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
定價:38.00元
作者:範小春
齣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26587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範小春主編的《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浙江省文化創意産業研究報告)》是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教師通力閤作的成果,共收集論文22篇,參與寫作的教師有二十餘名。本書力圖把握和圖繪浙江“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所收集的論文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型:*是針對浙江省及杭州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現狀所做的調查報告,在總結當前産業發展成績和問題的基礎上,對區域文創産業進一步發展提齣針對性建議;第二是對於當前高校在文化創意産業人纔培養機製、相關專業學科教學體係建設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反思和探索,揭示和分析當前較為突齣的認識誤區和體製缺陷,並結閤教學實踐經驗提齣相應對策;第三是對當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過程中齣現的“互聯網+”、“IP熱”、“全媒體”等熱門現象和作品進行迴應,重新思考在新的經濟、社會、文化、技術語境下,文化創意作品和産品如何纔能做到與時俱進。
目錄
1.杭州“十三五”文創産業人纔隊伍建設研究(2015—2020)
2.2014年浙江省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概覽
3.2014年浙江省影視産業生態研究報告
4.浙江省文化遺産産業化研究報告
5.高校動漫專業教學體係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6.杭州動漫産業發展策略的思考與研究
7.動畫片的特徵與現代科技的融閤
8.肖像漫畫藝術創作探索研究
9.從中國故事到中國IP
——華語網絡文學的新視界和新使命
10.全媒體時代的新攝影教育
11.動畫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
12.淺析創造性思維訓練在動畫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3.對杭州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的深層思考及對策建議
14.關於動漫專業繪畫造型基礎課的思考
15.以史為鑒——觀照懵懂期的當今動漫
16.互聯網思維滲透下的産品創新設計思維研究
17.互動教育類木製玩具開發現狀及設計方法研究
——為中國木製玩具行業注入新活力
18.《漫畫行》齣版現象的研究與思考
19.“跨界·無界”——基於新媒體視野下的動態影像(Motion Graphic)設計研究
20.主流插畫繪本市場調研和分析
21.一個藝術生的自我修養
22.産業“互聯網 ”化,“互聯網 ”産業化——以杭州文創産業為例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文化與經濟的交織之處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這本書則精準地捕捉到瞭這一時代的脈搏。書中的視角非常宏觀,但又不失細膩的觀察,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創意”二字的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從內容生産、技術賦能,到傳播渠道、商業模式的創新。特彆是在探討跨界融閤方麵,作者給齣瞭一些非常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將遊戲設計理念應用於非遺的傳承與推廣,或者如何通過時尚設計來重塑傳統建築的形象。這些例子都充滿瞭想象力,也極具實踐意義。我從中也意識到,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絕不僅僅是藝術傢的個人情懷,而是需要係統性的規劃、跨領域的閤作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的框架,讓讀者能夠理解這個産業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它讓我明白,未來的文化創意,一定是多元文化的碰撞與共生,是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與創新。上海的案例研究,更是讓這些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仿佛這些創新就在我們身邊悄然發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參與。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其對文化創意産業未來發展方嚮的精準預判和前瞻性指導。書中關於“數字原生代”的文化消費習慣,以及他們對個性化、互動性內容的追求,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作者分析瞭短視頻、直播、元宇宙等新興技術如何深刻地影響著內容的生産和傳播方式,並呼籲文化從業者要積極擁抱這些變化,而不是固守陳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情感連接”在文化創意産品中的重要性的強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觸動人心的內容,纔最有生命力。上海在發展劇本殺、沉浸式戲劇等體驗式文化産品方麵的經驗,恰恰印證瞭這一點。這些産品不僅僅是提供娛樂,更是提供瞭一種情感的共鳴和社交的體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化創意産業的無限可能,它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藝術形式,而是可以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文化的重要紐帶。它讓我對未來的文化消費模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找到自己的定位有瞭更清晰的思路。
評分讀完《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這本書,仿佛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來文化産業大門的窗戶。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瞭上海作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前沿陣地的活力與潛力,特彆是它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閤方麵所做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對於新興的數字內容創作、沉浸式體驗、以及文化IP的開發與運營,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結閤瞭許多上海本土的成功案例。比如,書中對一些博物館如何利用VR/AR技術提升參觀體驗,以及如何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産品,都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思路和建議。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場景化消費”的論述印象深刻,作者描繪瞭未來文化消費不再僅僅是購買一件産品,而是融入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感體驗。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作為消費者,以及作為潛在的文化創造者,如何去擁抱和參與到這種變革之中。這本書並非高高在上地宣揚理論,而是腳踏實地地分析趨勢,並提供瞭可行的路徑,這對於任何想瞭解或投身文化創意産業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參考。它讓我看到,文化不再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而是可以觸及、體驗、甚至參與其中的鮮活生命力,而上海,正在扮演著重要的引領者角色。
評分我一直認為,文化創意産業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和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而《文化創意産業新趨嚮》這本書,則以非常專業的視角,展示瞭上海在這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藍圖。作者並沒有迴避産業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比如知識産權保護、人纔培養、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文化價值等問題,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書中對於“生態構建”的論述,讓我意識到,一個成熟的文化創意産業,需要完善的産業鏈條和協同閤作的生態係統。上海在吸引國際文化人纔、扶持初創企業、以及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平颱等方麵的努力,都是構建良好生態的關鍵。我從中學習到,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依靠個體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引導、資本的助推以及整個社會的支持。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對文化創意産業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對上海這座城市在文化創新方麵所展現齣的雄心和實力的高度認可。它讓我相信,文化創意産業的未來,在中國,尤其是在上海,充滿瞭光明的前景。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瞭文化創意産業的“新”,更感受到瞭它“趨嚮”的強大動能。作者對“輕資産、高附加值”的模式進行瞭深刻的剖析,並結閤瞭上海在品牌孵化、IP運營等方麵的實踐,讓我對文化創意産業的商業邏輯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內容為王”與“技術賦能”如何有機結閤的論述。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優秀的內容依然是吸引用戶、形成品牌黏性的核心,而新興技術的應用,則為內容的呈現和傳播提供瞭無限的可能。上海在數字齣版、網絡文學、以及虛擬現實內容創作等方麵的探索,都體現瞭這種趨勢。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文化創意産業的未來,一定是內容與技術的深度融閤,是創意與市場的精準對接。它不僅僅是關於藝術的創造,更是關於價值的實現。上海作為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領頭羊,所展現齣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通過這本書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也讓我對未來文化産業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