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赫哲魚文化
定價:70.00元
售價:47.6元,便宜22.4元,摺扣68
作者:王世卿 ,王積信, 呂品
齣版社:黑龍江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16566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東北三江流域,即鬆花江、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經的廣闊區域。冠有“東極新天府”之譽的佳木斯正處於三江平原腹地。鬆花江、黑龍江、烏蘇裏江在此匯流,不僅有富饒壯闊的沃野山川,而且有悠久的曆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這裏有7000多年的人類活動曆史,曾是肅慎之國,挹婁古都,五國盛地,滿族故鄉,至今瓦裏霍吞古城等大批古文化遺址仍保留完整。本書緻力於深入挖掘、整理、保護和弘揚東北三江流域文化。提高區域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推動三江地區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本書編著者用瞭二十多年的時間,用網羅采集的方法,得曆代楹聯萬副,又優中選優,精選八類,分時事世態聯、風物名勝聯、五行八作聯、情戀閤巹聯、悼亡吊緬聯、警戒饋題聯、諧趣機巧聯、春聯,成為一章,題為《楹聯精選》,與另外三章組成一部書。閱讀這些入選的楹聯作品,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氣息。“哈達洞穴,五國城牆,慈雲古寺,使路人流連忘返;丹青盛事,三江碧波,長堤閣亭,引墨客紛至遝來。”這是一副風光名勝楹聯作品,傢鄉美景當仁不讓躍然紙上。“不用山珍海味,卻可強身健體;謝絕瓊漿,也能益壽延年。”這是一副為便民小吃店撰寫的楹聯作品,為廣告營造瞭濃濃的文化氛圍,店小人豪,當仁不讓。悠遠的傢園故土吟唱,體現瞭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操。《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赫哲族民歌情感蘊涵》、《赫哲魚文化》,這是三部研究赫哲族文化的專著,他們集中反映瞭熱愛傢鄉、熱愛民族文化的熾熱情懷。《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研究赫哲族的傳統美術,尋找赫哲族傳統美術風骨。《赫哲族民歌情感蘊涵》研究赫哲族民歌情感,尋找赫哲族傳統音樂精神。《赫哲魚文化》研究赫哲族圖騰文化意識,尋找赫哲族傳統文化胎記。研究魚類和赫哲人生産、生活的密切關係,追索赫哲人的文化精髓。三部著作整閤考量,大緻可以勾勒齣赫哲族同胞的文化風貌,具有天人閤一的初始宇宙觀,崇尚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生活,珍重情誼。古老的宇宙觀中不僅具有十分珍貴的曆史價值,而且還具有令人稱道的科學價值,比如他們崇尚自然就和今天的生態文明觀念取得瞭共識,樸素的感恩情感由於吻閤瞭先進意識,使赫哲族古老文化獲得瞭新生。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卻沒有停止對宇宙、對自然、對人生的思考,圖案、民歌、魚文化,三位一體,讓我們傾聽瞭遠古迴聲,為我們展望瞭未來前景,使這三部著作給我們許多啓示。無疑這三部專著都有新的斬獲。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曆史,一個地域不能沒有文化。東北三江流域文化源於民眾生活,是三江人民勞動智慧的濃縮,承載著廣博的曆史文化信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八部專著內容豐富,涉獵廣泛,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從多學科和多視角,深刻剖析和闡釋瞭東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脈,在很多方麵填補瞭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強的創見性、實用性和資料性。這套叢書的齣版,對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弘揚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必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本書是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叢書之一,具體展現魚皮、獸皮、等寶貴的赫哲文化遺産,以其為緯綫,勾織遠古迄今,赫哲族在漁獵方麵的文化成就,包括尊重和開發的自然狀況,赫哲族近原生態的生産、生活方式,古老神秘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藝術,揭示、發掘、總結其原始特徵、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
前言 水韻漁風播韆古
輯 恩都力造人
第二輯 說魚解名
第三輯 鰉魚:身份揭秘
第四輯 大馬哈魚三題
第五輯 水上神叉
第六輯 說釣鈎
第七輯 消失的和尚未消失的
第八輯 浪尖子舟似燕羽
第九輯 漁亮子的開創者
第十輯 漁俗一樁樁
第十一輯 說不盡的魚皮
第十二輯 天留文錦映日華
第十三輯 生冷食魚談
第十四輯吃魚趣話
第十五輯 “獨角龍”真相
第十六輯 巨魚崇拜種種
第十七輯 鯤鵬之變
第十八輯 會遊動的藥物
第十九輯 白四爺廟信仰現象
第二十輯 銀浪托舉“莫日根”
……
後記
呂品:佳木斯日報副刊編輯,主任編輯。佳木斯市民間文藝傢協會主席。主要從事地方史、赫哲民族、東北民俗研究。專著《赫哲美術探尋錄》(哈爾濱齣版社齣版),填補瞭赫哲族美術研究空白,獲佳木斯市社科成果一等奬。高卉民主編的《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美術史研究》一書,列齣專門章節,對“呂品”以及“《赫哲美術探尋錄》”一書,予以評價。專著《徽欽二帝坐井觀天的傳說》(中國文聯齣版社齣版),被列為依蘭縣旅遊推薦書目。專著《報紙副刊學》(北京燕山齣版社齣版),是部專門探討研究報紙副刊的理論專著。參與商務印書館“文史筆記叢書”寫作,《赫哲漁諺》等收入《黑水金沙錄》一書,並獲全國圖書奬。參與搜集、編輯《撫遠民間文學集成》;擔任《同江民間文學集成》顧問;參與搜集、編輯《三江風物》(上、下捲)。采寫的《徽宗謎》、《徽宗畫》、《徽宗湯》等民間傳說,在《佳木斯民間文學集成》刊齣後,載入《黑龍江文學通史》。此次參與本叢書中的《東北三江流域民俗概覽》、《東北書店書刊收藏與鑒賞》、《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赫哲魚文化》、《三江楹聯擷萃》五部書的統籌與部分寫作。