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导论 9787302063902

光网络导论 97873020639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格林费尔德 著
图书标签:
  • 光网络
  • 光通信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光纤通信
  • 信息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原理
  • 网络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063902
商品编码:297840366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光网络导论

定价:26.00元

作者:(美)格林费尔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3020639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我们探索神奇的激光器、开关和光网络的世界。我们将涉及到光纤及连接它们的器件的基础知识。我们还将清楚地了解到*有名的光技术——波分复用和它的工作机理……

内容提要


光网络正在改变因特网,它将使因特网有能力为商务、娱乐等每一种应用提供高带宽。
本书作者David Greenfield是美国Network杂志的技术编辑,他用轻松的格调、诙谐的文笔向非技术人员提供光网络的超前指南: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应用,以及使光网络功能强大且无处不在的新型突破性技术。

目录


部分
章以光速连网
第2章通信基础
第2部分
第3章光的基础知识
第4章光缆
第5章光器件
第6章交换技术
第3部分
第7章SONET的要素
第8章城域核心网技术
第9章后一英里
0章光信令
附录 单模光纤标准的主要不同点
词汇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网络导论 (图书 ISBN:9787302063902) 内容简介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光网络作为支撑现代通信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光网络导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而深入的光网络基础知识体系,涵盖了从基本的光学原理到复杂的网络架构,从传统的光传输系统到新兴的光网络应用,力求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光网络的演进历程、关键技术、设计原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内容严谨,讲解深入浅出,结构清晰,既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能够帮助网络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对光网络技术感兴趣的业外人士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书内容组织上,首先从光通信的基础出发,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探讨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其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随后,我们将深入介绍光纤作为核心传输媒介的物理特性,包括光纤的结构、种类(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以及其对光信号的引导机制。重点将解析光纤中的传播模式、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等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介绍如何通过优化光纤设计和采用先进的补偿技术来克服这些限制。 接着,本书将详细阐述光信号的产生、调制、解调和检测技术。读者将了解到各种光源,如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光调制技术,如强度调制、相位调制、频率调制等,以及它们在提升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方面的作用。在信号接收端,本书将介绍各种光电探测器,如PIN光电二极管和雪豹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以及光电转换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光信号的整形、再生和放大等关键技术,特别是光放大器(如EDFA、SOA)的工作原理和在长距离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在掌握了光信号的基本处理技术后,本书将重点转向光网络的架构和组成。我们将详细介绍点对点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中继器以及各种接口设备。随后,我们将引入更复杂的网络拓扑,如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一个重要的章节将专门讨论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的概念、架构及其在家用宽带和企业网络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分析PON的上下行传输机制、分光器和合路器的作用,以及OLT、ONU/ONT等关键设备的职能。 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将集中在光传输系统(OTS)和波分复用(WDM)技术。我们将详细介绍SDH/SONET等传统同步数字体系的演进,以及它们在现代光网络中的地位。重点将放在波分复用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不同类型(如粗波分复用C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实现方式、关键器件(如波长选择开关、光栅耦合器)以及它如何极大地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DWDM技术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多个独立的光信号,从而实现带宽的指数级增长,这对于满足当前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至关重要。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光网络中的路由、交换和复用技术。我们将介绍光交换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在光域的实现。读者将了解到光开关(Optical Switch)和光交叉连接(OXC)等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构建灵活、高效光网络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下一代光网络,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光网络单元(ONU)和光网络节点(ONN)来实现更智能化的流量调度和资源分配。 除了核心传输和交换技术,本书还将触及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和标准。我们将讨论光信号的传输质量评估指标,如误码率(BER)、信噪比(SNR)、信号衰减等,以及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同时,我们将介绍与光网络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TU-T、IEEE等组织制定的相关协议和规范,这些标准是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技术发展的基础。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网络正朝着更加智能、灵活和高效的方向演进。本书将 devot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emerging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optical networking. 我们将探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如何与光网络相结合,实现网络的集中控制和动态配置,提升网络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同时,我们将关注光通信中的超高速率技术,如相干光通信、多进制幅度调制(PAM4)等,以及它们如何进一步突破光纤的传输极限。此外,本书还将展望光网络在5G/6G通信、数据中心互联(DCI)、物联网(IoT)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光网络在满足未来智能化社会发展需求中的关键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本书力求通过清晰的图示、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必要的数学推导,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每个章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掌握光网络知识。本书不仅关注理论层面,也兼顾了实际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现代通信基础设施的窗口。 总而言之,《光网络导论》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光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著作。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光网络知识体系,使其能够理解光网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投身于光通信领域或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理解的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学习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它看起来充满了理论公式,但每一个理论的引入,最终都能找到对应的工程应用场景。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光网络保护与恢复策略的部分。在实际的电信运营中,网络的可靠性是生命线,任何中断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书中详细对比了电路层保护(1+1/1:1)和包层恢复(如基于以太网的机制)的优劣,并且给出了不同网络需求下选择合适保护方案的决策依据。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引入了实际的网络规划案例,比如如何计算保护切换时间、如何评估过载风险等。这对我正在负责的一个城域网升级项目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我发现,书中介绍的几种保护倒换机制,比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方案更具前瞻性和效率,特别是关于基于控制平面的智能恢复机制的描述,让我对未来网络运维有了新的思考方向。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传授自己的“独家秘笈”,虽然过程有些艰涩,但收获的知识绝对是“干货满满”。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在我书架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专业参考书。它不是那种快速消费的畅销书,而是需要你投入时间、精力去“啃”的知识堡垒。我给它的定位是:中高层网络工程师、光通信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工具书。它成功地将光纤通信的物理基础、网络架构设计、管理控制和未来发展趋势整合在了一个连贯的体系中。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对“光”这个媒介在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中的核心作用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它没有提供任何“一键搞定”的捷径,而是要求读者理解背后的物理规律和工程约束。对于那些希望从“会用光网络”提升到“能设计和优化光网络”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垫脚石。我期待未来能有配套的习题集或案例分析手册来进一步巩固这些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有些“硬核”,它对读者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发现自己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来,翻阅其他关于电磁场理论和通信原理的参考书,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是在讨论非线性效应和光纤非线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这让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体会到了光网络设计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光纤能传输得很快”,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为什么会慢,如何让它变得更快,以及在追求极限速度时会遇到哪些不可避免的物理限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前沿技术如SDH/SONET到OTN(光传送网)演进的章节,不仅回顾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基于软交换和灵活速率的光网络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清光网络技术演进的全貌,而不是被某个单一的技术点牵着鼻子走。

