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网络与技术 李淑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光传输网络与技术 李淑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淑艳 著
图书标签:
  • 光传输网络
  • 光纤通信
  • 通信技术
  • 网络工程
  • 数据通信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李淑艳
  • 光网络
  • 网络技术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46705
商品编码:297304128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光传输网络与技术

定价:52.00元

作者:李淑艳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8246705

字数: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光传输网络与技术》内容围绕传输技术发展的历程,重点研究了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及传输现场的基础维护。
  《光传输网络与技术》主要讲述SDH、MSTP、DWDM、OTN、PTN五种光传输技术的应用。针对五种技术,主要从概述、产生背景、关键技术三方面进行描述,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和学习型工作任务。
  《光传输网络与技术》概念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重点突出实践,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光传输工程培训用书及传输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SDH原理
1.1 SDH概述
1.1.1 SDH产生的技术背景
1.1.2 与PDH相比,SDH有哪些优势
1.1.3 SDH的缺陷
1.2 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
1.2.1 SDH信号STM-N的帧结构
1.2.2 SDH的复用结构和步骤
1.2.3 映射、定位和复用的概念
1.2.4 小结
1.3 开销和指针
1.3.1 开销
1.3.2 指针
1.3.3 管理单元指针Au-PTR
1.4 SDH设备的逻辑组成
1.4.1 SDH网络的常见网元
1.4.2 SDH设备的逻辑功能块
1.5 SDH网络结构和网络保护机理
1.5.1 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1.5.2 链形网和自愈环
1.5.3 链形网
1.5.4 环形网自愈环
1.5.5 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特点
1.6 光接口类型和参数
1.6.1 光纤的种类
1.6.2 光接口类型
1.6.3 光接口参数
1.7 定时与同步
1.7.1 引言
1.7.2 同步方式
1.7.3 SDH同步定时参考信号来源
1.7.4 主从同步网中从时钟的工作模式
1.7.5 SDH的引入对网同步的要求
1.7.6 我国同步网现状
1.7.7 同步定时信号的传输
1.7.8 BITS的模块划分
1.7.9 SDIrI网的同步方式
1.7.1 0SDt{设备的同步方式
1.7.1 1网同步工作的举例
1.8 传输性能
1.8.1 误码性能
1.8.2 可用性参数
1.8.3 抖动漂移性能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MSTP技术简介
2.1 MSTP概述..
2.1.1 MSTP技术的发展状况
2.1.2 MSTP技术的标准状况
2.2 MSTP的原理及技术特点
2.2.1 MSTP的原理
2.2.2 MSTP的关键技术
2.2.3 MSTP的性能分析
2. 2.4.MSTP的技术特点
2.3 MSTP设备及组网
2.3.1 设备介绍
2.3.2 业务接入能力
2.3.3 网管操作说明
2.3.4 格林威尔公司MSAP设备介绍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DWDM简要原理
3.1 什么是波分复用
3.2 波分复用系统对光纤的要求
3.3 波分复用系统关键器件
3.3.1 分波/合波器件
3.3.2 光源
3.3.3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3.4 光监控信道(OSC)
3.5 DWDM的应用方式
3.6 DWDM网络单元
3.7 DWDM的组网形式
3.8 DWDM的优点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PTN技术
4.1 PTN技术概述
4.1.1 PTN技术产生的背景
4.1.2 PTN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
4.1.3 PWE3技术
4.1.4 PTN网络生存性
4.1.5 PTN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PWE3原理
4.2.1 技术简介
4.2.2 关键技术
4.3 MPLSVPN
4.3.1 MPLS体系结构
4.4 PTN保护机制
4.4.1 网络级保护(L2VPN)
4.4.2 L3VPN技术
4.5 VLAN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OTN技术
5.1 OTN概述
5.1.1 OTN光传送网的产生
5.1.2 OTN光传送网的特点
5.1.3 OTN节点设备类型
5.1.4 OTN与现有光传送网络的关系
5.2 OTN光网络的分层结构
5.3 OTN光传送模块帧结构和开销的定义
5.3.1 ODUk光数字单元
5.3.2 OTUk光传送单元
5.3.3 OCh光通道
5.3.4 OMS光复用段
5.3.5 OTS光传输段
5.3.6 NNI接口
5.3.7 ODUK子层的信号传送模块帧结构和开销信息
5.3.8 OPIJk的信号帧结构和开销信息
5.4 0TN的光物理接口
5.5 OTN设备功能块的定义
5.5.1 客户光段层业务信号接口功能块
5.5.2 ODUk子层的功能块
5.5.3 OTUk子层的功能块
5.5.4 OCh子层的功能块
5.5.5 OMS子层的功能块
5.5.6 OTS子层的功能块
5.6 OIN的网络保护
5.7 OTN的抖动和漂移性能
5.7.1 OTUk接口(NNI)允许输出的大抖动和漂移
5.7.2 OTUk接口(NNI)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5.7.3 OT1U1接口(NNI)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5.7.4 OT1U2接口(NNI)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5.7.5 OTU3接口(NNI)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5.8 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传输现场基础维护
6.1 现场维护基础.
6.1.1 传输的基本概念
6.1.2 常见的传输设备、结构
6.1.3 各类传输设备常见告警(面板与头柜)及含义
6.1.4 DDF、ODF架资料及相关资料的查询
6.1.5 小PDH光端机
6.1.6 注意事项
6.2 基本维护操作
6.2.1 电路环路、调度与测试
6.2.2 使用万用表测试中继电缆
6.2.3 环回
6.2.4 尾纤的插拔
6.2.5 光接口清洁操作
6.2.6 光功率测试
6.2.7 误码测试
6.2.8 单板的插拔和更换
6.2.9 单板复位
6.2.10 设备告警声音切除
思考与练习
附录
参考文献


