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師:元器件與技術

電子工程師:元器件與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電子工程
  • 元器件
  • 電路分析
  • 模擬電路
  • 數字電路
  • 嵌入式係統
  • 電力電子
  • 信號處理
  • 電子技術
  • 工程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人天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未知齣版社
ISBN:9787115421548
商品編碼:29769150820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電子工程師:元器件與技術
作者:
定價:99.0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5421548
印次: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電子學方麵的實際作指南,這些知識大多需要多年的工作實踐纔能從中總結齣來。本書的每章將就特定的主題進行討論,以便讀者理清脈絡,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如何閱讀電子元件的數據錶,如何決定微控製器的接口管腳上能連接多少個元件,如何裝配各種型號的連接器,如何降低信號接口電路上的噪聲和乾擾,如何決定模擬-數字轉換器的分辨率,不同型號的串口和網絡接口是怎樣工作的,以及怎樣使用開源工具進行電路圖繪製和PCB布局,等等。

  目錄

第1章 運動的電子  1
1.1 原子和電子  1
1.2 電荷和電流  2
1.3 基本電路中的電流  3
1.4 歐姆定律  5
1.5 功率  6
1.6 電阻  6
1.7 示例:製造分壓器  7
1.8 總結  8
第2章 緊固件和黏閤劑  9
2.1 螺釘和螺栓  9
2.1.1 螺釘和螺栓的尺  10
2.1.2 螺絲的類型  11
2.1.3 螺釘螺栓頭型  12
2.1.4 選擇螺釘和螺栓  13
2.1.5 墊圈  14
2.1.6 自攻絲螺釘  15
2.2 鉚釘  16
2.3 黏閤劑和黏閤  16
2.3.1 膠、環氧樹脂和溶劑  17
2.3.2 木材和紙材的黏閤  17
2.3.3 塑料的黏閤  18
2.3.4 金屬的黏閤  18
2.3.5 特殊用途的黏閤劑  19
2.4 總結  19
第3章 工具  20
3.1 螺絲  20
3.2 鉗子  21
3.3 剪綫鉗  21
3.4 剝綫鉗  22
3.5 壓接工具  22
3.6 套筒扳手和六角扳手  23
3.7 夾子  24
3.8 虎頭鉗  25
3.9 鏇轉工具  26
3.10 磨床  27
3.11 電鑽  27
3.12 鑽頭  28
3.13 絲錐和闆牙  29
3.14 小手鋸  29
3.15 小型電鋸  29
3.16 專業金屬加工工具  30
3.17 鑷子  31
3.18 焊接工具  31
3.19 放大鏡和顯微鏡  32
3.20 工作區  33
3.21 總結  34
第4章 工具使用方法  35
4.1 緊固件的使用  35
4.1.1 螺絲的類型和尺  35
4.1.2 自攻絲螺釘  37
4.1.3 六角凹頭緊固件和六角扳手  37
4.1.4 六角頭緊固件和套筒扳手  39
4.1.5 可調扳手  40
4.1.6 扳手  41
4.1.7 鉚釘  42
4.1.8 處理頑固的緊固件  44
4.2 焊接和拆焊  45
4.2.1 焊料的種類  45
4.2.2 焊接技術  46
4.2.3 導綫和通孔元件的拆焊  50
4.2.4 錶麵組裝焊接  51
4.2.5 錶麵組裝拆焊  53
4.3 切割  53
4.3.1 棒料和條料  53
4.3.2 片料  55
4.4 鑽孔  56
4.4.1 挑選鑽頭尺  56
4.4.2 鑽進速度  58
4.4.3 薄片料鑽孔  58
4.4.4 潤滑劑  59
4.4.5 衝壓孔和導孔  60
4.4.6 使用階梯鑽頭  60
4.4.7 鑽孔時的常見問題  60
4.4.8 絲錐和闆牙  61
4.5 改造切割  65
4.5.1 珠寶手鋸  65
4.5.2 鏇轉工具  65
4.6 總結  67
第5章 電源  68
5.1 電池  68
5.1.1 電池的封裝  68
5.1.2 原電池  69
5.1.3 蓄電池  71
5.1.4 小型紐扣電池  72
5.1.5 電池儲存注意事項  73
5.1.6 電池的使用  74
5.1.7 電池電路  75
5.1.8 電池的選擇  76
5.2 供電技術  77
5.2.1 壁插式直流電源  78
5.2.2 工作颱直流電源  79
5.2.3 模塊化和內嵌式直流電源  79
5.3 光電電源  80
5.4 保險絲和斷路器  81
5.4.1 保險絲  82
5.4.2 斷路器  83
5.5 總結  83
第6章 開關  85
6.1 單開關,多電路  85
6.2 開關的類型  86
6.2.1 撥動開關  87
6.2.2 搖杆開關  87
6.2.3 滑動開關  88
6.2.4 鏇轉開關  88
6.2.5 按鈕開關  89
6.2.6 快動開關  89
6.3 滑動開關和鏇轉開關電路  89
6.4 開關選擇標準  90
6.5 開關使用警告  91
6.6 總結  91
第7章 連接器和接綫  92
7.1 導綫和電纜  92
7.1.1 導綫尺  93
7.1.2 絕緣  94

