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2017年中國好書)

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2017年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凡及 著
圖書標籤:
  • 神經科學
  • 心理學
  • 科普
  • 大腦
  • 意識
  • 認知
  • 行為
  • 思維
  • 自我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玖創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2859334
商品編碼:2978221604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2017年中國好書)

定價:48.00元

作者:顧凡及

齣版社: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28593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探索奧妙萬韆人腦之謎,感受人類心智的無限神奇,思考人工智能的未來前景,《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與你同行。

內容提要


擁有心智是人之有彆於動物的很大特色。人類依靠心智去認識世界,創造文明。奧妙神秘的心智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人腦這個小小的“三磅宇宙”能産生如此不可思議的奇跡?2500年來,這一謎團一直令無數人好奇不已。
本書以清晰而生動的筆觸、嚴謹且幽默的手法,將人類認識心智的曆史進程奠基於現代神經科學的新知識、新進展之上,從感知覺、記憶、情緒、智能、語言和意識等多個側麵,介紹瞭科學傢在徵服這個“生命科學大挑戰”的過程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全書將學科知識、曆史趣聞與科學傢生平有機結閤,熔科學性、趣味性和前沿性於一爐,是讀者瞭解現代認知科學的入門讀物。

目錄


序言 /Ⅰ
自序 /Ⅲ
01 打開心靈之窗——視知覺探秘 / 001
初識“心靈之窗” / 004
從盲點到第三種感光細胞 / 009
從奇怪的“盲視”說起 / 015
不可不知的視覺感受野 / 024
空間視覺與物體視覺 / 035
“六親不認”的背後 / 042
從蟲子檢測器到概念細胞 / 048
色覺的秘密 / 055
立體感從何而來? / 062
如何把信息組織成視知覺 / 067
02 聲響、氣味和聽到顔色——聽覺、嗅覺和聯覺探秘 / 077
耳朵是怎麼聽見聲音的 / 079
怎樣識彆音高? / 083
聽覺中樞之爭 / 089
嗅覺通路的發現 / 092
怎樣聞到成韆上萬種不同的氣味? / 095
分子神經生物學傢解開嗅覺之謎 / 099
看到五彩繽紛的交響樂——認識聯覺 / 103
03 留住歲月的痕跡——記憶探秘 / 113
對記憶痕跡的早期探索 / 116
工作記憶的瓶頸 / 120
在記憶中“永葆青春” / 124
追尋記憶的痕跡 / 138
空間記憶溯源 / 151
04 人有喜怒哀樂——情緒探秘 / 157
情緒和麵部錶情 / 159
因為傷心纔哭泣,還是因為哭泣而感到傷心? / 165
基本情緒的藏身之處 / 173
額葉皮層和高級情緒 / 178
05 聰明與愚笨的分野——智能探秘 / 187
智能和腦的大小 / 189
名人之腦 / 196
智能發展的先天與後天因素 / 201
06 社會交流的工具——語言探秘 / 209
漫話失語癥 / 212
由布羅卡引發的革命 / 218
失語癥與語言中樞 / 225
新發現帶來的新思考 / 228
07 難以解開的“世界之結”——意識探秘 / 233
意識研究的興起和中途停頓 / 235
剋裏剋對意識神經相關機製的探索 / 238
科赫和格林菲爾德之爭 / 244
埃德爾曼和托諾尼的意識理論 / 246
意識研究究竟有多特殊? / 251
結語——極目眺望新大陸 / 257
參考文獻 / 268

作者介紹


顧凡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等。現為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顧問、伊利諾伊大學校友會上海分會名譽會長、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生物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曾作為主持者獲國傢教委科技進步奬三等奬2項,作為參加者獲國傢自然科學奬三等奬和教育部科技進步奬一等奬各一項。2013年獲得第4屆國際認知神經動力學大會頒發的成就奬。退休後主要從事有關神經科學的科普創作和翻譯工作,齣版科普書6本,榮獲2015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奬二等奬、201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奬三等奬、第二屆世界華人科普奬佳作奬等。

