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 9787567568051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 978756756805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图书标签:
  • 弗洛伊德
  • 心理学
  • 爱情
  • 性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情感
  • 心理
  • 文选
  • 经典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8051
商品编码:2980067709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 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7568051 出版日期 2017-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想必很多人都感兴趣:当精神分析师在谈论爱情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

那么,弗洛伊德这本关于人类爱情心理研究的经典作品,就不容错过了。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辑录了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讨论爱情心理的五篇重要论文。在这批论文中,弗洛伊德尝试用“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等概念去剖析人类情爱生活中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男性在择取对象上的潜藏心态、人类心理性冷淡之根源、古今对“处女”的不同态度,以及自恋心理的来源。弗洛伊德简练的行文再加上精到的洞见,想必能带给读者无尽的阅读趣味。


   作者简介
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20世纪重要思想家,主要代表作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译者 卢毅,巴黎一大-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研究员,欧洲-拉丁美洲 Convergencia(聚合)精神分析联盟成员l'Acte Psychanalytique(精神分析行动)组织正式会员。

   目录

译序
神经症患者的家庭浪漫传奇(1909)
爱情生活心理学献文
之一:论男性对象选择的一种特殊类型(1910)
之二:论爱情生活普遍的降格(1912)
之三:处女身份的禁忌(1918)
自恋引论(1914)
索引


   编辑推荐

1、依据德文版弗洛伊德著作集译出
2、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的经典研究
3、“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等耳熟能详的概念投入到具体分析,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


   文摘

   序言

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密码:一本关于人际关系与情感连接的深度解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尤其是在爱与被爱、连接与疏离的情感领域。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入一个关于人类情感结构、亲密关系动态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度探索之旅。它并非停留在肤浅的情感描述,而是试图挖掘潜藏在日常互动、选择和痛苦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 本书的主题聚焦于人类最基本、也最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爱。然而,这里的“爱”并非仅指浪漫的激情或温馨的亲情,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人类心理发展框架下进行审视。我们将剖析“爱”是如何在个体早期的依恋模式中被塑造,以及这些早期的经验如何像无形的蓝图一样,指导着我们成年后的伴侣选择、关系维护乃至冲突处理。 第一部分:关系的基石——依恋与早期的印记 我们的情感世界并非凭空诞生,而是建立在生命最初与主要照料者互动的基石之上。本书首先会详细阐述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混乱/紊乱型依恋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不同的依恋风格如何影响个体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对伴侣的信任程度,以及在面对压力或分离时的反应模式。 例如,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一致照料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推拉”的倾向——既渴望亲近,又恐惧被吞噬。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观察,帮助读者识别自身或伴侣所处的依恋位置,并理解这种位置如何塑造了你们在日常琐事中的情绪波动。我们会探讨,理解依恋模式,是走向更健康关系的第一步,因为它揭示了我们许多看似“不理性”的情感反应的内在逻辑。 第二部分:情感的炼金术——欲望、投射与理想化 人类的爱往往与强烈的欲望紧密相连。这种欲望,无论是生理上的吸引,还是精神层面的契合,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童年需求,或是对“完美伴侣”的理想化投射。本书将细致分析“爱上一个人”的过程,实际上可能是在寻求弥补自身完整性的努力。 我们会讨论投射机制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我们常常将自己不愿承认的特质或对理想自我的期望,投射到伴侣身上。当伴侣的行为与我们投射的“完美形象”产生偏差时,随之而来的失望、愤怒乃至关系危机便难以避免。理解投射,意味着开始区分伴侣的真实面貌和我们脑海中的“剧本”。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俄狄浦斯情结在现代关系中的变体和残留影响。这不是一个简单指向性行为的标签,而是一种关于界限、竞争和原生家庭情感三角的心理结构,它如何影响我们处理三角关系(包括原生家庭、现有伴侣以及自我)时的复杂情感张力。 第三部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沟通的艺术 所有深刻的关系都必然伴随着冲突。本书强调,冲突本身并非关系破裂的标志,而是深入了解彼此差异、促进关系成长的契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我们是如何冲突的?冲突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我们将引入关于负面互动模式的分析,例如“指责与退缩”的恶性循环。一个人不断指责,试图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回应;而另一个人则选择退缩,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或伤害。这种模式如何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信任和亲密感?本书将提供工具,帮助读者识别这些破坏性的沟通循环,并学习如何将其转化为建设性的对话。 沟通的艺术不仅在于“说什么”,更在于“如何倾听”。我们将探索共情倾听的必要性,即超越文字表面,去感受对方在言语背后所表达的脆弱和需求。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关于“联结”,而非“说服”。 第四部分:超越浪漫——成熟之爱的探索 随着关系的深入,激情褪去,考验我们的是成熟之爱的能力。成熟之爱不再是基于一时的迷恋或满足感,而是建立在相互接纳、尊重独立以及共同成长基础上的承诺。 本书将深入探讨接受不完美的主题。理解伴侣和自己都是有局限、有阴影的人,这是通往持久亲密的关键。过分追求“灵魂伴侣”的完美契合,往往导致在现实面前的幻灭。成熟之爱要求我们放下对“例外”的期待,拥抱“常态”下的相互扶持。 最后,本书将触及分离与个体化的议题。真正的亲密并非融为一体,而是在保持高度连接的同时,维护各自的独立边界。探讨如何在关系中既能获得归属感,又不至于迷失自我,是现代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分析如何健康地处理依恋需求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张力,最终实现一种既充满爱意又相互尊重的共生状态。 本书是一面深邃的镜子,它要求读者勇敢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对爱、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渴望。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爱情公式”,而是一套深刻的洞察工具,帮助你理解为何你会爱上你所爱的人,以及如何有意识地构建更具韧性、更令人满足的亲密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爱情是人类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之一。这本《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书中对“性驱力”在爱情中的核心地位的阐述,以及其如何与个体成长、社会文化相互作用,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是那种鼓励放纵或压抑的论调,而是强调了性作为一种原始动力,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感选择、关系模式,甚至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弗洛伊德关于“情欲”、“潜意识”等概念,并将其与爱情中的吸引、占有、依恋等表现形式巧妙地联系起来。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人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段关系而感到痛苦或满足,这些背后都可能有着深层的心理根源。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像是一场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探险,它带领我们去审视那些不为人知的欲望和恐惧,去理解我们是如何被这些无形的力量所塑造。它要求我们面对自己,不回避,不逃避,从而更好地理解爱情,也更好地理解自己。