  編輯

為瞭能夠製作齣一些有趣的電子器件,或創造性地改進已有器件,需要瞭解多少電子學知識呢?如果沒有電子學基礎,但是想自己動手製作電子設備,如何入手呢?

本書正是為有以上需求的讀者準備的,介紹瞭電子元器件、技術和工具的方方麵麵,而這些知識通常需要多年經驗積纍纔能得到。即使是使用過電子産品或具有電子學理論背景的讀者,也能在本書中受益匪淺。

 

通過本書,你將學到:

閱讀並理解電子元器件的數據錶;

電子學中常用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確定微控製器接口管腳上連接的元件數量;

選擇閤適的電源、開關、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

挑選和裝配各種類型的連接器;

不同型號的串行端口和網絡接口的工作原理;

使用開源工具繪製電路圖和PCB布局;

測試和封裝。
 

  媒體評論
“信息多,內容新……是目前市場上數一數二的通識電子學參考書。”——Amazon讀者評論





《數字時代的信息洪流: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藝術》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如潮水般湧來,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理解世界、做齣決策的方式。從經濟市場的波動到科學研究的突破,從社交媒體的互動到城市交通的優化,無不依賴於對海量數據的精準捕獲、有效分析和智能處理。《數字時代的信息洪流: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藝術》一書,正是為您量身打造的導航圖,它將帶領您穿越這片浩瀚的數據海洋,掌握駕馭信息的關鍵技能,解鎖數據背後的無限可能。 本書並非淺嘗輒止地羅列各種工具和技術,而是深入探討瞭數據分析與處理的哲學思想、核心原理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之道。我們認為,數據本身隻是原始素材,真正的價值在於通過科學的方法將其轉化為有意義的洞察。因此,本書的重點在於培養讀者“數據思維”,讓您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抽絲剝繭,發現規律,預測趨勢,並最終驅動創新。 第一部分:數據分析的基石——理解數據的本質 在開始任何分析之前,理解我們所麵對的數據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從數據來源、數據類型、數據結構等方麵入手,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的基礎。 數據的生命周期: 我們將追溯數據從産生、收集、存儲、處理到最終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理解這一過程有助於我們識彆潛在的數據質量問題,並優化數據采集策略。 數據的多樣性: 從結構化數據(如數據庫中的錶格)到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再到半結構化數據(如XML、JSON),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數據類型的特點、優劣勢以及適用的處理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理解和處理不同類型數據中的信息。 數據的質量與清洗: “垃圾進,垃圾齣”是數據分析的鐵律。本部分將花費大量篇幅講解數據質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識彆和處理缺失值、異常值、重復值、不一緻數據等常見問題。我們將介紹各種數據清洗技術,如插補、平滑、去重、標準化等,並提供實際案例演示。 數據的錶示與可視化: 數據本身的形態往往難以直觀理解。本書將介紹如何將數據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形式,包括各種圖錶類型(如散點圖、摺綫圖、柱狀圖、餅圖、箱綫圖、熱力圖等)的選擇與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可視化揭示數據的潛在模式和關係。我們將強調“好的可視化”應具備的原則,並探討交互式可視化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數據分析的核心——洞察數據中的規律 掌握瞭數據的基礎,我們便可以進入數據分析的核心階段——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本部分將涵蓋統計學基礎、機器學習入門以及各種經典的數據分析模型。 統計學在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本部分將迴顧並深化統計學在數據分析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講解描述性統計(均值、中位數、方差、標準差、百分位數等)如何幫助我們總結數據的基本特徵,以及推斷性統計(假設檢驗、置信區間)如何幫助我們從樣本數據推斷整體情況。我們將重點關注統計學在A/B測試、異常檢測等場景中的實際應用。 機器學習的入門與實踐: 機器學習是現代數據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包括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我們將重點講解一些常用的機器學習算法,如綫性迴歸、邏輯迴歸、決策樹、支持嚮量機(SVM)、K-均值聚類等,並提供代碼示例,展示如何使用這些算法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性數據分析(EDA): EDA是數據分析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能夠幫助我們初步瞭解數據,發現潛在的變量關係,並形成初步的假設。本書將引導讀者掌握係統性的EDA流程,包括但不限於相關性分析、分組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 數據建模與評估: 建立模型是數據分析的最終目的之一,但模型的選擇和評估同樣重要。我們將討論如何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閤適的模型,並介紹各種模型評估指標(如準確率、精確率、召迴率、F1分數、均方誤差等),以及如何避免過擬閤和欠擬閤。 第三部分:數據處理的利器——高效處理海量數據 麵對日益增長的數據量,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成為關鍵。本部分將介紹常用的數據處理技術和工具,幫助您構建強大的數據處理流程。 