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画报图说乐人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图像史

北洋画报图说乐人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图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北洋画报
  • 图说乐人事
  • 中国近现代音乐
  • 图像史
  • 音乐史
  • 文化史
  • 历史
  • 老照片
  • 民国
  • 上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
ISBN:9787556601899
商品编码:2973408485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北洋画报图说乐人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图像史
  • 作者:编者:张静蔚|总主编:洛秦
  • 定价:88
  •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
  • ISBN号:978755660189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37

内容提要

张静蔚编注的《北洋画报图说乐人事》是以《 北洋画报》上发表的图片为素材,选取与音乐有关的 500多幅图片编辑而成的。《北洋画报》于1926年7月 7日在天津创刊,至1937年7月29日停止出版,先后出 版了1587期。本书所选其中所刊登的音乐图片,交织 出了一幅别样的时代音乐画卷。为我们了解和研究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的音乐活动,提供了丰富而真实 材料,有充分的史料价值。
    

目录

代序:音乐图像研究作为重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一个新视角
前言
**辑 音乐教育与艺术活动(中、小、幼)
第二辑 音乐教育与艺术活动(大、专)
第三辑 “明月”
第四辑 音乐歌舞表演
第五辑 民族音乐
第六辑 音乐家
第七辑 其他图片和音乐短论
参考文献


好的,这里为您撰写一个与《北洋画报图说乐人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图像史》无关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丝绸之路上的香料贸易与文化交融:一座千年商埠的兴衰史》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起,直至宋元时期,丝绸之路上香料贸易的复杂脉络及其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聚焦于一处关键的枢纽城市——古老的绿洲商埠,以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展现了香料贸易的鼎盛与衰落。 第一部分:香料的起源与早期贸易网络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胡椒、肉桂、丁香、乳香等珍贵香料的地理起源及其在古代世界中的象征意义。这些并非简单的调味品,而是权力和财富的代名词。通过梳理早期印度、东南亚与中亚地区之间的初步贸易往来,我们勾勒出一条由部落、部族间交换逐渐演变为成熟商业路线的雏形。重点阐述了香料如何通过水路和旱路,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逐步渗透到波斯和地中海世界。这一阶段的贸易,技术含量较低,但对初期文化接触的奠基作用不容忽视。 第二部分:绿洲商埠的崛起:贸易的黄金时代 本书的核心部分,详细描绘了绿洲商埠——这座被历史尘沙掩盖的城市——在唐宋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地理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建设: 该商埠扼守东西交通的咽喉,其独特的水源系统和防御工事是如何保障长途商队的安全与补给。我们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重构了当时城墙、驿站和集市的物理空间布局。 香料的定价与风险管理: 香料的价值波动极大,本书揭示了当时商人们如何利用信贷、合伙经营(如“行会”的早期形式)以及信息不对称来获取高额利润。其中,对“马帮”和“骆驼队”组织结构的细致研究,揭示了古代物流学的复杂智慧。 多元文化的熔炉: 绿洲商埠不仅仅是买卖香料的地方,它更是不同民族、宗教和语言交汇的中心。佛教、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和祆教(拜火教)的寺庙与清真寺并存,不同肤色、口音的商贾在茶肆酒楼中议价。书中通过翻译的碑文和残存的壁画,重现了当时礼仪、服饰和日常饮食中外来影响的痕迹。 第三部分:技术革新与贸易模式的转变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宋代漕运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日益凸显,这直接导致了传统陆路贸易枢纽的衰落。本书细致分析了这一结构性转变: 造船技术的突破: 宋代指南针的成熟和多桅帆船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海上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使得东南亚的香料能够更直接、更大量地运往西方。 对绿洲商埠的冲击: 当香料不再需要长途跋涉穿越沙漠腹地时,绿洲城市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本书探讨了当地精英阶层如何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特产(如优质羊毛和矿产)来应对危机,但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文化遗存的固化: 尽管经济功能减弱,但香料贸易带来的文化基因却深深地固化在当地的语言、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分析了流传至今的歌谣和故事,它们是关于财富、背叛与远行的永恒主题。 第四部分:中世纪的遗产与现代意义 在蒙古西征和元代统一欧亚大陆的短暂窗口期后,香料贸易的中心进一步向海洋转移。本书的尾声反思了这一千年贸易史对现代全球化的启示。香料之路不仅是一条物质的通道,更是一条知识、疾病、艺术和信仰的传输带。通过对一个商埠兴衰的微观研究,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全球化(Proto-Globalization)的复杂运作机制,以及地理与政治力量如何共同塑造人类文明的走向。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了历史地理学、经济史学与考古学研究成果,辅以大量手绘地图和罕见的历史文献摹本,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生动且充满细节的古代商业世界。它不仅是对一条贸易路线的记录,更是对人类在追求稀有资源过程中展现出的无尽创造力与适应性的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影像艺术有研究的爱好者,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图像筛选和解读上的独到眼光。它所收录的视觉材料,很多都是首次以如此集中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满足于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为每一张图像配上了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解读。这种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对图像内容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图像背后的社会动因、文化心理乃至摄影技术的变迁。比如,某张集体照中人物站位的微妙变化,都能被解读出当时权力结构的隐秘流动。这种将图像学分析与历史文本分析完美结合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深度,让读者在“看图”的同时,也学会了“读图”,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是如何被凝固在瞬间的快门之中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复古的质感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封面选用了一种带有年代感的纸张,触感粗粝而独特,中央的插图更是精心挑选,线条细腻,色彩虽然略显陈旧,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布局也颇为讲究,文字与图片的穿插布局错落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极大地提升了欣赏价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很多历史照片的清晰度和细节处理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即便是那些泛黄的旧影,其中的人物神态、服饰细节,乃至背景的街景建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随手翻开一页,就能感受到设计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反复摩挲和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沉浸式”来形容毫不为过。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感知空间。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它似乎还唤醒了我对那个时代特定气味和声响的想象。例如,描述到某个特定公共场所的场景时,文字的用词极其考究,让人仿佛能闻到旧式煤油灯燃烧后特有的气味,或是电车经过时那独特的金属摩擦声。这种对感官体验的精妙调动,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年代数字,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受的真实存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闭目想象,去构建脑海中的那个世界,这种主动参与的阅读过程,是很多平铺直叙的历史读物难以提供的宝贵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极为新颖,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史书那种枯燥的编年体或流水账式的记录,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具画面感和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作者似乎扮演了一位资深的“说书人”,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引导读者进入历史场景。我特别欣赏它对社会风貌描摹的细致入微,比如对当时市民生活场景的刻画,那些街头巷尾的叫卖声、茶馆里的说书声,仿佛都能通过文字的描绘在耳边回响。叙述的节奏张弛有度,时而高昂激昂,记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时而又低回婉转,聚焦于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希望。这种富有层次感的叙述,使得原本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立体,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经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通过“侧面”而非“正面”的观察来理解宏大叙事。它聚焦于那些常常被主流历史教科书忽略的角落和边缘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所处的环境,侧面印证了时代变迁的真实轨迹。这种由微观切入宏观的研究方法,使得历史的肌理更加清晰可见,少了一份官方叙事的刻板,多了几分民间生活的生动与无奈。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的重量往往并不在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而在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之中。这种立足于“人”的关怀,使得全书充满了人文温度,让人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了深切的共鸣与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