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粮油及制品质量安全与卫生操作规范
定价:28.00元
作者:张立媛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原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26297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粮油及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包括的生产资源、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过程质量控制、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以及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典型示例。全书通过系统分析阐述大量的实例,使读者很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良好生产规范、关键控制点以及标准操作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容。
目录
章 绪 论
节 粮油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二、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
三、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粮油及粮油加工制品基本知识 乃
一、粮油及粮油加工品的概念
二、粮食及粮食加工品的分类、术语及定义
三、油脂及其制品的分类、术语及定义
四、方便食品及其他混合粮油制品的分类、术语及定义
第三节 各种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一、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二、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
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四、各种质量保证体系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粮油及制品质量安全
节 生产资源
一、场所
二、设备
三、机构与人员
第二节 粮油及制品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一、工艺流程设计
二、几种粮油及制品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第三节 过程质量控制
一、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
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产品的缺陷与控制
第四节 储存及销售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一、储存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二、销售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第三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P)
节 生产用水的安全
一、工厂水源及生活用水要求
二、供水设施的卫生要求
三、生产用水的卫生监控和记录要求
四、生产用水卫生状况异常时的纠正措施
第二节 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
一、食品接触表面的材质及设计安装卫生要求
二、粮油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洗消毒
三、粮油食品接触表向的卫生监控和纠正措施
第三节 交叉污染的预防
一、工厂及车间设计和布局
二、员工个人卫生控制
三、环境卫生的保持
四、用具管理
……
第四章 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典型示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赞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企业文化与质量伦理”的强调。在大量技术细节的穿插之中,作者时不时地会穿插一些关于质量意识培养和员工培训的建议。他指出,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执行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也终将沦为纸面功夫。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探讨了如何通过定期的“失误案例复盘会”来提升全员的风险感知能力,而不是仅仅在出现问题时进行问责。这种人文关怀和管理哲学的结合,让这本书显得有血有肉,更具指导性。它告诉我们,粮油质量安全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指标,更是渗透在每一位操作者心中的责任感。对于我们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做”,更深刻地阐释了“为什么要做”——那就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和对行业声誉的守护。这本书读完后,我的团队不仅在技术操作上更规范了,整个质量管理团队的精神面貌似乎都得到了提升。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绝非市面上那些肤浅的安全宣传手册可以比拟。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卫生操作”的定义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洗手、消毒”层面,而是将微生物控制、交叉污染预防、以及设备CIP(就地清洗)的系统性方案提到了核心地位。书中详细剖析了不同类型粮油加工设备(如碾磨机、输送带、储罐)的清洁死角和潜在的生物膜滋生点,并配以分子层面的清洁剂选择指南。这种细致入微的探讨,体现了作者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我注意到,书中对“过敏原管理”的篇幅比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同类书籍都要详细,它不仅强调了麦麸、坚果残留的隔离,还探讨了如何在多产品线工厂中实现快速、彻底的切换验证。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车间现有的SOP(标准操作程序),发现了不少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灰色地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操作规范从“合规要求”提升到了“科学管理”的层次,值得所有追求卓越品质的粮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质量负责人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宝典”!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法规汇编,没想到读起来却让人茅塞顿开。作者在讲解粮油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时,都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指南,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谈到油脂精炼环节时,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了国家标准,更深入分析了不同杂质对最终产品风味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脱酸、脱臭工艺来最大化地保证质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手持检测设备的使用也进行了详尽的指导,这对于我们这些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过去我们总是在“出问题了再补救”,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预防体系,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质量控制点。特别是关于真菌毒素的控制部分,给出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方法,让我深刻理解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真正含义。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非常专业,复杂的流程图清晰易懂,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行业的读者,也能迅速把握重点。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过整个粮油质量安全的迷宫。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挑战性,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它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益质量”的大门。其中关于“新型污染物与粮油安全”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书中没有回避当前行业面临的尖端问题,比如微塑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引入风险,以及特定农药残留的代谢产物分析方法。这些内容在传统教材中是很难找到的。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支撑,使得观点极具说服力。例如,在讨论包装材料的迁移风险时,书中引入了加速老化测试的模型,并给出了不同聚合物与油脂在特定温度下接触的临界时间点。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操作规范范畴,直接触及了材料科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参与了一场高级别的行业研讨会,它迫使你跳出日常操作的舒适区,去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质量挑战,并提前布局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逻辑性,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标准,而是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思维框架。它的结构安排就像是一部精密的工程蓝图,从最基础的源头控制讲起,层层递进到深层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可追溯性链条构建”的章节。作者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条文式说明,而是通过一个虚拟的谷物批次,展示了如何从田间地头的采收记录,一直追踪到最终超市货架上的产品批次,每一步数据采集、验证和存档的要求都清晰可循。这种全景式的视角,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更进一步说,它还对不同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横向对比,这对于有国际贸易需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安全,是建立在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全球视野之上的。对于那些希望将内部质量体系升级到国际认证水平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可操作的路径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