光传输网络与技术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光传输网络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通信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从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构成复杂光网络的不同层次和关键组成部分。内容将涵盖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调制解调等基础环节,并详细阐述实现高速、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所依赖的各项核心技术。此外,本书还将对当前和未来光传输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探讨其在5G、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光通信基础 本章将为读者建立扎实的光通信理论基础。我们将从光学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光波的产生与传播特性,包括光的电磁波本质、波长、频率、偏振等。随后,将详细讲解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LED)等光源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和应用场景,重点分析不同光源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优缺点。在光信号的传输介质方面,本书将深入探讨光纤的结构、种类(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传输损耗(吸收、散射、弯曲损耗)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光纤的制造工艺和关键性能指标。最后,本章将介绍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包括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在接收光信号时的响应特性和噪声分析。 第二章:光调制与解调技术 本章聚焦于如何将电信号有效地编码成光信号,以及如何将其准确地恢复出来。我们将首先介绍光调制的原理和分类,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模拟调制方式,以及它们在早期光通信中的应用。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数字光调制技术,这是现代光通信系统的核心。内容将涵盖: 开关键控(OOK):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数字调制方式,我们将分析其原理、编码方式、以及码型(如NRZ、RZ)的优劣。 多电平幅度调制(PAM):如PAM-4,介绍其如何通过增加电平数来提高传输速率,并分析其在高速率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相位调制(PSK):包括BPSK、QPSK等,讲解如何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携带信息,并分析其相对于OOK的优势。 频率调制(FSK):介绍如何利用载波频率的变化来编码信息。 正交频分复用(OFDM):这是现代高速光通信的重要技术,我们将详细讲解其原理,包括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子载波进行传输,以及其在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色散方面的优势。 相干光通信:重点介绍相干检测技术,包括其工作原理、本振光的作用、以及相干接收器(LO)的构成。我们将详细阐述PSK、QAM(正交幅度调制)等调制格式在相干光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和传输容量。 解调技术:与调制技术相对应,我们将介绍同步检测、异步检测、以及相干检测等解调方式。 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架构 本章将构建起完整的 örtülü iletişim sistem的图景,从端到端的角度审视其构成要素。 光传输系统模型: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框图,包括发送端、传输通道、接收端以及中间的再生中继。 关键设备: 光源与调制器:复习前两章内容,并侧重于其在系统中的集成。 光纤链路:详细分析光纤链路的损耗预算、色散效应(单模色散、偏振模色散、波导色散)及其补偿技术(如色散补偿光纤、光栅)。 光放大器:重点介绍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增益、噪声系数、输出功率)及其在长距离传输中的关键作用。还将简要介绍拉曼放大器等其他类型的光放大器。 光收发器:分析光模块的构成、功能以及不同速率等级(如10Gbps, 40Gbps, 100Gbps, 400Gbps)光模块的技术特点。 光终端复用器(OTU):介绍OTU的功能,包括线路编码、比特交错复用(BISTB)、信号监控等,以及它们在网络层面的重要性。 信号再生与中继:讲解在长距离传输中,信号会衰减和失真,需要进行再生。介绍电再生中继(EDFA+光电转换+电再生+电光转换)与光再生(如光开关、光时延线)的区别和发展。 第四章:波长分割复用(WDM)技术 WDM是现代光网络实现超大容量传输的核心技术,本章将深入探讨其原理、类型和应用。 WDM的基本原理:讲解如何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WDM的类型: 粗波分复用(CWDM):介绍其较低的通道间隔、较低的成本,以及其适合于中短距离、中低速率的应用场景。 密集波分复用(DWDM):重点阐述其窄通道间隔、高通道数量、以及实现超大容量传输的能力。我们将详细介绍DWDM的构成,包括激光器阵列(DFB阵列)、波长选择开关(WSS)、光栅等。 