评分

这本《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让我深思的作品。它并非像市面上许多速食读物那样,提供简单粗暴的“恋爱秘籍”或“情感攻略”。相反,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弗洛伊德那复杂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心理学世界。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那些关于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性本能驱力的论述。起初,这些概念可能显得有些晦涩难懂,甚至会让人觉得与现代社会的爱情观有些距离。然而,随着深入,我逐渐领悟到,这些看似陈旧的理论,实则为理解爱情中那些隐匿的、难以言说的驱动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让我们看到,许多我们在关系中所遭遇的困境,或许并非无迹可寻,而是源自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被满足的欲望、童年时期的创伤,抑或是社会文化在我们身上刻下的烙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索,去挖掘,去反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在爱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那些不自觉的行为模式。有时,读着读着,会发现自己身上那些熟悉的影子,那种被精准剖析的体验,既有几分无奈,也有一种被理解的释然。这本书无疑是送给所有渴望深入了解爱情本质、愿意进行自我探索的读者的礼物,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门。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独特的。它不像那种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更像是一本需要细嚼慢咽的学术著作,但又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论文感。作者在梳理弗洛伊德关于爱情的论述时,采用了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但又不失其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案例的分析,那些看似寻常的情感纠葛,在弗洛伊德理论的解构下,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逻辑和深度。这本书让我对“吸引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外貌或性格契合,而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投射和未满足的需求。它也让我明白,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某些伴侣,往往与我们原生家庭的经历息息相关,那些童年时期未能被完全满足的情感需求,会在成年后的爱情中不断寻找补偿。这种洞察力,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它迫使我去面对自己内心中那些不愿承认的部分,去理解那些看似合理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么复杂的心理动因。这是一种既有挑战性又极具启发性的阅读。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非理性的情感反应。这本《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与许多通俗心理学书籍不同,它没有回避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概念,比如“压抑”、“移情”以及“固着”等,而是用严谨的论证和案例,将这些理论与爱情中的具体表现联系起来。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产生莫名的好感,为什么一段关系会陷入僵局,或者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地重复某些感情模式。作者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解读,并非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些经典理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关于“恋母/恋父情结”对成年人情感选择的影响,让我大为震惊,也茅塞顿开。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感情经历,发现那些难以解释的吸引力和排斥,竟然能找到如此深刻的根源。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更是关于我们如何成为我们自己,如何理解我们与他人的连接。它要求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剥离表面的浮华,去触碰那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这需要勇气,但回报也同样丰厚,它为我们提供了更清醒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他人。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抱着一种“了解一下弗洛伊德怎么说爱情”的心态来翻阅这本《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文选》,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弗洛伊德的观点,而是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尝试将其与现实中的爱情现象相结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防御机制”在爱情中的作用的论述印象深刻。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比如否认、投射、合理化等等,而这些防御机制在爱情关系中往往会造成误解和冲突。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解释了这些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与伴侣的互动。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的一些行为,惊讶地发现,很多时候我都是在不自觉地启动着某些防御机制。这种自我觉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在关系中的沟通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爱情,理解关系中的挑战,并找到更健康的处理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