评分

这本《光网络导论》的书,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严谨的学术著作。我原本对光纤通信领域了解不多,只是在学校里上过几门相关的基础课,对光纤的传输原理还算有点概念,但一提到网络架构、协议和实际应用,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结构非常清晰,章节安排得很有逻辑性,从最基础的光波导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网络拓扑和管理控制层面。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扎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语言,每一个公式和概念的推导都力求严谨和完整,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关于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那几章,讲解得极其细致,从物理层面的波长选择性滤波,到管理层面的光信道保护和恢复机制,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啃完前三章,感觉脑子像是做了一次彻底的“光速冲洗”,很多以前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锐利起来。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想沉下心来学习这门学科的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

评分

在排版和插图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有提升空间。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非常高,很多复杂的概念堆砌在一起,如果没有清晰的图示辅助理解,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比如,描述光交叉连接(OXC)的矩阵切换原理时,如果能配上更直观的三维动态示意图,而不是单纯的二维拓扑图,理解起来会事半功倍。当然,考虑到这是一本面向专业读者的教材,或许作者认为读者已经具备了自行构建这种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过,瑕不掩瑜,书中附带的大量实验数据和性能曲线图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这些图表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调制格式(如QPSK、16QAM)在传输距离、色散容限和非线性容忍度上的权衡关系。通过分析这些曲线,我得以清晰地理解了为什么在长距离传输中,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些频谱效率来换取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本书对数据图表的引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每一张图都有其存在的深刻逻辑,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