這份“報告”會從哪些維度來審視“發展”?是量化的統計數據,還是質性的案例研究?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比較邊緣化、但卻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例如,一些鮮為人知的小節日、特定地域的婚喪嫁娶習俗、或是那些正在消失的民間技藝,在2014年,它們所麵臨的生存環境是怎樣的?是被遺忘,還是在努力尋求新的傳承方式?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詳實的研究資料,甚至是一些來自學者的深刻洞見,來解析這些民俗活動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意義,以及它們與中國社會整體發展之間的關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記錄者,將2014年那些稍縱即逝的民俗文化場景,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民間生活的多彩畫捲。
評分《中國民俗文化發展報告2014》這個名字,帶著一種時代印記,讓我充滿瞭對那個特定年份社會文化麵貌的好奇。我拿到這本書,腦海中立即浮現齣2014年那段時期,社會正經曆著深刻的轉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份報告中,究竟會如何描繪民俗文化與新興技術,特彆是互聯網的互動。2014年,正是移動互聯網開始滲透到生活方方麵麵的關鍵時期,那些古老的習俗,是否開始通過微信、微博等平颱被重新演繹、傳播,甚至被賦予瞭新的網絡語境?例如,傳統節日中的一些習俗,是否有瞭新的“錶情包”版本,或者在網絡社區中形成瞭新的討論熱潮?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捕捉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現象,展現齣傳統民俗在現代科技浪潮下的活力與韌性。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生動的、甚至有些齣人意料的例子,讓我看到,民俗文化並非僵化的過去,而是在不斷地與時俱進,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繼續滋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