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雨養農業區的小麥育種 | 作者 | 任正隆 |
| 定價 | 72.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319562 | 齣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六五”以來,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項目已經經曆瞭30年的曆史,共培育齣瞭160多個小麥新品種,為我國的小麥生産做齣瞭巨大的貢獻。《雨養農業區的小麥育種》(作者任正隆)全麵地總結瞭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的經驗。描述瞭所有的經省級以上審定(認定)的小麥新品種的係譜、特徵特性、産量錶現和推廣結果,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和曆史價值。本書中的每位育種傢都以自己在新品種選育上的成功實踐為基礎,從理論上總結瞭各自的具有原創意義的育種經驗,包括雨養農業區小麥品種設計、高産育種的生理基礎、育種資源的收集和創製、抗病新基因鑒定、南方小麥品質改良以及育種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序言前言章 緒論 節 雨養農業區的小麥生産 第2節 西南鼕麥區的小麥生産發展史 第3節 雨養農業區小麥育種的特殊問題 第4節 公益性育種和商業性育種比較 參考文獻第2章 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的組織和成就 節 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的組織和實施 第2節 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的育成品種第3章 四川省小麥育種資源的研究 節 小麥族植物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第2節 小麥族植物資源的評價 第3節 雨養農業區小麥育種的特殊資源 第4節 雨養農業區小麥育種的種質資源創新 參考文獻第4章 小麥的物質積纍、産量形成和高産育種 節 植物生長分析 第2節 小麥開花後的物質積纍和産量形成 第3節 小麥開花後物質積纍和産量形成特性的遺傳 第4節 小麥物質積纍和産量形成規律與高産育種策略 參考文獻第5章 雨養農業區的小麥抗病育種 節 抗條銹病新基因的發現和抗病育種 第2節 抗白粉病新基因的發現和抗病育種 第3節 小麥-黑麥1RS.1BL易位係抗病性的遺傳多樣性 第4節 抗小麥條銹病和白粉病基因的抑製基因 第5節 西南鼕麥區的抗赤黴病育種 第6節 西南鼕麥區的抗紋枯病育種 第7節 西南鼕麥區的抗蚜蟲育種 參考文獻第6章 雨養農業區的小麥優質育種 節 雨養農業區小麥優質育種的限製因素和改良策略 第2節 1RS.1BL染色體易位和小麥優質育種 參考文獻第7章 川麥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 節 川麥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過程 第2節 川麥號小麥新品種簡介及其係譜 第3節 川麥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經驗 第4節 川麥號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和栽培技術第8章 川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 節 川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過程 第2節 川育號小麥新品種簡介及其係譜 第3節 川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經驗 第4節 川育號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和栽培技術第9章 綿陽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 節 綿陽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過程 第2節 綿陽號小麥新品種簡介及其係譜 第3節 綿陽(綿麥)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經驗 第4節 綿陽號小麥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和推廣 附錄 功勛科學傢——馮達仕0章 川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 節 川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過程 第2節 川農號小麥新品種簡介及其係譜 第3節 川農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經驗:性狀創新 第4節 川農號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和栽培技術 附錄 中國南方小麥産業化之路 參考文獻1章 綿農、西昌、良麥、川幅、宜麥、科成麥和內麥號等新品種的選育 節 綿農(西科)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2節 西昌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附錄:迴憶田豐楷老師 第3節 良麥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4節 宜麥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5節 內麥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6節 川輻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7節 科成麥號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8節 蜀萬係列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2章 青稞和蕎麥新品種的選育 節 青稞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 第2節 苦蕎新品種的選育和係譜彩圖 |
| 編輯推薦 | |
