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皇甫晓涛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107979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本书为文化创新书系之一,主要论述了符号经济与文化资源版权,并对创意中国的区域经济、广电经济、网络经济、影视经济、文化经济、奥运经济等案例进行专题探讨与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文化产业的新的视角。
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我一直觉得缺乏史料基础与中国文化资源动员的数据库建设,缺乏内容生产的知识要素与产业元素整理,为此我曾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专业性的报刊并开出专栏呼吁此事,同时又在文化产业专业的案例研究课程体系中做了几个深入些的专题。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并不是一个文化经济强国,关键缺乏对于文化资源的整理与版权建设的创新体系研究。本书上篇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沿此作出的初步探索,也是我与所带研究生研习过程同研究的成果。其中第二章《神话资源与文化创新》有王丽芳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三章《蝴蝶意象与文化创新》有胡幽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四章《蓬莱语境与文化创新》有刘雅琪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五章《唐朝影视剧应该发掘的可制造的文化元素》有姚婷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六章《花木兰与文化创新》有李慧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七章《书院文化与文化创新》有屈中正、薛震湘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八章《江南梦与诗性文化》有唐自然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九章《邵阳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有王丽方同学和《邵阳晚报》的陈尤英同志的参与合作。除此之外,本书中篇对于创意中国区域经济、广电经济、网络经济、影视经济、文化经济也都作了专题的探讨与研究。其中第十五章《中韩电视剧发展》有余杨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十六章《湖南电视产业》有舒高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十七章《兰州文化经济》有于欢欢同学的参与合作,第十八章《旅游卫视的文化创新》有王珏同学的参与合作。下篇对于全球经济与美国符号经济的文化产业作一个资料整理的比较研究,其中第二十一章《会展经济发展》有彭现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二十二章《网络新媒体》有王珏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二十三章《微软文化帝国》有何泽仪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二十四章《麦当劳文化帝国》有文婉莹同学的参与合作,第二十五章《好莱坞文化帝国》有陈枫同学参与合作。这本书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要素与元素作了一个初步的梳理,也对美国世界文化产业的符号资本作了文化深描的比较研究,同时还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主题与创新案例也作了对策研究的整理,并从文化产业理论与符号经济学科建设、文化产业战略与对策研究、文化创新案例与实践等方面作了初步的系统探讨。
创意文化产业首先是内容元素的核心符号资源体系,其次是要有能够把符号与资源、文化与创意变为资本与产业的产权与市场、金融与机制,这使我们又深入研发了广东文化产权交易所与中关村创业银行的创意文化经济链、资本链与相关政策法规、市场机制。这是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大事,也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资本发展的大事。延此我们还要做纺织文化期权交易所等专项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与金融工具创新体系,以全面汇集国家文化资源、资本进入产权流通与产业资本市场平台,包括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基金会的创立与筹建,从而促使国家文化产业进入文化制宪与创意资本化的全球产业博弈新时代。
这本书只是一个文化资源动员的开始,但愿日后能有时间与精力展开更为深入的版权项目研发,能有更多的合作者一块致力于中国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内容再生产的符号经济开发。同时,本书也是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面世,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泉巍先生从策划至细致的编辑工作对于书稿的后完善成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足以为后记。
大国崛起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的消费与创新(代序)
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自序)
导论 创意中国的符号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自组织创新系统
上篇 创意中国的符号经济与文化版权
章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第二章 神话资源与文化创新
第三章 蝴蝶意象与文化创新
第四章 蓬莱语境与文化创新
第五章 唐朝影视剧应该发掘的可制造的文化元素
第六章 花木兰与文化创新
第七章 书院文化与创新
第八章 江南梦与诗性文化
第九章 湖南省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第十章 桃花源密码与文化产业创新
第十一章 长城谣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新
第十二章 《红楼梦》的创意结构与文化创新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中篇 文化创新案例与对策研究
第十四章 国家与创新
第十五章 中韩电视剧发展
第十六章 湖南电视产业
第十七章 兰州文化经济
第十八章 旅游卫视的文化创新
第十九章 中关村创业银行与文化资本创新
第二十章 广东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
下篇 文化产业发展与全球符号经济
第二十一章 会展经济发展
第二十二章 网络新媒体
第二十三章 微软文化帝国
第二十四章 麦当劳文化帝国
第二十五章 好莱坞文化帝国
参考文献
后记
皇甫晓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四川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维也纳大学高级访问者,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员,中国现当代文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完全是出于一种“碰巧”的缘分,我本意是想找一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书籍,但在书店偶然看到了它,书名里的“版权”和“文化遗产”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静态的博物馆展品,它们蕴含着巨大的创意潜力和商业价值,但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既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财富,又能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这其中的平衡和策略至关重要。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国家文化资源版权”的解读,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方面。不知道书中会不会详细阐述,在国家层面,是如何界定和管理这些文化资源的版权,以及如何通过版权机制来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我很好奇,这种国家层面的版权管理,是否会与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所不同,它是否会更多地关注文化传承和公共利益?
评分我之所以会对《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涵盖的两个重要维度——“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以及其更具体的落脚点——“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我一直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书名中的“国家文化资源版权”引起了我的好奇,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对国家层面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的独特版权保护和管理模式的探讨。我很好奇,这种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它是否涉及到对国家重要的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是古代艺术品的版权进行某种形式的界定和运用?另外,“文化遗产案例研究”这个部分,让我看到了本书的实践性,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来展示国家在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及这些举措是如何与版权制度相结合,从而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给我一种大气而深刻的感觉。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国内在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上,尤其是版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一直对“创意中国”这个概念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产品生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而“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这个副标题,则直接点出了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在国家层面上,是如何系统性地思考和部署文化资源,并通过版权制度来保障和激励这些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否书中会梳理出一些国家在文化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演变,以及这些法规是如何支持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运作,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文化属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和见解,帮助我理解中国文化产业如何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评分我最近正在翻阅这本《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它将宏观的国家战略与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视角。我个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但可能面临失传风险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形态。书中对“文化遗产案例研究”的聚焦,让我看到了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是如何在现代社会被重新审视和发掘价值的。我相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市场机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创新手段,例如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虚拟体验,或者支持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版权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保护了原创者的权益,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承和再创作?我非常好奇,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会是怎样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遗产案例研究》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很想了解国家层面是如何构架和推动这个领域的。尤其是“国家文化资源版权”和“文化遗产案例研究”这两个关键词,让我联想到很多我熟悉但又不太了解的方面。比如,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在现代社会如何找到新的生命力?国家又是如何通过版权保护来激励和引导它们的发展?还有像故宫文创这样成功的案例,背后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规划?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罗列成功经验,更希望能看到其中遇到的挑战、解决的思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版权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不只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中国文化产业真实运作场景的指南,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如何能够和谐统一,也让我对我们国家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