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藏四库:乐府诗集
定价:29.80元
作者:(宋) 郭茂倩集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104405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本套丛书从千余种传世经典中慎重精选,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依据,巧妙地以家庭为阅读单位,定名为“家藏四库”。同时,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以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解读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史学界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内容提要
乐府,早始于秦代,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汉成帝年间正式设立乐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南北朝时也有以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为主的乐府机关。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本书收集乐府诗歌中的精华部分集为十一卷: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目录
乐府诗集
卷一 郊庙歌辞
天地
日出入
天马
天马
天门
青阳
景星
华烨烨
卷二 鼓吹曲辞
朱鹭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临高台
上之回
战城南
战城南
战城南
将进酒
将进酒
君马黄
芳树
芳树
卷三 横吹曲辞
木兰诗
折杨柳
紫骝马
梅花落
卷四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登高蚯而望远
东光
饮马长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长歌行
长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对酒行
卷五 清商曲辞
卷六 舞曲歌辞
卷七 琴曲歌辞
卷八 杂曲歌辞
卷九 近代曲辞
卷十 杂歌谣辞
卷十一 新乐府辞
附录
古诗十九首
作者介绍
崇贤馆,一九九九年,李克先生及同道者复立唐太宗朝崇贤馆,以积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全新、全面的国学体验馆为宏愿。崇贤馆历经十数载,目前拥有一支由文史哲艺等专业数十位博士、硕士、学士组成的极为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并称“崇贤书院”。崇贤书院惠有饶宗颐、冯其庸、汤一介、傅璇琮、王守常、王大千、毛佩琦、任德山、郑连杰等九大名师的选目、指点、把关,遴选版本、耕注原典,把先贤典籍以宣纸线装精品形式呈奉世人。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不仅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同时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文摘
序言
这部《乐府诗集》的装帧设计固然是令人赞叹的,但从阅读的实用性角度来看,它的编排方式实在有些考验读者的耐心。它似乎完全采用了某一套古籍的原本结构进行影印,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缺乏必要的现代标点、分段和索引系统。每一次查找特定的诗题,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照目录,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不同篇章之间的注释往往是相互独立的,缺乏一个总体的引言或者对不同时期乐府流派的概括性介绍。比如,关于乐府诗中“宫体”与“田园体”之间的张力变化,这本书似乎没有给出清晰的梳理。我原本希望借助这套“四库”级别的汇编,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但现在看来,我需要自己拿着放大镜,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古字中去构建那个框架。这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更像是一份原始的史料,而不是一套经过精心梳理的工具书。
评分这部《家藏四库:乐府诗集》的影印本,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遗憾的是,它似乎只侧重于某几个特定朝代的乐府整理,对于乐府文学发展脉络的宏观梳理,总觉得意犹未尽。比如,我一直在寻找魏晋时期,尤其是那些真正体现民间疾苦、融入了当时社会变迁的那些篇章的详尽校注,结果在这本集中,相关内容的收录和注释深度,远不如我对期待中的“四库”标准所抱有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精选集,而非包罗万象的典藏。我注意到,对于一些著名的乐府诗篇,比如《孔雀东南飞》,虽然收录了,但对于其在不同版本中的细微差异,以及历代文人对其中典故的解释演变,挖掘得不够彻底。如果能加入更多的旁征博引,哪怕是引用一些宋人或清人的批注来丰富文本的层次感,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体验都会提升一个档次。目前看来,它更适合那些对乐府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进行局部性的比对阅读,而非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整体装帧虽然考究,但内容上的“厚度”与“广度”上,总觉得还差了一点点火候,未能完全展现出“四库”应有的气象。
评分翻开这本《家藏四库:乐府诗集》,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纸张的质感和排版布局都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然而,作为一名沉迷于唐代变调乐府和民间歌谣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唐代及以后乐府的收录上,显得有些保守和侧重。那些充满市井烟火气、语言俚俗却又极具生命力的作品,似乎被精心地“过滤”了,留下的更多是文人墨客在宫廷或士大夫阶层中应制或唱和的作品。这使得全书的基调偏向于典雅和规范,却少了些许“野趣”和“真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边塞、农事或行役场景的乐府歌辞,其注释往往停留在字面解释,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风俗史料价值。我本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乐府如何从汉魏的质朴走向唐代的婉转的清晰路径图,但这本书更像是把它们并列陈列,缺乏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读完一半,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古画卷轴,画工极佳,但总觉得少了些许奔放的墨迹,让人意犹未尽。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选本标准感到有些费解,它似乎更倾向于收录那些在后世流传较广、文采斐然的篇章,而那些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时期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乐府”或“小调”却鲜有踪影。乐府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地域性和多样性,是从不同文化土壤中开出的花朵。在这本《家藏四库:乐府诗集》中,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偏向于主流文人审美的取向。例如,某些西南或西北地区的歌谣,虽然篇幅短小,但其独特的语言结构和韵律,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演变至关重要,但在这本厚厚的影印本中,它们几乎被忽略了,或者仅仅是寥寥几篇。这让整部作品的“全”感大打折扣,更像是一个以中原核心区域为主视角的乐府辑录。期待中那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在这部“家藏”中,似乎被某种既定的审美框架所限制了,使得其广度未能完全匹配其精度的追求。
评分我一直对乐府诗中蕴含的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力量抱有极大的兴趣,那些“哀歌”的力量,往往是其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然而,在这本《家藏四库:乐府诗集》中,我明显感觉到对这类主题作品的处理相对谨慎。那些直指时弊、揭露官僚腐败或民生凋敝的篇章,其注释往往是平铺直叙,缺少了对当时政治背景的深入剖析,让人感觉仿佛隔了一层纱。比如,对比另一部通行的乐府选本,该书在解释某些涉及赋役繁重的内容时,显得过于简略,没有引用当时的地方志或史料来佐证诗歌的真实性。这种倾向使得整部诗集在表现乐府“兼济天下”的精神内核时,力度有所减弱,更偏向于纯粹的文学欣赏而非历史的映照。对于渴望从诗歌中探寻古代社会真相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线索略显不足,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料来补充解读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