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5] 蘇辛詞選

[A335] 蘇辛詞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棗莊,吳洪澤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詩詞
  • 宋詩
  • 蘇軾
  • 辛棄疾
  • 詞選
  • 文學
  • 古典文學
  • 中國文學
  • 宋詞
  • 名傢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國際圖書快綫專營店
齣版社: 三民
ISBN:9789571455785
商品編碼:2976544918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4-30
頁數:316
正文語種:中文繁體

具體描述

  • 本書共選錄蘇軾詞七十四首、辛棄疾詞八十七首。每首詞下分注釋、賞析、集評,注釋力求簡明地闡釋原文,賞析注重對寫作背景、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的點評,集評則匯聚歷代對該詞的主要評論。前有〈導言〉,末附蘇辛詞總評、蘇辛年錶。本書入選作品,以豪放詞為主,同時也兼顧其他風格的代錶作,以期展現詞壇大傢不拘一格之風範。蘇、辛置身於矛盾交織的社會環境中,深受政治漩渦衝擊,每每貶官、賦閒,他們是不幸的;但在文學藝術的天地中,他們卻奏齣瞭時代的最強音。本書緊扣這一時代背景,剖析入微,在展現蘇、辛獨特風格之外,也力圖再現其心靈的歷程。是將學術性、資料性與鑒賞性集於一體的難得佳作。

  • 曾棗莊
    1937年生於四川簡陽,曾任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教授,現任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教授。早年從事杜詩研究,後從事三蘇研究,先後著有《三蘇選集》、《蘇軾詩文詞選譯》、《宋文紀事》等二十餘部。近十餘年以主要精力主編瞭近一億字的大型斷代文章總集《全宋文》、一韆二百萬字大型類書《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論著成就斐然。

    吳洪澤
    1963年生於四川名山。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四川大學中文係,並取得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在職博士生。主研南宋文學,曾協助曾棗莊先生編纂《全宋文》、《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著有《宋人年譜集目》、《宋編宋人年譜選刊》等。

  •   一九九五年五月,我隨團到臺北參加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會議,會議結束時,臨時安排一次活動,應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之邀,參觀三民書局。劉先生親自帶我們一麵參觀,一麵解說,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管理工作井井有條,齣瞭大量的教材,並在研製自己的微機排版漢字係統。同年十月我因參加臺北的新書發錶會,第二次訪臺,並周遊瞭全島,因三民書局給我的印象較深,又去參觀瞭一次。一九九八年上半年,我應邀任成功大學客座教授,暑假返大陸前,又第三次去三民書局,並接受瞭《蘇辛詞選》的約稿。
      我之所以接受瞭此書約稿,是因為我自來喜歡蘇辛詞。蘇詞固然是我的研究範圍,辛詞在大革文化之命時,我幾乎也能全部成誦。生活經歷不僅對文藝創作是必須的,而且對文藝欣賞也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實際生活體驗,不但寫不齣真切的作品,也體會不到他人詩詞的妙處。我真正體會到蘇辛詞的妙處,是在經歷瞭反右、四清、大革文化之命的多次洗禮之後。辛詞的「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鞦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迴」(〈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似乎正是對我所經歷的時勢的描寫;「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我當時雖還未「頭白」,但「不如人意」之事也是「十常八九」;「?酒嚮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韆年調?蔗庵小閣〉)我之所以四處碰壁,也是因為不懂得「寒熱隨人」,「然然可可,萬事稱好」。蘇詞的「人有悲歡離閤,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丙辰中鞦〉)給我以安慰,事不如意,古今共歎,何必太認真呢?而〈定風波〉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迴首嚮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給我以生活下去的勇氣,「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一切都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一切真正的文學傢都是深刻的思想傢,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瞭人生哲理,充滿瞭他們對人生的思考和慨歎,蘇辛詞正是如此。
      但我自臺灣返迴大陸不到半年,就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檢查齣身患癌癥,當時我認為我隻有三、五個月的時間瞭,未必能完成此稿。故託我的研究生、留本所工作的吳洪澤幫助我完成。他注釋瞭《辛棄疾詞選》,幫我校訂瞭《蘇軾詞選》。因我的健康情況不像原來估計的那樣嚴重,在吳洪澤完成初稿後,我又對全書作瞭潤色,並撰寫瞭導言。
      我在臺灣教育界、學術界、齣版界都有不少朋友,他們對我的健康情況都很關心,故想利用這一機會報告一下我的情況。我的手術是比較成功的,手術後的化療,我也幾乎沒有反應,既無嘔吐現象,也沒有脫髮,飲食一如往常。因此,術後恢復較快,不到兩個月,我又開始讀書寫作。在這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主編的《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得以完成並齣版,還編纂齣版瞭三部論文集《北宋文學傢年譜》、《三蘇研究》、《唐宋文學研究》,補充修改完《集部要籍概說》,聯閤美、日、韓及臺灣的朋友為紀念蘇軾逝世九百週年撰寫瞭六十萬字的《蘇軾研究史》(我自己承擔的部分達四十萬字)。我手術後不到一年,從一九九九年九月起,又開始外齣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去北京三次,去蘇州、上海、南京、河北欒城各一次。我現在仍遵醫囑,每三個月作一次全麵檢查。到現在為止,情況還比較正常,朋友們暫可放心。

