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选集(第四卷,32开)
定价:21.00元
作者: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100092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1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目录
第三次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在挑动内战(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的两个电报(一九四五年八月)
 一、八月十三日的电报
 二、八月十六日的电报
 评发言人谈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评的通知(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关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
 国民党进攻的真相(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五日)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目标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一九四六年四月)
 以自卫战争粉碎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
 美国“调解”真相和中战前途(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三个月总结(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 
 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一九四六年十一日、一九四七年四月)
 一、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指示
 二、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五日)
 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九四七四月十五日)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九四八年一月十八日)
 一 党内反对错误倾向问题
 二 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中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
 三 关于政权问题
 四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和被的关系问题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一九四八年二月三日)
 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一日)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五日)
 关于工商业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一九四八年三月一日)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
 关于情况的通报(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一九四八年四月八日)
 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九月、十月)
 一 九月七日的电报
 二 十月十日的电报
 关于健全党委制(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
 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评战犯求和(一九四九年一月四日)
 中央关于时局的声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
 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重新
 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
 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一九四九年二月八日)
 四分五裂的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五日)
 国民党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
 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八日)
 在中国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南京向何处去?(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
 论人民民主(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
 别了,司徒雷登(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友谊”,还是侵略?(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日)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六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不是一个历史科班出身的读者,一开始对阅读这类带有浓厚时代烙印的文献,抱持着一种敬畏却也有些许距离感的态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那种特定历史时期下,对真理和正道不懈追求的艰辛与坚定。书中的论述,虽然使用了当时特有的政治语言和概念,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人性、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却是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与其说我在阅读历史文献,不如说我正在与一位智慧的前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学习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锚定核心价值,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变革。这中间的权衡取舍和审慎判断,是现代人最需要汲取的重要一课。
评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中对于策略和方法论的论述,简直像一本精心绘制的行动指南。我注意到其中关于组织建设和思想动员的章节,其精辟之处在于,它不仅指出了“做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必须这么做”以及“如何在具体情境下操作”。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层层递进,使得理论脱离了空谈的境地,变得触手可及。我尝试将其中某个关于群众路线的阐述,应用到我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型项目团队管理上,发现其核心原则具有惊人的普适性和有效性。这种跨越时代的指导意义,是真正衡量一部著作价值的关键标尺,它让读者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方法论的实践者。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必须提及一点,那就是它对“辩证思维”的训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书中频繁出现对立面的分析、对矛盾的揭示以及在复杂情况下如何找到主要矛盾的论断。这迫使读者在吸收知识点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一种批判性、动态性的视角,拒绝接受任何被过度简化的结论。举个例子,书中对某种经济政策的分析,绝非单线评价,而是立体地展示了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在的风险点,让人体会到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这种思维上的“拉伸和拓展”,比单纯的知识输入,对心智成长的价值要高得多。它让你学会看透表象,直达本质。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思想的密度和力度。它不是那种轻轻松松就能一扫而过的读物,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打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现实考量。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啃下了前几篇的导论部分,感觉每读完一个小节,都得停下来,走到窗边,让思绪整理一下,那种对宏大叙事和深刻洞察力的捕捉,需要极大的精神投入。说实话,阅读过程偶尔会让人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但这恰恰是优秀理论著作的魅力所在——它强迫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去构建一个更广阔、更具穿透力的认知框架。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迷宫,你得拿出地图,小心翼翼地探寻前路。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讲究的,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摸上去有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字体排版也很有章法,虽然是32开本,拿在手里却不觉得轻飘,有一种物有所值的踏实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油墨印得非常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特别留意了目录和索引部分,编排得相当细致,章节间的逻辑过渡清晰可见,这对于系统学习理论是极为重要的。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本身能否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单从物理层面上讲,这套书的制作水平无疑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献应有的尊重和匠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