DWDM系统的关键组件: DWDM光源:介绍DFB激光器阵列、Tunable Laser等。 DWDM复用器/解复用器:分析干涉仪、光栅等实现波长分离的技术。 光放大器在DWDM中的应用:重点分析EDFA在补偿DWDM各通道损耗中的作用,以及其增益平坦化技术。 WDM网络设计与管理:讨论如何规划DWDM通道、如何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诊断。 第五章:光网络架构与设备 本章将从网络层面探讨光传输网络的组织形式、关键设备以及发展演进。 光传输网络类型: 点对点光纤系统:最基础的直接连接方式。 SDH/SONET(同步数字体系/同步光纤网络):介绍其在传统电信网络中的地位、层级结构、以及在光网络中的兼容性。 OTN(光传输网络):详细阐述OTN的优势,包括更灵活的映射能力、更强的客户端接口兼容性、更精细的监控和告警机制,以及其在数据中心互联(DCI)和5G回传中的重要性。介绍OTN的层级结构(ODUk, OPUk, OPTk, OCH)。 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讲解ROADM的原理和功能,即无需物理重接光纤即可动态配置波长路由,以及其在构建灵活、可扩展网络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ROADM(如2D-ROADM, 3D-ROADM)。 光交换技术: 微机电系统(MEMS)光开关: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在光交换中的应用。 硅光子技术:探讨其在集成光器件和高速交换方面的潜力。 网络管理与保护:介绍光网络监控(如光功率、误码率)、告警处理、以及各种保护机制(如1+1保护、MSP、SNCP)在保证网络可靠性中的作用。 第六章:数据中心互联(DCI)与5G前传/中传 本章将聚焦于光传输网络在当前和未来关键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实现和技术需求。 数据中心互联(DCI): DCI的需求:分析数据中心之间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以及对低延迟、高带宽、低功耗的要求。 DCI解决方案:重点介绍基于DWDM和OTN的DCI解决方案,包括相干光通信在DCI中的应用,以及不同速率等级(100G, 400G, 800G)DCI模块的技术特点。 DCI网络架构:介绍城域DCI、长途DCI的构建方式。 5G通信网络中的光传输: 5G对光传输的要求:分析5G的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对承载网提出的挑战。 5G前传(Fronthaul):介绍CPRI/eCPRI接口,以及其对高带宽、低时延、同步的要求,重点分析不同传输方案(如光纤直连、WDM、PTN)在5G前传中的应用。 5G中传(Midhaul)与回传(Backhaul):分析其在OTN、IPRAN等网络中的承载方式。 MEC(移动边缘计算):探讨其对光网络的要求。 第七章:光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未来光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它们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和新的应用挑战。 超大容量传输: 更高阶调制格式:如PAM-6/8,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 空分复用(SDM):介绍多芯光纤、多模光纤等实现空间维度上的复用,以及其在未来超大容量网络中的潜力。 色彩复用(Colorless)与方向复用(Directionless)ROADM:进一步提升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人工智能(AI)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智能网络管理:利用AI进行流量预测、故障诊断、资源优化,实现网络的自愈合和自动化。 AI驱动的调制解调:探索AI在信号处理和优化中的应用。 光子集成技术: 硅光子:进一步推动光器件的小型化、低功耗化和高集成度,为下一代高速光通信奠定基础。 片上网络(NoC):探索将光技术引入芯片内部,实现更高效的片内通信。 绿色通信: 低功耗设备:开发更节能的光器件和传输方案。 网络能效优化:通过智能化的网络管理降低整体能耗。 量子通信与光网络:简要介绍量子密钥分发(QKD)等新兴技术与现有光网络技术的融合前景。 结论 光传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石,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书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技术,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当前光网络的复杂性,并预见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光传输网络将继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系统做得极其完善,这一点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每一章末尾列出的参考资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涵盖了从经典论文到最新会议记录的广泛范围,为想要继续探索某一特定领域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导航图。更令人称赞的是,书后的索引做得非常细致,几乎涵盖了书中所有关键术语和重要参数,检索效率极高。这在查阅特定公式或设备参数时显得尤为重要,省去了大量重复翻阅页码的时间。这种对工具性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对读者时间的尊重,也进一步巩固了这本书作为一本长期参考手册的价值。可以说,这本书的设计初衷显然是希望它能成为读者工作台上常备的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读完即束之高阁的速食读物。