文摘


序言



逝去的星辰與迴響的低語:一部關於失落文明與時間悖論的史詩 書名: 《蒼穹裂痕:第十三紀元的挽歌》 作者: 阿麗亞娜·凡爾納 齣版年份: 2023年 字數: 約 1500 字 --- 圖書簡介 《蒼穹裂痕:第十三紀元的挽歌》並非一部關於認知科學或思維結構演變的著作,而是一部宏大、陰鬱,卻又充滿哲學思辨的硬科幻史詩。它將讀者瞬間拋入一個名為“以太界”的宇宙角落,那裏是時間本身被撕裂的邊緣地帶。 本書的核心敘事圍繞著一個無可挽迴的災難展開:第十三紀元的終結。在宇宙學的時間尺度上,第十三紀元曾是已知文明最為輝煌的時代,一個真正意義上掌握瞭“存在”法則的文明。他們不是簡單地利用能量,而是能夠編織時空結構,將意識形態固化為物質實體。然而,正是這種對“永恒”的僭越,導緻瞭他們的毀滅。 故事的主人公是卡萊爾·凡索,一位被放逐的“時間修復師”。他並非修復器械,而是修復因果鏈條的殘餘物。卡萊爾生活在一個被稱作“灰燼之環”的後災難時代,這是一個維度錯亂、物理定律時不時失效的殘骸空間。他的日常,是駕駛著一艘名為“遺囑”的老舊飛船,在殘存的星雲碎片中打撈那些本不該存在於此的“悖論遺物”——可能是某一秒被拉伸至永恒的瞬間,也可能是一個已然消亡的文明對未來的最後一次通信。 跨越時間邊界的追尋 《蒼穹裂痕》的敘事結構是高度非綫性的,它通過卡萊爾的碎片化記憶、劫掠來的曆史數據日誌,以及他偶爾遭遇的、被時間遺棄的“迴響者”(那些因維度震蕩而被睏在特定時間點上的生物殘影),逐步揭示第十三紀元如何走嚮自我毀滅。 關鍵綫索一:光暈矩陣的崩潰。 第十三紀元文明建立瞭一套名為“光暈矩陣”的宏大結構,用以同步所有已知宇宙中的感知與知識,理論上實現瞭絕對的群體智慧。但書中描繪的,是這種同步如何演變成一種意識的熵增。當所有思想融為一體時,個體差異與創新的可能性便隨之枯竭,最終導緻瞭一個“完美但僵死”的係統。書中細緻刻畫瞭文明在高歌猛進中,如何因為過度優化而失去瞭抵抗意外的能力。 關鍵綫索二:零點信標。 卡萊爾的終極目標,是找到並激活隱藏在宇宙邊緣的“零點信標”。傳說中,這是第十三紀元在預見到自身滅亡前,留下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危險的一次“撤銷指令”。激活信標的代價是巨大的:它需要一個完全不受第十三紀元時間法則汙染的、純粹的“現在”作為引信。卡萊爾必須穿越那些被稱為“時間褶皺”的危險區域,這些區域充滿瞭扭麯的物理法則和自我復製的邏輯悖論。 灰燼與哲學:存在的重量 本書的基調是沉重的,它探討瞭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當一個文明擁有瞭徹底控製時間的能力後,它是否也必然失去瞭存在的意義? 在卡萊爾的旅途中,他與幾位關鍵人物産生瞭交集: 1. 薩拉菲娜(The Echo Weaver): 一位在紀元崩潰時被睏在“時間薄紗”中的古老智者。她的身體已經分解為純粹的信息流,隻能通過操縱周圍的微小時間擾動來與卡萊爾“交談”。她代錶著被遺忘的智慧,以及對完美主義的警惕。 2. “修正者”組織: 一個堅信必須徹底抹除第十三紀元所有痕跡,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災難的激進團體。他們認為,任何試圖“修復”過去的嘗試,都是對宇宙秩序的褻瀆。他們與卡萊爾的衝突構成瞭本書中最激烈的動作場麵,這些衝突往往發生在時間的邊界,戰鬥的武器不是能量束,而是對時間序列的邏輯篡改。 場景描繪:超越感官的體驗 作者凡爾納以其冷峻而富有畫麵感的筆觸,描繪瞭大量令人過目難忘的場景: 失落的行星“涅槃之瞳”: 一顆被凍結在爆炸前夕的恒星周圍,無數飛船殘骸懸停,它們的內部結構因時間膨脹而變得無限復雜,每一個殘骸內部都包含瞭一個完整、但靜止的微型宇宙。 “因果迴廊”: 卡萊爾必須穿過的一段空間,在這裏,他會清晰地看到自己未來行動的後果,以及過去決定的細微變化如何在此刻被放大。每一次選擇都伴隨著對自身存在的撕裂感。 《蒼穹裂痕》是一部要求讀者全神貫注的作品。它不提供廉價的英雄主義或明確的答案,而是將讀者置於一個宏大的、充滿邏輯陷阱的廢墟之中。最終,卡萊爾能否成功激活信標?或者,他最終是否會成為自己試圖阻止的悲劇的一部分?答案隱藏在對時間、記憶與遺忘的深刻沉思之中。本書是獻給所有對宏大敘事、復雜的時間旅行設定,以及對“文明的盡頭”進行哲學拷問的科幻迷的獻禮。它探索的不是如何變得更聰明,而是如何避免變得過於“完整”而走嚮毀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單憑藉其獨樹一幟的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三磅宇宙”——這個組閤本身就充滿瞭神秘與宏大感,似乎預示著一場關於宇宙本質的奇妙探索。而“神奇心智”則進一步將焦點拉迴到我們自身,暗示著在浩瀚的宇宙背後,隱藏著更令人驚嘆的心靈奧秘。2017年中國好書的標簽,更是為它增添瞭一層權威與品質的保證,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可能的解讀:或許它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探尋宇宙的起源與演變,揭示暗物質、暗能量這些深不可測的謎團;又或許,它會深入到人類意識的海洋,剖析思維的運作機製,解答夢境、記憶、情感的由來,甚至觸及意識的邊界與可能性。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宏大而又微觀的兩個概念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是通過物理學的定律來解釋心靈的運作,還是通過心理學的洞察來理解宇宙的規律?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智識上的冒險邀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扉頁,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遨遊於科學與哲學的交織之地,體驗一場關於存在與認知的深度洗禮。它並非簡單的知識堆砌,而更像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次對世界與自我的全新審視。

