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 作者 | 乔娟,刘增金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9259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研究的逻辑框架,以北京市为例,主要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分析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厘清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机理,具体内容包括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基于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证分析生猪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以及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猪肉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很后在总结上述各部分研究主要观点与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并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摘要 Abstract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创新说明 第二章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2.2 北京市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3.1 相关理论基础 3.2 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分析 4.1 分析框架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4.3 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的消费者猪肉消费与购买情况 4.4 现实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分析 4.5 假想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分析 5.1 分析框架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5.3 生猪养殖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4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5 猪肉销售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分析 6.1 分析框架 6.2 干预的原因与目标分析 6.3 干预的手段与效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1 分析框架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7.3 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4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5 猪肉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分析 8.1 分析框架 8.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8.3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8.4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5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6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猪肉销售商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8.7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会是一本理论性非常强的学术著作。书名中的“运行机制研究”几个字就暗示了作者会从方法论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对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进行深入剖析。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不是那种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而是更侧重于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证研究的呈现。作者或许会运用一些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甚至是社会学的理论工具,来解释这个体系是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我期待看到作者对现有体系的梳理,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对于那些需要在猪肉可追溯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的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相关企业的高管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可能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相当专业,感觉会深入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一直觉得食品安全,特别是猪肉这样的主要肉类,真的非常关键。在中国,人口众多,猪肉的消费量巨大,如何保证每一块猪肉从养殖场到餐桌都安全可靠,这背后一定有非常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体系在运作。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详细解析这个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挑战。比如,从源头上的养殖环节,如何确保饲料安全、疾病防控,再到屠宰、加工、运输,最后到零售终端,每一步都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监控。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个“运行机制”,它会是一个怎样的流程图?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技术手段,比如RFID、区块链之类的?这本书读起来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因为涉及的专业知识应该不少,但我相信对于关心食品安全的人来说,一定会觉得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切合当下社会的关切点。食品安全,尤其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安全,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预期这本书会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审视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整体架构和运行规律。它可能不仅仅是关注技术层面的细节,更会深入探讨体系背后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养殖户、屠宰商、加工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我会期待书中能够分析出这个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瓶颈,比如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成本投入等问题,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中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应该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观察角度。
评分看到这个书名,我立刻想到了“科技赋能”这个词。现在的社会,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重点介绍那些“黑科技”在猪肉可追溯体系中的应用?比如,是不是有某种芯片或者二维码,能够让我们一扫就知道猪肉的来源、养殖过程、检疫信息等等?而且,这种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我猜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层面的细节,比如,如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数据平台,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来预警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我这样对科技发展比较关注的人来说,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一些关于“智慧农业”和“食品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有趣案例。
评分我之前对猪肉可追溯体系了解不多,但“质量安全”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猪肉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它或许会从消费者最关心的角度出发,比如,我们如何知道自己买到的猪肉是安全的?这个体系又如何防止问题猪肉流入市场?我会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现这个可追溯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它在哪些环节做得比较好,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有没有可能,书中还会介绍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可追溯体系,并与中国的体系进行对比,从中学习经验?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我们餐桌上的猪肉安全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