    曾棗莊  二○○○年九月八日

  • 蘇辛詞選序
    導言
    蘇軾詞選
    辛棄疾詞選
    附錄一:蘇辛詞總評
    附錄二:蘇辛年錶

《韆古風流:宋詞的黃金時代與詞壇雙璧》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究瞭宋代詞壇的輝煌成就,特彆是以“蘇辛”為代錶的豪放詞派的崛起及其對後世文學的深遠影響。全書以嚴謹的學術考據和生動的敘事筆觸,勾勒齣北宋中後期那個風雲激蕩、文化繁盛的時代圖景。我們不僅關注詞作本身的美學價值,更著力於解析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際遇與創作心路,力求展現宋詞藝術的復雜性和多維度性。 第一章:時代的迴響:北宋中期的文學生態 本章首先描繪瞭宋代文人階層的崛起及其在政治、社會中的獨特地位。宋詞作為“艷科”的地位逐漸被打破,士大夫們開始將對傢國天下的關懷、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融入詞作之中。重點分析瞭蘇軾橫空齣世前,詞壇上婉約派一統天下的格局,以及潛藏的審美疲勞與突破的內在需求。 詳細考察瞭儒釋道三傢思想在文人精神世界中的交織影響。蘇軾深受禪宗和道傢“曠達”思想的熏陶,這為他日後開創豪放詞風奠定瞭深厚的哲學基礎。本章通過梳理當時文壇的流派紛爭和審美取嚮,為理解蘇、辛二人如何“彆開生麵”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撐。 第二章:蘇軾:開創“以詩為詞”的境界 本章集中剖析蘇軾(蘇東坡)的文學革命。蘇軾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徹底打破瞭詞的“音律的桎梏”和“題材的局限”。 一、詩化與散文化的衝擊: 詳細論述蘇軾如何將詩歌中蘊含的哲理思辨、磅礴氣勢和散文的敘事能力引入詞中,從而拓寬瞭詞的錶現領域,使其能夠承載更宏大的主題。我們將分析《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對曆史人物的評議、對人生哲理的探討,如何實現“彆是一傢”的藝術突破。 二、曠達的人生哲學與詞風的形成: 結閤蘇軾一生屢遭貶謫的坎坷經曆,分析“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境界是如何在磨礪中形成的。重點解析其豪放詞中的“天真爛漫”與“含蓄蘊藉”的辯證統一,如何做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三、對審美趣味的重塑: 闡述蘇軾如何將“可笑”的題材(如詠物、記遊)提升到嚴肅的文學高度,他的詞作展現齣一種士大夫式的自信與灑脫,重塑瞭詞的美學標準。 第三章:辛棄疾:集大成者的英雄悲歌 本章聚焦於辛棄疾(辛幼安),探討他如何繼承並發揚瞭蘇軾開創的豪放道路,並將其推嚮瞭藝術和思想的巔峰。辛棄疾的一生是南宋偏安時期英雄主義的縮影。 一、強烈的政治抱負與詞的“用世”精神: 辛棄疾的詞作與他的政治理想密不可分。本書將細緻梳理他早年的抗金經曆與南歸後的壯誌難酬,分析其詞作中強烈的恢復中原的渴望與現實的矛盾。探討其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陽剛之氣是如何錶達其對時局的憂憤。 二、藝術手法的創新與集大成: 辛棄疾在藝術手法上更為豐富和大膽。本章將剖析他如何將典故運用得齣神入化,將口語入詞、將哲理融入敘事,以及他標誌性的“以議論入詞”的技巧。重點分析其敘事長調(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解析其如何通過場景轉換和時空對比,營造齣曆史的滄桑感。 三、矛盾的統一體: 辛棄疾的詞既有雄渾的邊塞氣象,亦不乏細膩的日常生活描寫和深沉的孤獨感。研究他詞中“醉裏挑燈看劍”的英雄末路之悲,是如何與他狂放不羈的性格形成張力的,展現齣南宋愛國知識分子的復雜心路。 第四章:雙璧的交織與文學史的定論 本章比較蘇軾與辛棄疾在豪放詞派中的異同。蘇軾是開創者,重在“意境的拓寬”和“精神的灑脫”;辛棄疾是集大成者,重在“情感的激蕩”和“技巧的錘煉”。 一、對後世的影響: 考察蘇辛二人如何共同奠定瞭宋詞審美的高峰,並對元麯的興起産生瞭間接的啓發。分析後世詞人如何學習和模仿“蘇辛體”,以及其對明清散文和戲麯文學的影響。 二、詞體成熟的標誌: 總結蘇辛時代標誌著宋詞最終脫離瞭“艷科”的附屬地位,成為與詩歌並駕齊驅的、能夠承載一切人類情感與思想的成熟文學體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宋詞研究視角,展現齣蘇軾和辛棄疾這兩位巨匠如何以其非凡的纔華和深沉的傢國情懷,塑造瞭中國文學史上最光輝的篇章之一。全書旁徵博引,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是研究宋代文學及詞學愛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對韻律和聲調有極高要求的閱讀者,對於任何詩詞作品,如果不能在腦海中自然形成那種恰到好處的音樂感,那麼它對我來說就失去瞭靈魂。我深信,詞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它對音樂性的完美契閤。因此,我非常關注選本在“音律考證”上的嚴謹程度。那些標注瞭原詞牌名、甚至對格律進行簡單說明的選本,總能讓我感到安心。這說明齣版者尊重瞭作品的本體特性,知道這些文字最初是為歌唱而生的。我希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文字,更是一份對傳統音樂美學的尊重,它能幫助我更好地體會到這些篇章在吟誦時的抑揚頓挫,那份獨屬於宋詞的曼妙與婉轉,纔是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評分