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原始而神秘的氣息,我翻開它,仿佛置身於一條緩緩流淌的江河之中,感受著那古老而鮮活的生命脈搏。序言裏,作者娓娓道來,勾勒齣赫哲族人依水而生的生活圖景,那不僅僅是生存的講述,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我看到瞭他們如何用智慧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從江河中汲取養分,孕育齣獨特的文化。書中對赫哲族人漁獵生活場景的描繪,細緻入微,無論是搭建魚皮衣的工藝,還是鼕日裏在冰封的江麵上撒網捕魚的場景,都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那些關於捕魚工具的介紹,也讓我對古老的智慧有瞭新的認識,原來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工具背後,都蘊含著長久以來的經驗積纍和對自然的深刻理解。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麵,更深入挖掘瞭赫哲族人與江河之間深厚的情感連接,那種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貫穿始終,讓人不禁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正在漸漸遺失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在品嘗一道醇厚而悠長的佳肴,每一口都帶來不同的風味和迴味。作者對赫哲族社會結構和傢庭觀念的闡述,讓我對這個民族的社會組織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對於長幼尊卑的描寫,以及傢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紐帶,都展現瞭一個緊密而充滿溫情的社群。讓我特彆觸動的是,書中提到在過去,赫哲族人如何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應對自然的挑戰,分享勞動成果。這種互助互愛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我還對書中關於赫哲族音樂和舞蹈的描述非常感興趣。那些伴隨著江濤聲而起的歌謠,那些模仿魚類遊動姿態的舞蹈,都充滿瞭生命力和原始的張力。我仿佛能聽到那悠揚的歌聲在江麵上迴蕩,看到那充滿力量的舞蹈在篝火旁跳躍。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麵對生活壓力時,如何用藝術來錶達情感,如何用集體力量來支撐生存。
評分當我翻閱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浮現齣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伴隨著水波的漣漪和魚兒的躍動。作者用詩意的筆觸,描繪瞭赫哲族人與江河密不可分的生活。書中對於赫哲族古老傳說和神話故事的講述,尤其引人入勝。我仿佛聽到瞭祖先們對著滔滔江水訴說心聲,聽到瞭他們在祭祀的篝火旁吟唱古老的歌謠。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更是赫哲族人對世界萬物的理解,對生命起源的追溯,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書中對“魚”在赫哲族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的解讀,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圖騰,是精神的寄托,承載著民族的信仰和曆史的記憶。讀到這裏,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體現在最日常的生活細節之中,體現在那些代代相傳的故事和儀式裏。這種對文化根源的探索,讓我更加珍惜那些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依然堅守著自己獨特性的文化。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鼕日裏,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靜靜地坐在窗邊,看著窗外飄雪的江麵。作者的文字沉靜而有力,娓娓道來,將赫哲族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展現在我麵前。書中對赫哲族語言和文字的介紹,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讓我窺見其中蘊含的深厚底蘊。我驚嘆於他們獨特的語言錶達方式,以及那些承載著豐富含義的詞匯。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赫哲族傳統服飾的描寫。那一件件用魚皮精心縫製的衣服,不僅是保暖的工具,更是藝術品,是民族身份的象徵。我仿佛看到瞭那些用勤勞雙手縫製衣服的赫哲族婦女,她們的巧手和智慧,將冰冷的魚皮變成瞭溫暖而美麗的衣裳。這種對物質文化的細緻描摹,讓我對赫哲族人民的生活有瞭更直觀的瞭解,也更加欽佩他們利用一切自然資源,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那種來自曆史深處的迴響。作者的敘述,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我仿佛置身於赫哲族悠久的曆史長河之中。書中對赫哲族曆史變遷的梳理,雖然有些章節可能略顯抽象,但其背後所蘊含的民族命運和生存鬥爭,卻讓我心潮澎湃。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如何在曆史的風雨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努力地守護自己的文化。尤其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赫哲族人民麵對外來文化衝擊時的態度和應對方式的描述。他們既保留瞭自身的傳統,又能夠與其他民族交流融閤,展現齣一種開放而包容的精神。這種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能力,是很多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都麵臨的課題。這本書讓我對赫哲族人民的堅韌不拔和智慧的生存之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