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文化教程
定价:60.00元
售价:38.4元,便宜21.6元,折扣64
作者:周圣弘、 罗爱华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9216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程教材:中国茶文化教程》的内容有茶文化: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世界茶叶的故乡,源与流:中国茶文化简史,茶艺:从简约到繁复的嬗变,工夫茶:风靡九州的茶饮时尚,茶具:风情万种迷人眼,茶馆:弥盖寻幽得闲处,茶:健康与文明的饮料,茶俗:东西南北不同俗,茶人:天下谁人不识君,茶典:中国茶文化的载体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圣弘(1963—),男,湖北洪湖人。1986年、1989年分别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和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现任武汉商学院教授、武汉商学院茶学工作室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沔阳三蒸研究院院长。1987年以来,在海峡两岸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茶文学的文化阐释》、《武夷茶:诗与韵的阐释》、《魏荫与铁观音》、《陈德华与大红袍》、《接受诗学》、《接受与批评》等著作19部。主持中央财政专项项目1项、省厅项目4项、校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项目3项,科研经费总额490万元。
罗爱华,女,1968年4月生,湖北南漳人。湖北大学文学学士,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现供职于武汉商学院图书馆,馆员。兼任武汉商学院茶学工作室茶艺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及中国沔阳三蒸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历史文献与茶暨饮食文化。曾参与“武夷茶文化研究”、“沔阳三蒸研究”等6项省、市、校级纵、横向科研课题,发表《朱熹茶诗述评》等学术论文1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茶文化教程》。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文化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和理论。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茶人,在娓娓道来,将他数十年对茶的热爱与理解,化为文字,与读者分享。书中对茶的分类,从我们熟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到较为小众的白茶、黄茶、黑茶,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作者不仅仅列出它们的特点,还会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某种茶叶适合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为什么某种工艺能赋予茶叶独特的风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茶叶的鉴赏”这一章节,它教我如何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去判断一款茶的优劣,让我不再是凭感觉品茶,而是有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读到这里,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在灯光下仔细观察着茶叶的形态,在鼻尖下捕捉着那细微的香气。书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具体,比如如何通过茶叶的嫩度来区分等级,如何通过茶汤的清澈度来判断工艺的精细。这让我觉得,学习茶文化,原来可以如此有趣且富有实践性。
评分《中国茶文化教程》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国茶。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作者在介绍中国茶的历史时,巧妙地将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宏大叙事相结合,让我看到了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不仅仅是饮品的角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经济作物,甚至是一种外交的媒介。书中对茶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进行了有趣的阐述,比如茶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变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饮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茶与养生”的论述感到赞叹,它并非盲目夸大茶叶的功效,而是结合了中医理论,科学地分析了不同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以及饮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更加信服。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茶道艺术、茶文化活动以及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茶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领域,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也有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评分翻开《中国茶文化教程》,我立刻被其深邃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作者并非仅仅罗列茶的种类与制作工艺,而是将茶文化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方方面面。书中对茶与诗词的结合,那些脍炙人口的咏茶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更加意味深长,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与对茶的深切情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茶道精神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泡茶的技艺,更是关于一种修身养性、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从“静”、“敬”、“怡”、“真”等茶道的基本要素,到不同流派茶道的差异与共通之处,都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文人雅士围炉煮茶,谈笑风生;也看到了僧侣在禅寺中静心品茗,体悟禅机。这种将物质的饮品升华为精神的追求,是我之前未曾深入思考过的。书中还涉及了茶与社会生活、民俗节庆的关联,从古代的茶宴到现代的茶馆文化,都展现了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让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渴望去体验这份古老而迷人的文化。
评分品读《中国茶文化教程》,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茶事画卷之中。从序言开始,那温润的笔触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古老而迷人的世界。书中所描绘的茶的起源,并非简单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叙事,仿佛能听到神农氏尝百草的辛劳,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茶叶从药用到饮的智慧演变。书中对不同茶叶种类的介绍,从绿茶的清新淡雅,到红茶的醇厚甘甜,再到乌龙茶的韵味无穷,都做得极为细致。每一个茶类都仿佛有了生命,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甚至是烘焙发酵过程中微妙的变化,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窥见其中奥妙。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饮茶方式的阐述,从古人的“烹茶”到现代的“泡茶”,再到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饮茶习俗,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描述的关于品茶的“色、香、味、形”四要素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桥梁。
评分《中国茶文化教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启迪。书中的内容,从茶的起源、发展,到不同种类的介绍,再到泡茶的技巧和品鉴的方法,都写得详实而生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具”部分的讲解,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茶具,各自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使用上的考究,都一一呈现。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精美的盖碗,一次恰到好处的注水,都能让一杯茶的味道发生微妙的变化。书中还提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比如藏区的酥油茶、云南的普洱茶,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茶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辽阔疆域下,茶所承载的多样性。作者在描述这些内容时,并非枯燥的学术罗列,而是穿插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细节,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我仿佛能闻到不同茶的香气,感受到不同茶汤的温度,甚至能听到悠扬的茶道音乐。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大门,更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能将茶中的“慢”与“静”融入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提升生活的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