數據預處理與特徵工程: 在模型訓練之前,對數據進行有效的預處理和特徵工程至關重要。我們將講解如何進行特徵選擇、特徵提取、特徵轉換(如歸一化、標準化、獨熱編碼等),以及如何創建新的、更有信息量的特徵,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大數據處理技術簡介: 隨著數據規模的指數級增長,傳統的單機處理方式已難以勝任。本書將為您介紹大數據處理的基本概念,如分布式計算、Hadoop生態係統(HDFS, MapReduce, Spark)等,並簡要說明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計算。 數據庫與SQL: 關係型數據庫和SQL語言仍然是數據管理和提取的基礎。本書將為您提供SQL查詢的全麵指南,涵蓋數據查詢、數據過濾、數據聚閤、多錶連接等常用操作,幫助您高效地從數據庫中提取所需數據。 數據管道(Data Pipeline)的構建: 實際的數據分析項目往往涉及多個步驟,從數據攝取、清洗、轉換到模型訓練和部署,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管道。本書將探討如何設計和構建健壯的數據管道,以自動化數據處理流程,提高效率和可維護性。 第四部分:數據分析的應用場景——驅動業務與創新的力量 理論知識最終要落到實踐。本部分將通過一係列貼近實際的應用場景,展示數據分析和處理如何在各個領域發揮關鍵作用,驅動業務增長和技術創新。 商業智能與市場分析: 如何利用數據瞭解客戶行為、優化營銷策略、預測銷售趨勢?本書將探討商業智能(BI)工具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市場細分、客戶畫像、銷售預測等。 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與量化投資: 數據分析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包括信用評分、欺詐檢測、交易策略製定等。本書將介紹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和模型。 醫療健康的數據驅動: 從疾病預測、藥物研發到個性化醫療,數據分析正在深刻地改變醫療健康行業。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醫療數據進行疾病診斷、健康監測和公共衛生管理。 互聯網行業的個性化推薦與用戶體驗優化: 互聯網巨頭之所以能提供如此貼心的服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本書將解析推薦係統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用戶行為數據優化産品設計和用戶體驗。 科研領域的探索與發現: 在科學研究中,海量實驗數據需要被高效處理和分析,以發現新的規律和理論。本書將展示數據分析在天文學、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的應用案例。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數據分析的理論知識,更強調實際操作。書中包含大量的代碼示例(使用Python等主流語言)和實戰案例,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內容從基礎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高級技術,確保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輕鬆掌握。 注重“思維”的培養: 除瞭教授工具和方法,本書更緻力於培養讀者的“數據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沿技術的視野: 盡管深入基礎,本書也會適時提及並展望數據分析領域的新興技術和發展趨勢。 《數字時代的信息洪流: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藝術》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數據世界的大門。無論您是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從業者,還是渴望掌握未來趨勢的學生,亦或是對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充滿好奇的探索者,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夥伴。讓我們一起,用數據洞察未來,用分析創造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書的文風和編排方式也讓人感到睏惑。如果目標讀者是剛入行的工程師,那麼內容應該以清晰、模塊化的方式呈現,每章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隨堂練習或思考題來鞏固理解。如果目標讀者是資深專傢,那麼它應該專注於探討行業標準的變化、最新規範的解讀,以及跨學科的集成趨勢,比如軟件定義無綫電(SDR)中的前端設計挑戰。遺憾的是,這本書似乎卡在瞭一個中間地帶,文字處理得略顯囉嗦,缺乏學術論文的精確性,又沒有工程手冊的直觀性。圖錶的質量普遍不高,很多關鍵的波形圖或規格麯綫看起來像是直接從老舊的資料中復製而來,缺乏必要的注釋和現代化的標注。這種缺乏投入和專業打磨的感覺,讓讀者很難對其內容産生足夠的信任感,特彆是在處理涉及安全或高可靠性的應用時,工程師對資料的嚴謹性要求是極高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本經過現代編輯和校對流程精心打磨的作品,而不是一本內容陳舊、視覺體驗欠佳的資料匯編。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走進一個裝修華麗但內部空無一物的展覽館。我本指望能夠深入理解那些推動現代電子技術進步的關鍵“技術”層麵,比如高頻電路設計中的阻抗匹配技巧、電源管理IC(PMIC)的拓撲結構選擇,或是微控製器(MCU)的外設驅動優化策略。電子工程師的工作核心,很大程度上在於解決復雜係統的集成與優化問題,這需要對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有深刻的理解。我期望書中能提供實用的仿真工具(如SPICE模型的高級應用)的指導,或者至少是關於如何通過設計布局來規避電磁乾擾(EMI)問題的詳細案例分析。然而,此書在這些“技術”的闡述上顯得極為膚淺和抽象,仿佛在描述一種理想化的、不存在於真實噪聲環境中的電路模型。它沒有教會我如何去“調試”一個實際的PCB闆,也沒有展示如何在麵對實際生産中的良率問題時,從元器件層麵進行追溯和改進。這種缺乏實踐深度和前沿技術視野的敘述,讓這本書在專業領域內的參考價值大打摺扣。

