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
定价:98.00元
作者:郜亮亮 马翠萍 曾俊霞 王宾 李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31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1990~2015年,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半”(千年发展目标)和“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宏观统计数据,首先对中国在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状况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对中国在粮食安全层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等五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的进展,*后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
目录
章 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总体情况/001
节 从MDGs到SDGs:目标的延续和升级/001
第二节 中国在“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上的基本成就/008
第三节 中国在“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上的重要经验/030
第四节 中国进一步落实“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主要举措/037
第二章 中国消除饥饿的基本情况/046
节 全球消除饥饿基本情况/047
第二节 中国消除饥饿进展/051
第三节 中国消除饥饿对世界的贡献/057
第三章 中国改善营养的基本情况/059
节 中国改善营养的基本成就/059
第二节 中国改善营养的主要经验/072
第三节 中国改善营养面临的挑战/082
第四章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092
节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092
第二节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099
第五章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效率驱动及合理举措/113
节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特征/113
第二节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127
第三节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危机与挑战/143
第六章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践探索/151
节 中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152
第二节 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与完善/161
第三节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172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及变迁/199
第五节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农业技术进步/211
第七章 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221
节 中国农产品市场及政策/221
第二节 中国农产品贸易及政策/247
参考文献/268
索 引/278
作者介绍
郜亮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农地流转、农业农村人才。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经济学(季刊)》、《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农村观察》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 部。马翠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地流转、生态资源与环境、农产品贸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都极具吸引力,让我对中国农业发展领域的前沿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粮食安全”的论述非常全面,不仅仅停留在产量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粮食的质量、安全、以及分配等问题,这让我对当前中国在确保粮食供应方面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书中对“消除饥饿”的探讨,可能也触及到了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城乡差距、以及农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这使得该书的研究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改善营养”的关注,让我看到中国农业不仅仅是满足温饱,更是在朝着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方向发展。这可能意味着书中会涉及到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包括农产品结构的优化、膳食指南的推广、以及营养教育的重要性等等。我个人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如何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来为民众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食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关注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作者是郜亮亮、马翠萍、曾俊霞、王宾、李越。 这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应该非常扎实,很有研究价值。我平时对农业发展、食品供应这些领域一直很关注,尤其是涉及到国家民生根本的粮食问题。这本书的副标题“基于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直接点出了几个非常关键且相互关联的核心议题,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分析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技术进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它应该也会探讨如何通过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来消除饥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质量和可及性。而“改善营养”这一点则更进一步,意味着书中可能会触及到食物结构、膳食多样性以及如何让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获得有营养的食物,这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我个人比较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中国各地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书中大概率会讨论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生产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生态的书籍,这点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对现实问题产生启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当下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比如小农经济的转型、年轻劳动力外流、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等。书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阐释,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本身,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管理,以及如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关于“改善营养”的部分,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最新数据和分析,以及农业如何能够通过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食物来改善公众健康。比如,是否能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广健康的饮食习惯,甚至研究如何利用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既有宏观的战略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探索,让我对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时,我被其中关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的研究深深吸引。书中可能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模式,以及科技创新、机械化水平、良种推广等因素对产量增长的贡献。这让我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能够养活庞大人口的巨大成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对“消除饥饿”的讨论,可能超越了简单的“吃饱”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吃得好”以及食物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这可能意味着书中会分析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在获取优质食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相关政策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状况。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改善营养”的部分,是否会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比如如何推广更健康的膳食结构,如何减少食物浪费,以及如何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从而提高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营养摄入水平。我对书中可能提到的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农村电商等内容抱有浓厚兴趣,因为这些都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可能对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从书中的一些章节可以看出,作者们显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文献,这使得书中的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中国农业政策演变的部分印象深刻,它清晰地梳理了不同时期政府在粮食生产、农村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局限于简单的产量数字,而是从供给、需求、可及性、稳定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阐释,这对于理解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而关于“消除饥饿”,书中可能还涉及到了贫困、收入不平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并分析了农业发展如何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支撑。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们似乎并没有回避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比如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等,并且尝试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