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蒙谈文化自信
定价:45.00元
作者:王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0101834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党的以来,*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犀利,认识独特,处处体现着真知灼见,读来给人以启迪;二是语言通俗生动,旁征博引,处处体现着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三是重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处处体现着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担当。该书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有关文化自信重要讲话的生动读物。
内容提要
该书作者系文化部原部长、作家王蒙,共收录了精选出的二十篇文稿,共分“综论”、“历史的经验与责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四部分,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思想犀利、内涵深刻,论说独特、语言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论著。
在《王蒙谈文化自信》一书中,围绕“文化自信”的主题,作者探讨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与实践启示,探讨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琢磨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领会继承弘扬与转化发展的关系;研习孔孟老庄文化与农民起义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恒久性与时代性,精英性与大众性,还有中国文化本位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等。
《王蒙谈文化自信》一书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高度,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理论深度,是王蒙先生对文化自信这一命题的长期关注思考和研究实践,富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目录
一、综论
旧邦维新的文化自信
文化复兴的历史机遇
二、历史的经验与责任
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与责任
文化定力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文化焦虑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从文化紧张到文化和谐
建立从容深厚的文化自信
北京奥运会的文化意义
莫言获奖十八条
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意义
发掘传统文化,充实价值认知
向人心喊话
传统文化的认同、弘扬、创新与发展
道通为一
四、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懂得文化,积极交流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时代:如何防止“精神贫血”
文化走向更大的开放和包容
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建设
后记
作者介绍
王蒙,1934年出生。少年时代参加了革命斗争。1949年起担任青年工作干部。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56年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外注意,并导致了他的长期失声。1986年起曾任国家文化部长三年。2014年出版文集45卷。曾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并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文摘
序言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咱们中国人,为什么在某些领域,感觉总是不如西方人那么“自信”?尤其是在接触了太多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之后,有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仰视”的心理。这种心态,我觉得挺微妙的,它可能源于历史的某些阶段,也可能来自当下的一些信息茧房。我一直觉得,文化自信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看到其中的价值和独特性。有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西方世界的“先进”,反而忽略了我们自己也曾经辉煌过,也在某些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和深刻的见解。这种“看见”和“认同”,我觉得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石。我最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定义了?别人的评价,别人的标准,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尺子。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或者在评价体系中摇摆不定。我期待能够看到一些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重新发现我们文化深厚底蕴的作品。
评分读了最近的很多新闻和讨论,总感觉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有点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中间,他们似乎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也对自己的文化归属感有些模糊。这种感觉,让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跟不上脚步?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精神层面的充实同样重要。而精神层面的富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无数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但有时候,我们却像对待一件旧物件一样,把它丢在角落里,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声音,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对这片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不是盲目的排外,也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否定,而是一种建立在深刻理解和认同基础上的,坚定而平和的自信。我期待能够通过阅读,找到更多能够触动我心灵,让我重新审视和珍视我们自身文化的力量。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文化自信”。我看到很多文章在讨论,很多人在呼吁,但有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概念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好像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叙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更关心的是,这种“文化自信”,究竟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实践?我一直觉得,文化自信不是一种空泛的口号,它应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对待传统、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上。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得还是太少,太 superficial。我渴望能够通过阅读,找到一些能够深入挖掘我们文化根源,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文化自信的作品。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能够帮助我找到自己文化认同,并且能够让我感到由衷骄傲的作品。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在面对国际社会的时候,如何才能真正地挺直腰杆,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我看到很多关于国家崛起的讨论,也看到很多关于民族复兴的呼唤,这些都让人振奋。但是,这种“崛起”和“复兴”,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和军事层面,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强大,一定是包含文化层面的自信和影响力。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的一些传统观念,一些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看来,似乎已经过时了,不够“先进”。这种想法,其实限制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跳出这种思维定势,重新认识我们文化价值的作品。我渴望找到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曾经能影响世界,为什么它在今天依然有其独特的光芒。这种自信,应该是深入骨髓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口号。
评分我总觉得,我们当代人在很多方面,好像都存在着一种“空虚感”。尤其是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层面似乎被忽略了。我最近在观察,很多年轻人,他们似乎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了解得并不多,甚至有些抗拒。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一丝担忧。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不能丢掉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疏离”?是教育体系的问题?还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希望能够有一些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它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种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我期待能够通过阅读,找到更多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