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乾隆皇帝與以戛爾尼
定價:16.00元
作者:秦國經,高換婷
齣版社:紫禁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08-01
ISBN:97878004724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失敗之後,英國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又派阿美士德侯爵率領使團再次來華,企圖使用外交手段敲開古老中國封閉的大門。這次英國使團訪華因覲見禮儀的障礙而夭摺。一貫對中國懷有侵掠野心的英國,看到用外交手段達不到其目的,便決心付諸武力。從1840年到1860年,英國等接連兩次發動對中國侵略的戰爭,迫使清簽訂瞭中英《南京條約》和中英《天津條約》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內容與半個世紀前英使馬戛爾尼嚮清廷提齣的要求基本一緻。1793年馬戛爾尼提齣,擴大英國在華的通商口岸,除廣州之外,要求開放舟山、寜波、天津等處;1842年的《南京條約》第二款則規定,開放上海、寜波、福州、廈門、廣州等處為通商口岸;馬戛爾尼提齣要求割占珠山等地,《南京條約》第三款則規定,中國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曆史是一麵鏡子,我們重溫中英交往之初的這段曆史,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資本主義的英國對中國的領土要求和殖民野心是由來已久的,無論是用和平談判的方式或是采取武力戰勝的方
法,終都是要達到其侵略中國的目的。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清朝封建製度的日益腐朽衰敗,長期的封閉保守,造成近代中國的貧窮落後,以緻處處挨打,被人宰割。
曆史的教訓是沉痛的。兩個多世紀過去瞭,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今天終於實現瞭香港迴歸祖國。撫今追昔,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無不揚眉吐氣,歡欣鼓舞。在20世紀
即將過去,21世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寫這本小冊子,以使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曆史,在善於總結曆史的經驗中,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一場盛宴!作者對於乾隆時期的宮廷生活描寫得細緻入微,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金碧輝煌卻又暗流湧動的年代。書中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尤其是對幾位後妃之間復雜關係的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讀完之後,我對那個時代的認知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冰冷記載,而是擁有瞭一種身臨其境的鮮活感受。那種通過史料挖掘齣的細節,比如某次朝會的具體陳設,某位大臣的真實言辭,都讓人拍案叫絕。它不僅僅是講述瞭曆史事件,更是試圖還原那個時代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和思想內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控,時而緊湊如戰場廝殺,時而舒緩如江南煙雨,讀起來毫無壓力,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做得非常考究,作為案頭書也是極佳的選擇,每一次翻閱都是一種享受。
評分我是一個追求閱讀深度的人,這本書在思想層麵上給予瞭我極大的滿足。它不僅僅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對後世意味著什麼”。作者在論證觀點時,邏輯鏈條清晰有力,引用史料恰到好處,絕不賣弄學問,而是服務於敘事和觀點的錶達。書中關於社會結構變遷的分析,尤其深刻,讓我對清朝中後期的社會肌理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喜歡這種不滿足於錶麵現象的探究方式,它鼓勵讀者去挑戰既有的認知框架。全書結構布局精妙,各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過渡,像一部渾然天成的交響樂,每一個樂章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讀罷閤捲,一股曆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深思良久。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這種類型的曆史讀物抱有懷疑態度,總覺得會是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象。它的語言風格極其流暢且富有畫麵感,仿佛在閱讀一部精心打磨的長篇小說,卻又牢牢紮根於曆史事實。作者擅長設置懸念,總能在一個看似平淡的章節結尾留下一個鈎子,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頁會發生什麼。特彆是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那種刨根問底的精神令人敬佩,很多我以為是定論的史實,都在書中被提齣瞭新的解讀視角,引人深思。它成功地讓“曆史”這個概念變得生動立體起來,而不是一副僵硬的畫像。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被故事吸引,再讀時則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摺服。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絕不晦澀難懂,反而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作者仿佛是曆史的化身,以一種旁觀者的身份,冷靜地記錄著時代的悲歡離閤。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氣氛渲染的功力,無論是描繪宮廷宴會的奢靡,還是邊關將士的艱苦,都能用精準的詞匯調動讀者的感官。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從不拖泥帶水,節奏感極強。它成功地將嚴肅的曆史研究與引人入勝的敘事技巧完美結閤,讓枯燥的年代信息變得鮮活有趣。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高質量的曆史著作,它不僅滿足瞭我的求知欲,更在文學審美上帶給我極大的愉悅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新穎,它似乎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我最欣賞的是作者那種冷靜而又不失溫情的筆觸,對於曆史人物的評判,沒有一味地褒貶,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身處時代洪流中的無奈與掙紮。那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原本遙遠的帝王將相,變得可觸可感,甚至是帶有一絲悲憫色彩。情節推進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側麵描寫,往往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需要讀者慢下來細細品味。讀到一些關於官場傾軋的描寫時,我甚至能體會到那種令人窒息的政治壓力,不得不感嘆文字的力量竟能如此強大,穿透時空,直抵人心。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與文學可讀性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平衡點,絕對值得反復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