最近傢裏添瞭一位新成員,是個愛聽故事的小傢夥。我常常在想,如何纔能用最自然、最不枯燥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遞給他。這本書的裝幀和選材如果足夠精良,或許可以成為一個絕佳的媒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大人”讀物,還能具備某種啓濛的潛力——也許是某些篇章的背景故事足夠引人入勝,或許是某些意象的描繪足夠鮮活生動,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如果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能設計一些巧妙的注釋或者插圖,能讓初接觸者,尤其是年幼的讀者,能夠輕鬆地跨越理解的鴻溝,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局限於文學鑒賞層麵瞭,更上升到瞭文化傳承的高度。我希望它是一本可以“代代相傳”的書。

評分

這本詩詞集真讓人眼前一亮!光是封麵那淡雅的色調,就透著一股子沉靜悠遠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捧在手裏細細品味。我特彆喜歡他們對字體和排版的選擇,那種古典韻味十足的襯綫字體,配上閤理的留白,讀起來不僅不費眼,反而有一種與古人對話的莊重感。書頁的紙張質感也處理得相當到位,拿在手裏有份量,但翻頁時又輕柔得很,充分體現瞭齣版方對細節的考究。雖然我纔剛翻開沒幾頁,但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化氣息已經足夠把我牢牢吸引住瞭。它不像那些花哨的現代設計,而是用最樸素的方式,錶達瞭對經典最深沉的敬意,讓人感覺自己捧著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這種“內外兼修”的製作水準,絕對是加分項,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被這份誠意深深打動瞭。

評分

我最近對某個特定朝代的文學思潮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淺齣、又不失學術深度的讀物。市麵上很多相關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生僻的典故和矯揉造作的理論分析,要麼就是流於錶麵,隻做簡單的背景介紹,完全無法滿足我對細微情感波動的捕捉欲。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夠引導我,讓我自己去體會字裏行間那種時代特有的無奈與豪邁的“嚮導”。好的詞集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應該是情感的載體和曆史的切片。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心聲,讓我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次坦誠的交流,而不是被生硬的注釋和解讀所打斷。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讓讀者自己去發現美,去感受痛,去領悟那份穿越韆年的共鳴。

評分

說實話,我對很多所謂的“精選”集持保留態度,總覺得“精選”二字背後常常意味著某種程度的妥協或者迎閤大眾口味的刪減。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夠展現作者創作脈絡和風格演變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在選篇上能有足夠的膽識和深度,不要隻挑那些膾炙人口、流傳最廣的作品,而應該加入一些能夠體現作者創作高峰期或者獨特心境的“冷門佳作”。這樣的編排,纔有助於讀者建立起對這位文學大傢全麵而立體的認知。如果它能巧妙地安排不同時期的作品,形成一種敘事感,那就更妙瞭。比如,能看到早期意氣風發到後期沉鬱頓挫的轉變軌跡,那纔是真正的價值所在。我可不想隻看到一個被“臉譜化”的藝術形象,我想要的是那個有血有肉、不斷掙紮和成長的文學巨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