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拆物专家:当活常用物件解剖 | 作者 | [加]托德麦克莱伦,钱卫 |
| 定价 | 12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559200365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拆物专家》是加拿大摄影师麦克莱伦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物品,进行拆解之后,加以拍摄,让我们知悉物品的内部构造,在感受其内部细节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之时,也让我们反思平时对物品“用完就扔”这一文化现象。 |
| 作者简介 | |
| 托德·麦克莱伦 专注于汽车、商业与观念作品的加拿大摄影师。 |
| 目录 | |
| 10 如今我们都患有多动症 托德·麦克莱伦 12 自动铅笔 13 订书器 14 瑞士军刀 16 转盘密码锁 18 电子表 19 机械表 20 透镜罗盘 22 手持GPS 24 手电筒 26 智能手机 28 电脑鼠标 30 硬盘 32 游戏掌机 33 游戏机 34 iPod 2 35 随身听 36 直发器 37 吹风机 38 iPad 2 40 修理革命 凯尔·韦恩斯 44 电唱机 46 翻页时钟 48 转盘电话机 50 座钟 52 单反相机 53 数码单反相机 56 数码摄像机 58 投影仪 60 电钻 62 台灯 64 望远镜 66 面包机 68 搅拌机 70 DVD 播放机 72 笔记本电脑 74 打字机 76 打印机 78 修补过程中的人生课 吉弗·图利 82 手风琴 84 缝纫机 86 电锯 88 吹雪机 90 电子琴 92 微波炉 94 咖啡机 96 地毯蒸汽清洁机 98 手推剪草机 100 儿童拉车 102 拆解过去 佩妮·本多尔 106 自行车 110 立式钢琴 117 双座轻型飞机 122 分离的未来 约瑟夫·基奥多 128 附录 128 索引 128 原件数量 128 致谢 |
| 编辑推荐 | |
| ●解剖当活常用物件,一目了然其内在规模与本质,重新解释你所熟悉物质世界。 ●从自动铅笔到透镜罗盘,从iPad2到单反相机,从转盘电话到打字机,从自行车到双座轻型飞机,从复古到现代,感受工业设计的另类优雅。 ●精装8开全彩精印,内含四折大拉页带来震撼阅读效果,封面炫目镭射银烫片展现前卫装帧设计。 ●翻译水准持续在线,表达专业精准,行文简明流畅,轻松带领读者进入“阅读舒适区”,为书籍加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圈兴起了“剖解运动”,顾名思义,即通过展示被遗弃之物,向浪费现象发起挑战。摄影师麦克莱伦,拆解了50经典的设计物,既有现代物品,又含古董,以向世界展示它们的质量与美感。 麦克莱伦以两种方式拍摄物品,一是“掉落模式”,让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机高速抓拍;二是以尽然有序的方式平铺,类似一张全家福。 他以“拆解”的方式来表述:只有掰开、拆散,我们才能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一直认为,了解事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拆物专家》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一把钥匙,去解锁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秘密”。就拿简单的水龙头来说吧,我们每天都在用它,但你有没有想过,它内部到底是如何通过旋转阀门就能精确控制水流的大小和冷热呢?这本书就用非常详尽的图解和文字,把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拆解得一清二楚,从密封圈的作用到阀芯的结构,每一个细节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半个水管工,对家里的水管系统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体验,让我感到非常满足。而且,书中选择的物件都非常贴近生活,从厨房里的榨汁机,到卧室里的台灯,再到我们外出时经常使用的雨伞,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精益求精、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让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智慧的工坊里进行一次奇妙的探险。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理解来自于对事物内部运作的洞悉,而《拆物专家》这本书,正是将这种洞悉变得触手可及。我喜欢它对每一个物件的“解剖”过程,不仅仅是展示零件,更重要的是讲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比如,对于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自行车,它不仅会告诉你车架、轮子、刹车的作用,更会深入到链条如何将力量从踏板传递到后轮,变速器又是如何通过调整齿轮的组合来改变骑行阻力的。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让我仿佛能够“看到”一股股力量的传递,感受到机械运动的韵律。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插图,将复杂的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即使是没有任何机械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读完之后,我不仅对这些日常物件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创造”本身的好奇,让我开始思考,这些精巧的设计是如何诞生的,又蕴含着怎样的哲学。
评分老实说,我从来不是一个特别喜欢阅读说明书的人,但《拆物专家:当活常用物件解剖》这本书,却让我沉迷其中,爱不释手。它不像传统的科普书籍那样,一本正经地讲解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有趣和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机械和电子原理一一呈现。我喜欢它那种“解构”的视角,就像在玩一个大型的拼图游戏,而这本书就是那个引导我一步步拼凑出完整图景的“答案”。比如,我一直对自动门的工作原理感到好奇,为什么人一靠近,它就会自动打开?这本书里就详细地解释了红外感应器、电机和控制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读的时候,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想象那些看不见的信号在空气中传播,那些精密的齿轮在内部转动。而且,书中选择的物件跨度很大,从最简单的工具到最复杂的电器,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半壁江山”。这让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移动的“技术博物馆”,随时随地都能让我学到新知识,满足我的好奇心。
评分这本《拆物专家:当活常用物件解剖》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是个对事物原理充满好奇的人,看到身边这些每天都在使用,但却从未深入了解过的物件,总觉得它们藏着无数的秘密。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解剖师,把那些司空见惯的物品,从手机、咖啡机到自行车、闹钟,都一丝不苟地“解剖”开来,展示它们内在的精妙构造和工作机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零件的详细介绍,不仅是名称,还有它们在整体运作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最终实现我们所期望的功能。读完一些章节,我仿佛能看到一股无形的“生命力”在这些物件中流动,那种将复杂设计化繁为简的智慧,真的令人赞叹。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我不是工程师,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原理,这对于我这样对科技和机械充满兴趣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科技世界,感受到人类创造力的强大和无穷魅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体验。我一直对那些我们习以为常但又极其复杂的技术产品抱有深深的敬畏,比如我们每天都要依赖的智能手机。以前,我只是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通讯和娱乐工具,从未想过它内部到底是如何工作的。而《拆物专家》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哆啦A梦的道具,把我带入了手机的微观世界。它细致地描绘了屏幕的背光技术、处理器的运行原理、电池的能量储存方式,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扬声器,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最让我着迷的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机械原理堆砌,而是将科学与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科技概念具象化。我常常捧着书,在想象中“触摸”着那些芯片和电路,感受着电子信号的流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欣赏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