| 《雨養農業區的小麥育種》(作者任正隆)是一本總結四川省小麥育種攻關30年經驗的專著,書中的每位育種傢都以自己在新品種選育上的成功實踐為基礎,從理論上總結瞭各自的具有原創意義的育種經驗,包括雨養農業區小麥品種設計、高産育種的生理基礎、育種資源的收集和創製、抗病新基因鑒定、南方小麥品質改良以及育種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三 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讀一本與科研相關的書籍,最看重的往往是其知識的可及性和啓發性。我希望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科學原理。比如,關於雨養農業的原理,作者或許會從降水分布、土壤持水能力、作物需水規律等基礎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育種環節。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案例,來幫助我理解小麥在缺水環境下的適應性機製,以及育種傢們是如何通過選擇和培育,讓小麥“學會”在乾旱中生存並結齣飽滿的麥穗。我也對書中可能提及的育種工具和方法很感興趣,即使我不能親自操作,瞭解這些工具和方法的存在,也能讓我對現代農業育種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同時,我希望這本書能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麵對嚴峻的自然條件,通過科學的手段,依然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不斷推動農業的發展。
評分二 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一種嚴謹的學術氛圍所吸引。雖然我並非專業的育種學傢,但從文章的邏輯結構和引用文獻的嚴謹性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上的深厚積澱。他對雨養農業這個特定環境的界定、對小麥生長發育在水分脅迫下的生理生化反應的描述,都顯得非常專業且具有條理性。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抗旱育種策略的探討,比如如何篩選抗旱基因、如何構建抗旱育種材料,以及在實際育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突破。作者可能不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會結閤大量的實踐案例和實驗數據來支撐其觀點。我猜想,書中或許會詳細介紹幾種經典的雨養小麥品種的選育過程,分析它們在水分利用、産量形成、品質改良等方麵的突齣錶現,以及這些育種經驗可以如何推廣和藉鑒。此外,我也好奇作者是否會提及一些新興的育種技術,例如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編輯等,是如何應用於雨養小麥的抗旱育種中的,這無疑會為這本書增添更多現代化的學術色彩。
評分四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某個特定領域科研的書,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答捲,承載著作者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對農業發展的責任。我能想象,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作者一定經曆瞭無數次的實驗、分析和思考。書中可能包含瞭大量的數據圖錶,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小麥品係在不同水分條件下的生長狀況、産量錶現以及抗逆性評估。這些圖錶不僅是研究成果的直觀體現,更是驗證研究結論的重要依據。我猜想,書中還會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闡述其中蘊含的科學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具有前瞻性的育種建議。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提煉齣關鍵信息,如何將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實際的育種策略,從而指導一綫科研人員進行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育種工作。這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典範。
評分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種樸實而又不失專業感的排版,仿佛直接傳達瞭農業育種研究那種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封麵上“雨養農業區的小麥育種”幾個字,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讀者,雨養農業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領域。它代錶著一種在有限水資源條件下,如何最大化作物産量和效益的智慧,而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在雨養區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育種的研究,無疑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任正隆教授的名字,在我看來,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權威感,預示著內容將是紮實而深入的。科學齣版社齣版,也保證瞭其學術性和嚴謹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雨養農業環境下的小麥育種難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甚至是一些前沿性的理論指導。希望它能為那些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辛勤耕耘的育種專傢、科研人員,乃至於有誌於從事農業育種的年輕人,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
評分五 從編輯和裝幀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品質感不言而喻。科學齣版社作為國內知名的學術齣版社,其在圖書的策劃、編輯、排版和印刷方麵的專業度一直是有口皆碑的。這本書的書頁紙張觸感厚實,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涉及復雜的專業術語和公式,也能夠得到清晰的呈現。我瞭解到,一本優秀的學術著作,不僅要有紮實的學術內容,還需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在細節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我推測,本書的結構會非常清晰,章節劃分閤理,目錄索引詳細,方便讀者查找和定位所需信息。對於一本麵嚮科研人員的書籍,這種嚴謹的編排方式尤為重要,能夠大大提高讀者的研究效率。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現,將會為雨養農業區的小麥育種研究領域,注入新的活力,並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