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苦瓜白粉病抗性的生理基础、遗传机制及分子定位
定价:35.00元
作者:田丽波,商桑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6321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对白粉病的抗性是苦瓜露地和设施栽培及抗病育种的重要性状,其抗性的生理基础、遗传机制和QTL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因此,本书首先为筛选抗白粉病的苦瓜种质,开展抗病育种,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基础,以21份来源不同的苦瓜种质资源为试材,连续2年鉴定白粉病抗病性,并从中选出4份抗性不同的材料,研究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叶片结构与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抗白粉病遗传进行研究;再次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苦瓜基因组DNA,以进行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探究了苦瓜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和取样的*适叶龄,对影响I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然后采用多代自交的野生苦瓜04-17-3和栽培苦瓜25-1杂交产生的F2分离群体120株为构图群体,采用ISSR、SRAP和SSR标记构建苦瓜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后,以120个F2单株和F2单粒传获得的120个F2:3家系为白粉病抗性性状调查群体,利用已构建好的苦瓜遗传图谱对白粉病抗性进行了QTL定位。
目录
1绪论()
1��1苦瓜白粉病研究进展()
1��2植物抗病的生理生化基础()
1��3瓜类植物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4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1��5瓜类作物主要性状QTL定位及基因精细定位研究进展()
1��6瓜类作物标记引物的开发()
2苦瓜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及抗性的生理基础()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结论与讨论()
3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结论与讨论()
4苦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结论与讨论()
5苦瓜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结论与讨论()
6苦瓜白粉病抗性的QTL定位()
6��1材料与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3结论与讨论()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缩略语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遗传机制”部分感到非常好奇,因为遗传学是理解性状传递和改良的基础。书中是如何解析苦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基础的?是采用了传统的杂交育种和系谱分析方法,还是涉及了更现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抗病基因,并阐述它们的遗传规律,比如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基因控制。了解这些遗传信息,对于育种家来说,能够更高效地选育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的苦瓜品种。书中是否也提到了不同苦瓜品种之间抗性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在遗传层面产生的?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遗传图谱,或者利用分子标记(如SSR、AFLP、SNP等)来定位抗病基因的实验过程,那就非常棒了。这种详细的遗传学分析,是推动苦瓜白粉病抗性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能够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评分从这本书的标题“正版新书”来看,它应该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我期待它能够提供关于苦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书中是否对国际上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例如,是否提到了目前最先进的抗病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在植物抗病性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书中是否也对未来苦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例如,是否会涉及更深层次的互作组学研究,来揭示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复杂互作网络?或者是否会关注环境因素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智慧农业等手段来优化抗病管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知识的介绍,更能引发读者对未来研究的思考,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指明方向,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科技领域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来自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这让我对其研究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充满信心。我对于书中可能包含的“研究方法”部分很感兴趣。它会涵盖哪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比如,在提取和纯化DNA、RNA时,采用了何种高效的方法?在进行PCR、RT-PCR、qPCR等实验时,是否优化了反应体系和条件?在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方面,书中是否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另外,对于白粉病菌的鉴定和培养,以及侵染实验的设计,书中会有具体的指导吗?例如,如何精确控制环境条件来模拟实际的病害发生情况,如何量化病害的发生程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细节。一个清晰、详实的研究方法部分,不仅能让其他研究者复现实验结果,更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尤其是在动植物抗病性研究领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的可靠性。
评分“分子定位”这个词汇立刻吸引了我,它代表了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技术。这本书在这个部分是如何进行的?是否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或者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精确定位控制苦瓜白粉病抗性的基因?我非常想了解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技术流程。例如,书中是否运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来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中找出与抗病性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或者是否利用了图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的技术,逐步缩小目标基因的定位范围?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BAC文库、TGS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和验证目标基因,以及如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来验证基因的功能。这种精准的分子定位,不仅仅是对基础研究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为开发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提供了直接的技术路径,有望在短时间内培育出高效抗病的苦瓜新品种,这对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对农业科学,特别是植物病理学领域有着深刻研究兴趣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它深入探讨了苦瓜白粉病的抗性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体且重要的研究方向。我特别关注书中在“生理基础”这一部分所阐述的内容。它是否详细地解释了苦瓜植株是如何抵抗白粉病菌侵染的?比如,是否从细胞和分子层面分析了抗病基因的表达调控,或者抗性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我很想知道书中对于白粉病菌的侵染过程以及苦瓜植株免疫系统激活的具体机制是如何描述的。例如,书中是否涉及了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如水杨酸、茉莉酸等激素的作用,或者一些防御酶,如几丁质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同时,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来支撑其理论分析,那就更令人信服了。对于一个希望了解植物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通过科学手段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