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光纤通信
定价:21.00元
作者:吴凤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1151933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针对性强,用通俗语言阐述光纤通信基本原理,技能性强,理论与实训结合具有指导实际作用,知识点新,用****描绘光纤通信未来发展。
本书以光纤通信系统为主线,力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书中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器件、端机设备及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当前及今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技能上的训练要求。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编写,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概述、光纤和光缆、通信用光器件、光端机、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及目前光纤通信涉及的新技术,后介绍了光纤通信实训方面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通信培训班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参加技能鉴定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光纤通信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1.1 光纤通信发展的里程碑
1.1.2 光纤通信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1.1.3 光纤通信爆炸性的发展
1.2 光纤通信的光波波谱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1.3.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3.2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
1.4 光纤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1.4.1 光纤通信的特点
1.4.2 光纤通信的应用
1.5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光纤和光缆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2.1.1 光纤的结构
2.1.2 光纤的分类
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2.3 光纤的特性
2.3.1 光纤的几何特性
2.3.2 光纤的光学特性
2.3.3 光纤的传输特性
2.4 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2.4.1 光缆的结构
2.4.2 光缆的种类
2.4.3 光缆的型号和规格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通信用光器件
3.1 光源
3.1.1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3.1.2 半导体激光器(LD)
3.1.3 发光二极管(LED)
3.1.4 半导体光源的应用
3.2 光电检测器
3.2.1 光电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3.2.2 PIN光电二极管
3.2.3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3.2.4 光电检测器的特性
3.3 无源光器件
3.3.1 光纤连接器
3.3.2 光衰减器
3.3.3 光分路耦合器
3.3.4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3.3.5 波长转换器
3.3.6 光开关
3.3.7 光滤波器
3.3.8 光纤光栅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光端机
4.1 光发送机
4.1.1 光发送机的基本组成
4.1.2 光源的调制
4.1.3 调制电路及自动功率控制
4.1.4 温度特性及自动温度控制
4.2 光接收机
4.2.1 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4.2.2 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
4.2.3 光接收机的主要指标
4.3 光中继器
4.3.1 光电中继器
4.3.2 全光中继器
4.4 光线路编码
4.5 格林威8M光端机设备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5.1 损耗受限系统设计
5.2 色散受限系统设计
5.3 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光纤通信的新技术
6.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6.1.1 密集波分复用概述
6.1.2 DWDM系统结构
6.2 光接入技术
6.2.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2.2 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类型与组网
6.2.3 PON的业务支持能力
6.2.4 数字环路载波
6.2.5 混合光纤同轴网
6.2.6 固定无线接入
6.3 以太无源光网络
6.3.1 以太无源光网络概述
6.3.2 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应用
6.4 相干光通信技术
6.5 光孤子通信技术
6.6 全光通信网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光纤通信实训
7.1 2M塞绳的制作
7.2 用背向散射法测量光纤的衰减和光纤的长度
7.3 光纤通信设备的参观与认识
7.4 光端机电性能参数测试
7.5 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和消光比的测试
7.6 光端机接收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试
7.7 光纤通信系统误码性能的测试
7.8 光纤通信系统抖动性能的测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附录缩略词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思维重塑”。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时不时会穿插一些历史回顾,让你明白某项关键技术的诞生背景和它解决了当时什么样的核心难题。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简单的技术参数背后有了温度和故事,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我发现自己读完某一部分后,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处于那个时代,我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沉浸式的思考,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这本书在对一些复杂理论进行解释时,展现出一种近乎艺术的化繁为简的能力。它似乎懂得读者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总能在你即将感到迷茫的拐角处,提供一个恰到好处的类比或者一个简洁的总结,让你豁然开朗。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文档,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一本专业领域的书籍抱有的期望值并不高,很多这类书籍要么是翻译腔太重,要么就是排版混乱,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股清流。版面布局简洁大气,图表清晰易懂,关键术语的加粗和注释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行文组织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逻辑闭环”意识。很少出现前后矛盾或者信息断裂的情况,仿佛你每读完一个章节,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知识体系中又补上了一个坚实的板块。特别是关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和噪声处理那几章,原本以为是全书的难点,但作者通过精妙的章节过渡和对数学推导的清晰引导,使得这些高深的内容也变得触手可及。这完全是一本从读者体验出发,精心打磨出来的优质教材。
评分这本关于光纤通信的书,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内容排布得井井有条,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为你娓娓道来这门复杂的技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基础理论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绝不含糊带过那些看似简单的概念,而是深入到物理和数学的本质上去。比如,初次接触光在光纤中传输损耗的机制时,原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堆砌,没想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生活化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能量衰减和散射现象变得立体起来。读起来就像在爬一座设计精良的知识阶梯,每一步都踏实有力,让你对光纤通信的整个体系结构有了一个宏观而又清晰的把握。尤其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学习这门学科的初学者来说,它提供的框架是极其宝贵的,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介绍,而是真正致力于打牢地基,确保你后续深入研究时不会因为基础不牢而感到吃力。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兼顾得非常好,绝不是市面上那些为凑字数而堆砌概念的读物可比拟的。
评分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光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视角。它不像教科书那样侧重于描述“是什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更好”。作者对于不同光纤类型(如单模光纤、特种光纤)的特性差异,以及在不同传输环境下(如长距离、高速率)可能出现的耦合问题,分析得极其透彻。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光电探测器响应速度与系统带宽匹配的章节,作者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分析,还结合了实际芯片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性探讨,这对于未来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光通信这门学科的理解,已经从一个“使用者”的层面,提升到了一个能够对系统性能进行深度“诊断”和“优化”的工程师层面。这本书无疑是技术人员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
评分拿到手翻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完美结合。它并没有沉溺于过时的理论讲解,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了当前行业内最热门的技术和应用上,比如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应对超高码率下的非线性效应。作者在描述这些先进技术时,语言风格非常直白,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直奔问题的核心。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某个具体应用案例时,会同时给出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的优劣对比分析,这对于工程实践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这不像某些教材只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那样做更好”,这种决策过程的剖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我感觉作者一定是长期在一线工作,深知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哪些痛点和瓶颈,因此在书中提供了很多“实战秘籍”,读完之后,感觉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信心倍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