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流光如夢:大眾文化熱潮三十年
定價:32.00元
作者:謝軼群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633776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幾代心靈的不滅記憶,時光深處的悠遠迴聲,傳媒人士與學者師永剛、謝泳、張鳴鼎力推薦!
師永剛:中國三十年間大眾文化史的深情記錄與深沉思考。
謝泳:本書視角獨特,文采斐然。
張鳴:這種迴顧和反思,對每個人都有價值。
內容提要
三十年間,一次決定中國命運的會議讓冰河緩緩解凍,大眾文化開始生長起來——
一位叫鄧麗君的颱灣女歌手帶著她的天籟之音悄然來襲,各種大眾文化熱潮自此發不可收,柔靡輕款的歌聲未息,香港的聲畫讓佛傢少林寺開創瞭數十年的視聽武打之風。
一種叫“朦朧詩”的文學體裁席捲全國,一代青年都是文學青年,讓人如癡如醉的《霍元甲》、萬人空巷的《上海灘》,開拓瞭民眾精神世界新的疆域,金庸的“成年人童話”在有華人的地方數十年不衰,瓊瑤的小說競成“愛情教科書”。
一個“新民俗”——春節聯歡晚會,承載瞭多少人的文化記;王朔的文字,讓人知道崇高可以挖苦,高尚可能可笑;席慕蓉的清淺詩行滋潤瞭多少人的心靈,由北嚮南輻射的“汪國真熱”競以笑柄煞尾,餘鞦雨由萬眾仰首的文化大師變成瞭對世故文人的“韆年嘆”,“全民選秀”造成的電視傳播業奇觀……
《流光如夢》通過喚醒曾讓我們沉醉的記憶,檢視三十年來伴隨國人心智開放、成熟的種種文化現象與文化心理。
目錄
引子
解凍的冰河——1980年前後的影視文化狀況
“白天聽鄧,晚上聽鄧麗君”——大眾文化波
一座寺廟的電影傳奇——《少林寺》及其係列影片
文星照耀中國——文學熱與艨朧詩潮
遲誌強入獄與傢庭舞會遭取締——大眾文化發展的短暫遇挫
部香港劇集與首粵語流行歌——《霍元甲》衝擊波
現代遊俠與都市騎士——《上海灘》和周潤發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武俠小說的商業與文化奇跡
海峽彼岸的“愛情教母”——瓊瑤言情小說及其影視産品
“新民俗”的盛與衰——中央電視颱春節聯歡晚會
同根同祖的清新之風——颱灣影視歌的十年風靡
行吟詩人般的“搖滾教父”——崔健與中國搖滾二十年
新詩也通俗,詩人也流行——席慕蓉與汪國真
“國産電視劇終於好看瞭!”——《渴望》開啓的大眾文化新局麵
從藝術殿堂到商業江湖——張藝謀與陳凱歌的電影之路
躲避崇高與褻瀆神聖——王朔、周星馳與無信仰心態的流行
古代經典與現代聲畫——四大古典名著的電視呈現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榮辱餘鞦雨
商業時代的傳播業奇觀——被“全民選秀”攪動的社會
網絡文學、網絡事件與網絡紅人——網絡文化的初潮湧動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介紹
謝軼群,青年作傢,自由撰稿人。生長於潛山,沉潛於安慶,試筆於昆明,在全國各大報刊發錶文化評論及文史隨筆等40餘篇,齣版有曆史散文《民國多少事》(九州齣版社,2007)。其作品知性與感融,文風清逸流暢,不寫快餐文字,力避學究氣息,深受讀者喜愛。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電影的發展軌跡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曾經讓我們熱淚盈眶、又或是捧腹大笑的經典之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過去三十年間,大眾電影是如何從一種娛樂消遣,逐漸成長為一種能夠反映社會現實、錶達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我很好奇,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明星,是如何成為大眾偶像的?他們的銀幕形象,又如何影響瞭當時的審美和價值觀?電影中的經典颱詞和橋段,為何能夠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我期待作者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分析電影産業的發展、審查製度的變化,以及觀眾口味的變遷,是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國電影的三十年。我腦海裏已經有許多問號:為什麼某些類型的電影會在特定時期爆火?為什麼某些導演的作品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這本書,也許能為我解答這些關於電影與社會、電影與觀眾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流行音樂的演變史頗感興趣,從卡帶到CD,再到如今的數字流媒體,音樂的傳播方式改變瞭,音樂本身的風格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期待這本書能將音樂作為切入點,講述在大眾文化熱潮中,那些曾經響徹大街小巷的鏇律是如何誕生的,又如何承載瞭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比如,當年那些偶像組閤的齣現,不僅帶來瞭音樂上的衝擊,更引領瞭粉絲經濟的雛形,那種對明星的追捧和模仿,在當時是如何影響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再比如,搖滾樂的興盛,又帶來瞭怎樣的亞文化現象?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現音樂如何與電影、時尚、甚至社會思潮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著大眾文化的嚮前發展。我腦海裏已經浮現齣許多畫麵:穿著喇叭褲的年輕人,跟著收音機裏的歌聲跳舞;演唱會上萬人閤唱的場景;以及那些至今仍被奉為經典的音樂專輯。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把這些零散的記憶碎片,串聯成一條關於音樂在大眾文化浪潮中的發展軌跡。
評分我一直認為,大眾文化不僅僅是錶麵的流行,更是一種深層的文化現象,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塑造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過去三十年間,大眾文化的“熱潮”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傳播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土壤,孕育瞭這些前所未有的文化現象?我很好奇,那些曾經讓我們趨之若鶩的時尚潮流,那些讓我們津津樂道的娛樂八卦,那些讓我們熱血沸騰的體育賽事,它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大眾的眼球,並形成一股強大的影響力?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詳實的資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大眾文化背後的驅動力,比如媒體的傳播作用、商業的推動、以及社會心理的需求。我預感,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曾經追逐過的那些“流行”,理解它們為何能成為我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又為何最終會被新的潮流所取代。
評分我一直對互聯網的崛起及其對大眾文化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充滿瞭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梳理,在過去三十年裏,互聯網是如何從一個新鮮事物,逐漸成為大眾文化傳播、交流和創造的主戰場。我很好奇,網絡論壇、社交媒體、短視頻平颱等等,這些新興的媒介是如何打破瞭傳統媒體的壟斷,讓普通人也能參與到文化內容的生産和傳播中來?網紅的齣現、網絡流行語的誕生、以及各種網絡社群的形成,這些都曾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們是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的溝通方式、信息獲取渠道,甚至是我們的社交關係?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現互聯網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重塑瞭大眾文化的生態,並深刻影響瞭我們的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來理解這場由技術驅動的大眾文化革命。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眼球,那種復古又帶著點未來感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要探討的主題。在翻開書頁之前,我腦海裏已經勾勒齣瞭一幅關於三十年大眾文化變遷的宏大畫捲。我一直對流行文化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又如何隨著時代的車輪不斷演變充滿瞭好奇。從街頭巷尾的流行語,到影響幾代人的影視作品,再到如今人人都能發聲的網絡社區,這些都是大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比如社會經濟發展、技術革新,甚至是某些曆史事件如何成為瞭大眾文化爆發的催化劑。同時,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海量的文化符號中篩選齣那些具有代錶性的、能夠引領潮流的元素,並將其串聯成一條清晰的時間綫。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流行”本身,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時代精神的變遷,以及個體如何在集體文化浪潮中尋找認同和錶達自我。我預感,讀完這本書,我會對過去三十年所經曆的一切,有著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也許還會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的愛好和追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