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基於糧食安全、消除飢餓和改善營養
定價:98.00元
作者:郜亮亮 馬翠萍 曾俊霞 王賓 李越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31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1990~2015年,將飢餓人口的比例減半”(韆年發展目標)和“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為研究對象,利用宏觀統計數據,首先對中國在消除飢餓和改善營養狀況方麵取得的進展進行瞭定量分析,然後對中國在糧食安全層麵取得的進展進行瞭定量分析,並從農業生産基本條件等五個方麵展現瞭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取得的進展,*後對中國農産品市場及貿易政策的基本情況進行瞭總結梳理。
目錄
章 中國落實韆年發展目標的總體情況/001
節 從MDGs到SDGs:目標的延續和升級/001
第二節 中國在“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上的基本成就/008
第三節 中國在“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上的重要經驗/030
第四節 中國進一步落實“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的主要舉措/037
第二章 中國消除飢餓的基本情況/046
節 全球消除飢餓基本情況/047
第二節 中國消除飢餓進展/051
第三節 中國消除飢餓對世界的貢獻/057
第三章 中國改善營養的基本情況/059
節 中國改善營養的基本成就/059
第二節 中國改善營養的主要經驗/072
第三節 中國改善營養麵臨的挑戰/082
第四章 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實踐/092
節 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及戰略意義/092
第二節 中國糧食安全的現狀分析/099
第五章 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經驗:效率驅動及閤理舉措/113
節 中國糧食生産效率特徵/113
第二節 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舉措/127
第三節 中國糧食安全麵臨的危機與挑戰/143
第六章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實踐探索/151
節 中國農業生産基本條件/152
第二節 農村要素市場的發育與完善/161
第三節 新型農業經營體係的發展/172
第四節 中國農業發展方式及變遷/199
第五節 農業科技體製改革與農業技術進步/211
第七章 中國農産品市場及貿易政策/221
節 中國農産品市場及政策/221
第二節 中國農産品貿易及政策/247
參考文獻/268
索 引/278
作者介紹
郜亮亮,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土地製度、農地流轉、農業農村人纔。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經濟學(季刊)》、《中國農村經濟》和《中國農村觀察》等期刊發錶多篇學術論文;齣版專著1 部。馬翠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農地流轉、生態資源與環境、農産品貿易。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叫《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基於糧食安全、消除飢餓和改善營養》,作者是郜亮亮、馬翠萍、曾俊霞、王賓、李越。 這次偶然的機會在書店看到瞭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應該非常紮實,很有研究價值。我平時對農業發展、食品供應這些領域一直很關注,尤其是涉及到國傢民生根本的糧食問題。這本書的副標題“基於糧食安全、消除飢餓和改善營養”,直接點齣瞭幾個非常關鍵且相互關聯的核心議題,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分析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麵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挑戰,比如土地利用、技術進步、氣候變化等方麵的影響。同時,它應該也會探討如何通過可持續的農業實踐來消除飢餓,不僅僅是數量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質量和可及性。而“改善營養”這一點則更進一步,意味著書中可能會觸及到食物結構、膳食多樣性以及如何讓更廣泛的人群,特彆是弱勢群體,獲得有營養的食物,這對於提升國民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我個人比較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展示中國各地在這些方麵的成功經驗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此外,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書中大概率會討論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農業生態係統的健康,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生産的讀物,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平衡發展與生態的書籍,這點讓我覺得非常有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和副標題都極具吸引力,讓我對中國農業發展領域的前沿研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糧食安全”的論述非常全麵,不僅僅停留在産量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糧食的質量、安全、以及分配等問題,這讓我對當前中國在確保糧食供應方麵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同時,書中對“消除飢餓”的探討,可能也觸及到瞭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因素,比如農村地區的貧睏問題、城鄉差距、以及農業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這使得該書的研究具有瞭更強的現實意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改善營養”的關注,讓我看到中國農業不僅僅是滿足溫飽,更是在朝著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方嚮發展。這可能意味著書中會涉及到一個非常廣泛的話題,包括農産品結構的優化、膳食指南的推廣、以及營養教育的重要性等等。我個人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或者通過案例分析來展示如何通過發展綠色、有機、可持續的農業模式,來為民眾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食物。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關注中國農業發展方嚮的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的窗口。
評分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某些章節時,我被其中關於中國糧食生産效率提升的研究深深吸引。書中可能詳細分析瞭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生産模式,以及科技創新、機械化水平、良種推廣等因素對産量增長的貢獻。這讓我對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裏能夠養活龐大人口的巨大成就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我也注意到書中對“消除飢餓”的討論,可能超越瞭簡單的“吃飽”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吃得好”以及食物的可及性和可獲得性。這可能意味著書中會分析農村貧睏人口、城市低收入傢庭等群體在獲取優質食物方麵所麵臨的挑戰,以及農業和相關政策如何能夠幫助他們改善狀況。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改善營養”的部分,是否會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議,比如如何推廣更健康的膳食結構,如何減少食物浪費,以及如何通過農業産業的發展來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轉型,從而提高居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和營養攝入水平。我對書中可能提到的關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産業鏈延伸、以及農村電商等內容抱有濃厚興趣,因為這些都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也可能對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營養改善問題起到關鍵作用。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學術著作,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甚至對現實問題産生啓示。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不禁聯想到當下中國農村麵臨的一些現實睏境,比如小農經濟的轉型、年輕勞動力外流、傳統村落的保護等等。書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闡釋,可能不僅僅局限於糧食生産本身,而是延伸到瞭整個農業生態係統,包括土壤健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管理,以及如何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麵的協同努力。關於“改善營養”的部分,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中國居民營養狀況的最新數據和分析,以及農業如何能夠通過提供更多樣化、更高質量的食物來改善公眾健康。比如,是否能鼓勵發展特色農産品,推廣健康的飲食習慣,甚至研究如何利用農業技術來提高農産品的營養價值。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既有宏觀的戰略思考,又有微觀的實踐探索,讓我對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所吸引。從書中的一些章節可以看齣,作者們顯然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並且引用瞭大量的國內外學術文獻,這使得書中的論點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中國農業政策演變的部分印象深刻,它清晰地梳理瞭不同時期政府在糧食生産、農村改革等方麵的政策導嚮,以及這些政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書中對“糧食安全”的定義和衡量標準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它不局限於簡單的産量數字,而是從供給、需求、可及性、穩定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瞭闡釋,這對於理解糧食安全問題的復雜性非常有幫助。而關於“消除飢餓”,書中可能還涉及到瞭貧睏、收入不平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一係列社會經濟因素,並分析瞭農業發展如何能夠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支撐。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們似乎並沒有迴避中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矛盾和結構性問題,比如耕地麵積減少、水資源短缺、農業麵源汙染等,並且嘗試提齣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清晰,條理分明,即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相對容易地理解其中的核心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