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高新技术在肉类加工及其副产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定价:38.00元
售价:26.6元,便宜11.4元,折扣70
作者:王卫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11603050
字数: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四川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2%。全省年出栏生猪近9000万头、肉牛和牦牛数百万头,肉兔1.8亿,家禽近10亿只,肉类总产800余万吨,销售额800亿元,肉类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达1500亿元以上,成为四川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四川l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滞后成为制约肉类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具体表现为新技术研究滞后,现代加工先进技术应用缓慢,总体加工技术缺乏系统集成整合和技术创新,市场销售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开发少,原料安全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不健全,产业长期处于原料优势而加工劣势的状态。
为此依托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加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联合四川省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组建的生猪、兔业、家禽等肉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创新联盟,聚集专家集群和企业集群,针对肉类产业化发展中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十余个研究项目的集合,实施了“现代高新技术在肉类加工及其副产利用中的应用”研究,对生物酶解、酶合重组、发酵、膜分离、微胶囊、乳化、营养强化等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应用于肉类食品加工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产学研结合进行了长期的联合攻关,发挥科研院所技术优势进行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打通技术“瓶颈”,高校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择重于技术研究,参加单位充分应用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雄厚的经济势力和丰富的市场开发及产品营销经验进行产品技术应用和规模化加工生产,原料生产与产品加工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同步进行,推广应用和市场营销直接接轨,缩短了成果转化周期,尽快获取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书通过对“现代高新技术在肉类加工及其副产利用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的汇集和总结提炼,以指导“现代农业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并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改造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现代化改造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是一位在食品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肉类加工行业的革新。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涵盖的“现代高新技术”和“副产利用”这两个方面所吸引。在我看来,传统的肉类加工技术虽然成熟,但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追求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压力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本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一些具体的案例,例如,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来提高肉类产品的抗菌性能和货架期?或者,在酶工程的应用方面,是否有新的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动物结缔组织转化为可溶性胶原蛋白,用于高端食品或化妆品?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副产利用”这一部分。这直接触及到行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整个肉类产业链产生的每一份资源。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利用生物发酵、提取分离等技术,将动物血液、骨骼、内脏等副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食品原料、功能性成分,甚至是生物材料。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了解一些关于新型食品保鲜技术和肉类产品研发的前沿动态。市面上关于肉类加工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要么是讲传统的加工工艺,要么就是泛泛地介绍一些概念。而这本书的名字中明确提到了“现代高新技术”,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更侧重于介绍一些最新的、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应用。 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有效延长肉类产品货架期、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和口感的技术。例如,超高压处理、脉冲电场灭菌、高活性包装材料等,这些技术是否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在成本、效率以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此外,书中关于肉类产品功能性开发的部分,如果能介绍一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酶工程、基因工程(当然是合规的范畴内)来改善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肉制品,那将是极具吸引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吸引人,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那种深邃的蓝色配上银色的字体,让人一看就联想到高科技和严谨的研究。我之前就一直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提升效率、保证品质、并且还能进一步挖掘产品附加值的新技术。这本书的名字虽然有点长,但“现代高新技术”、“肉类加工”、“副产利用”这些关键词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让我立刻产生了阅读的冲动。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目前在肉类加工行业中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在质量检测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或者说,一些更先进的生物技术在肉类成分改良和风味提升方面的突破。还有,副产物利用这一块,一直是我认为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很多时候,肉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或者废弃物,其实富含着我们尚未充分利用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等手段,将这些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食品原料、医药中间体,甚至新能源,这不仅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大大提高整个肉类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评分最近总是在思考食品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肉类这个重要领域。这本书的名字《现代高新技术在肉类加工及其副产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虽然不是直接从事肉类加工行业,但对食品科技的发展非常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效率提升、品质改进和环境友好的新技术。 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副产利用”的部分。在我看来,这是肉类加工行业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增长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肉的本体,而忽略了那些原本可以创造价值的边角料和副产品。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等手段,将这些副产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例如,动物脂肪是否可以通过精炼转化为高品质的食用油或者工业用油?骨骼是否可以提炼出骨胶原用于食品和保健品?内脏是否可以提取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此外,“现代高新技术”的表述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涵盖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面的新应用,比如机器人技术在肉类分切、包装上的运用,或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中的集成。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如3D打印食品、细胞培养肉等,书中是否会有相关的技术介绍和应用前景分析,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完全是因为它触及到了我最近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难题。作为一名专注于肉类产品研发的技术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健康化、天然化需求的新思路。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 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介绍一些在肉类加工领域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比如,在提升肉制品风味和口感方面,有没有可能通过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或者利用酶制剂的精准调控,来模拟出更接近天然肉类的风味?在延长产品保质期方面,除了传统的防腐剂和物理方法,是否有什么新的技术,比如等离子体处理、微波辅助杀菌等,能够更温和有效地实现? 同时,“副产利用”这个概念也让我眼前一亮。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却蕴含着丰富营养的副产品,如何将它们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期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副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化路径,例如,如何从骨骼中提取高纯度钙,或者从内脏中分离出有益健康的活性物质,并将其应用到食品、保健品甚至医药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