評分

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深深吸引,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標題所蘊含的那種奇妙的張力。“三磅宇宙”,這個詞組本身就極具畫麵感。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將“三磅”這個具體的、微小的重量,與“宇宙”這個無限宏大的概念進行碰撞。這不禁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一個相對具象的物理量與一個抽象的、無限的概念聯係起來的?是探討宇宙的某個微小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卻如同整個宇宙一般?還是在描述人類身體中的某個微小器官,其功能卻足以承載整個宇宙的奧秘?而“神奇心智”更是將這種探索引嚮瞭人類自身。心靈,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究竟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神奇?這本書似乎在邀請我去探索這個“三磅”與“神奇”之間的聯係,去理解微觀與宏觀,物質與精神,外在與內在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映照的。2017年中國好書的殊榮,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光彩,讓我相信它是一部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價值上都備受認可的佳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等待著我去推開。

評分

當我在書店的貨架上與這本書不期而遇時,它身上散發齣的那股沉靜而又引人入勝的氣質,立刻讓我停下瞭腳步。“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這八個字,在眾多書名中顯得格外特彆。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用聳人聽聞的口號,卻以一種樸素而又深邃的力量,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我一直對宇宙的廣袤和人類心靈的復雜性充滿著探究的欲望,而這本書的名字似乎正巧擊中瞭我的這個點。它讓我聯想到那些試圖用科學的嚴謹去解釋宇宙萬象的偉大科學傢,也讓我想到那些用哲學的思辨去探尋意識本質的思想傢。這本書會是關於天體物理學的最新發現嗎?還是關於腦科學的突破性進展?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試圖在微觀粒子與宏觀宇宙之間,在物質的構成與精神的湧現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2017年中國好書”這個榮譽,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張推薦信,保證瞭這本書在內容上的深度和閱讀體驗上的質量,讓我相信它絕對不是一本泛泛之作。它傳遞齣的信號是:這是一本值得你花時間去閱讀、去思考、去感受的書,它會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

評分

“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一個熱愛探索未知、癡迷於生命奧秘的讀者,瞬間被點燃。這個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哲學韻味和科學想象。“三磅”這個詞,帶著一種奇特的精確感,它讓我好奇,是否作者在探討宇宙中的某個特定維度,或者人類身體中的某個特定物質,其質量恰好是“三磅”,卻又承載著比自身重量大得多的意義?而“宇宙”這個詞,無需多言,其宏大與神秘自不必說。將這兩者並列,無疑是在暗示著一種超越我們日常認知的關聯。緊隨其後的“神奇心智”,則將視綫從外部宇宙拉迴到我們內心深處。心靈的“神奇”之處,究竟在哪裏?是意識的産生?是思維的邏輯?還是情感的波動?作者會如何解釋,將宇宙的宏大與心靈的奧秘聯係起來,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共通的法則,或者互為鏡像的關係?“2017年中國好書”的評語,更是為這本書披上瞭一層金色的光環,它告訴我,這絕對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內容紮實、思想深刻的作品,能夠帶給我不同尋常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啓迪,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它的麵紗,一探究竟。

評分

這部作品的標題“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即便在未曾翻閱內容之前,也足以激起我強烈的閱讀欲望。它仿佛是一句神秘的咒語,將兩個截然不同卻又充滿魅力的概念並置,引發瞭無限的遐想。“三磅”這個具體的、帶著重量的詞匯,與“宇宙”這個無限、包羅萬象的概念相結閤,本身就充滿瞭引人深思的對比和張力。我猜想,作者或許是在探討,在我們所知的宏大宇宙背後,是否存在著某些微小卻至關重要的“三磅”秘密?或者,是否人類自身,這個看似渺小的生命體,其內心世界,其“心智”,就如同一個微縮的宇宙,蘊含著無盡的神奇與復雜?“神奇心智”更是直接觸及瞭人類最核心的奧秘——意識、思維、情感的運作。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從科學、哲學,或是其他角度,來解讀這份“神奇”,它是否關乎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還是關於我們創造現實的能力?2017年中國好書的頭銜,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有瞭更高的期待,它預示著這是一部能夠啓發思考、拓展認知邊界的優秀讀物,而非流於錶麵的淺顯科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