評分

這本《電子工程師:元器件與技術》的標題著實吸引瞭我,因為我對電子工程領域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構成現代電子設備基石的基礎元器件。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時,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與我預期不符的“空洞感”。我原本期待能看到對各種電容、電阻、電感以及更復雜的半導體器件——比如MOSFET、IGBT的工作原理、選型指南和實際應用案例的深入剖析。我希望書中能詳盡地介紹不同封裝(如SMD與通孔)、不同工藝(如薄膜電阻與繞綫電阻)之間的性能差異,以及如何在復雜的電路設計中根據功耗、頻率響應和溫度漂移做齣最優選擇。但這本書似乎避開瞭這些硬核的工程細節,更多地停留在非常錶層的介紹上,讓人覺得像是在閱讀一本麵嚮初學者的、甚至有些過時的概述手冊。對於一個已經具備一定電子學基礎的工程師來說,這些信息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增值價值,更彆提那些涉及新材料、新技術的深入討論,比如GaN或SiC器件的最新發展趨勢,這些在當前的電子行業中至關重要。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平淡,像是在瀏覽一本電子元件的“目錄”而非“教科書”。

評分

對我而言,一本優秀的工程參考書必須具備清晰的邏輯結構和高度的可操作性。我希望《電子工程師:元器件與技術》能夠提供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路徑。比如,如果它探討瞭電感器的飽和電流和直流電阻(DCR)的關係,我希望緊接著能看到不同鐵氧體磁芯材料在特定頻率下的磁導率麯綫,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參數來選擇最適閤濾波或開關電源應用的電感。書中若是涉及瞭電容器的等效串聯電阻(ESR)和等效串聯電感(ESL),我更希望看到它們在不同溫度和老化條件下性能衰減的模型,以及如何使用特定類型的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來應對高頻去耦的挑戰。但這本書似乎隻是羅列瞭概念,卻未能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點編織成一張嚴謹的、可用於設計決策的知識網絡。我讀完後,感覺自己仍然需要迴到數據手冊和更專業的文獻中去尋找那些真正能指導我解決工程難題的具體數值和設計規範。這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導論”,而不是一本“工程師”級彆的參考工具書。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未能抓住“元器件與技術”這個主題的核心精髓。一個電子工程師需要的不僅僅是知道某個元器件叫什麼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在特定工作環境下,該元器件的行為邊界在哪裏,以及當它失效或性能下降時,係統會如何錶現。例如,在討論傳感器接口時,如何選擇閤適的緩衝器和濾波器來處理微弱信號,抑製環境噪聲,這纔是“技術”的體現。我期待看到關於噪聲分析、失真度計算,以及如何設計一個健壯的信號鏈的深入討論。這本書似乎更熱衷於描述元器件的“功能”而不是它們的“極限”。當我在設計一個高精度、低功耗的係統時,我需要的是那些關於閾值電壓的微小變化、功耗的納瓦級優化、以及壽命預測模型的信息,而這些,在這本書裏幾乎是找不到的。它提供的是一個“是什麼”的清單,而非一個“如何做”的藍圖,這對於追求卓越性能的工程師而言,價值實在有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