评分

全书的逻辑编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零散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从基础的光波导原理、光纤的特性,到核心的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的工作机制,再出人意料地过渡到复杂的网络架构和最新的传输协议,每一步的衔接都自然流畅,如同顺水推舟。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往往会先给出一个宏观的认识,再逐步深入到数学模型和工程实现层面,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章节之间的承接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你很少会因为前一章没弄懂而卡在后一章,因为作者仿佛预知了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并提前在后续章节中做好了铺垫和回顾。这种结构化的叙述,使得读者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阶段性学习和自我检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而不是学完就忘的碎片化记忆。

评分

书中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专业教材水平。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公式的罗列,而是大量引入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在讨论超高速率传输时,作者不仅阐述了相干检测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色散补偿、非线性效应抑制等实际部署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附带了相应的仿真结果图表作为佐证。这些图表数据详实可靠,远比空泛的描述来得有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新技术(如空分复用或低损耗光纤技术)时,能清晰地区分哪些是已经成熟可商用的,哪些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这种严谨的区分,让读者在评估技术路线时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被过度炒作的概念所误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书。

评分

语言风格方面,这本书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学术严谨性,但又巧妙地避免了过度晦涩难懂。作者的用词精准,表达直接,极少出现模棱两可的表述。尽管内容专业性极强,但整体阅读体验是令人舒适的。行文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在关键的定义和定理之处,会使用加粗或斜体等排版手段进行强调,确保读者不会遗漏核心信息。同时,在一些历史回顾或技术发展脉络的叙述部分,作者的笔触又显得非常娓娓道来,使得原本冰冷的技术历史也充满了人情味和发展张力。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使得这本书既能满足资深工程师进行查阅和验证的需求,也能让初入该领域的学生作为一个高质量的入门读物来使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银色的字体,显得专业而又不失大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翻阅时有一种阅读经典著作的仪式感。装帧的细致程度足以看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尤其是书脊的处理,即使经常翻看,也不会轻易磨损。侧边切口整齐划一,整体呈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这对于一本涉及前沿技术领域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让人在尚未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产生了初步的信任。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对于我们这些偏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它让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也变得愉悦起来。这种精心打磨的外观,也让它在书架上显得尤为突出,总能一眼被注意到,每次拿起它都像是重新开始一次认真的学习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