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四代中醫以食代藥》 疏肝、健脾、養肺、補腎,二十四節氣養命食方

现货正版 《四代中醫以食代藥》 疏肝、健脾、養肺、補腎,二十四節氣養命食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食疗
  • 四代中医
  • 养命
  • 二十四节气
  • 疏肝健脾
  • 养肺补肾
  • 健康饮食
  • 正版图书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和平國際
ISBN:9789865894955
商品编码:29821498555
出版时间:2015-12-31

具体描述

《四代中醫以食代藥》 疏肝、健脾、養肺、補腎,二十四節氣養命食方

作者: 陳允斌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和平國際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6/01/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299元

ISBN:9789865894955

叢書系列:養生大師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四代中醫以食代藥祖傳祕方,無私公開!

專為各節氣「量身訂製」的養命食方

現在開始這樣吃,一切都還來得及!

 

暢銷健康飲食作家陳允斌,*新力作

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等各大節目人氣嘉賓

 

疏肝?1?76?1?74健脾?1?76?1?74養肺?1?76?1?74補腎,以食代藥的救命養生法,

順時而食老偏方,開啟「吃法決定活法」的智慧,

來自民初名醫劉善人,救命無數的「善人食方」大公開!

 

★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

★吃生白蘿蔔不要去皮

★夏季要多吃辛味,發散體內病

★秋天有三燥(肺燥、腸燥、皮膚燥),會吃銀耳就能消

★一日之內夜不食薑,一年之內秋不食薑

★立冬開始,宜靜養,宜反思,宜補腎

 

原來,我們以為吃對的東西,其實都吃錯了!

開啟二十四節氣食材中的神奇能量,

實踐「吃法決定活法」的養生智慧,開創體內自癒力。

 

百年流傳至今,千萬人見證的奇蹟!

 

每一個節氣的到來,都意味著天地之氣的轉換。所以,每個節氣都是一個養生的節點。我們只要順著節氣調整日常生活和飲食,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本書針對各節氣的養生重點,搭配相應的飲方和食方,這些都是來自於作者家族百年來,堅持順時而食的實踐經驗。

 

◆【春疏肝】春季是抗病毒、疏肝的*佳時機,需從立春開始多食用「五辛盤」、「三花飲」、「醒神茶」等,確保身體在春天生機勃勃。

 

◆【夏健脾固腎】夏季是人體快速生長的季節,養生重點是養心、養肺。需從立夏開始食用「核桃殼煮雞蛋」、「神仙薑棗茶」、「二子延壽茶」等,維持青春、延緩衰老。

 

◆【秋去燥養肺】秋季憂思傷是指五臟中的肺,人易肺燥、腸燥、皮膚燥。此時,該是轉身換個活法的時候了。宜從立秋開始食用「補氣黃耆粥」、「出伏補腎送暑湯」、「桂花暖香茶」等。

 

◆【冬補腎】冬季是藏好種子、養好種子,才能喜迎來年的季節,宜靜養、宜反思、宜補腎。從立冬開始食用「白果補腎湯」、「補腎養臟湯」、「佛粥」等。

 

本書特色

 

★二十四節氣【順時而食】養生食方,預防勝於治療!

 

★祖傳食療配方,【抗抑鬱、排溼毒、抗霾、修復人體老化的養命全書】

 

★【配方簡易,食材容易取得】,不必求醫,良藥無所不在!

 

★收集了讀者對製作方法、適合人群等提出的問題,在書中以【允斌解惑】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與解答。

 

★附贈二十四節氣【養命食方速查表】,實踐順時而食的智慧。

 

專家好評推薦

 

中醫診所院長 李思儀 醫師

 

讀者回饋

 

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您,發高燒三十八點五度,喝了蠶砂、竹茹、陳皮熬的藥,不到半天就好了。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卻真的好了,就一幅藥!─細雨霏霏

 

之前尿道感染,看過陳老師的書就用魚腥草煮水喝,好的很快!─萃萃

 

喝了薑棗茶,感覺排便變好了,不像以前那麼黏,原來還有去溼的作用。我會繼續喝下去,謝謝允斌老師─恬淡心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允斌

 

出生於四代中醫世家,為知名營養師、食療養生作家。

 

長期致力推廣健康飲食生活方式,無私分享家中世代祖傳食方,受益者眾多,被媒體譽為「中國簡易食療推廣*一人」。其外曾祖父是地方名醫,樂善好施。因有感於當時的窮人看不起病,更沒錢抓藥,以致小病延誤成大病,便開始研究簡便價廉的食療法。數十年救人無數,世稱「劉善人」,其食方被受益者尊稱為「善人食方」。

 

陳允斌畢生以宣傳環保、節約為生活態度,並將先人「劉善人」祖傳救人無數的「善人食方」無償公開。

 

所著健康飲食暢銷書《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及《回家吃飯的智慧》1、2系列,推出後榮登當當網圖書暢銷榜*一名。

 

目錄

 

春:向一切阻擋生機的行為說不

1. 春季養「生」*忌生氣

2. 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

3.「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立春時節,警惕病毒甦醒

4. 立春時節的食方:春餅、春盤

5. 吃對芹菜,血壓、血糖一起降,還幫腎臟排溼毒

6. 吃對芫荽,強壯心肺,專門「醒」脾

7. 蘿蔔纓是「天然鈣片」

8. 情人節的愛心飲方:玫瑰檸檬茶包

9.「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雨水時節,小心春寒料峭

10. 雨水時節的食方:涼拌青韭芽

11.「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驚蟄時節,病毒活躍

12. 為什麼生吃白蘿蔔不要去皮

13. 驚蟄時節的食方:黃豆蘿蔔湯

14.「四時唯愛春,春更愛春分」:春分時節,肝氣*盛

15. 春分時節的食方:三花舒肝解鬱茶

16.「且將新火試新茶」:寒食時節,風熱襲人

17. 寒食時節的食方:寒食祛邪粥

18. 清明時節,「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春光*明媚,正是抗流行病的關鍵階段

19. 清明時節的食方:草仔粿、清明粥

20.「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上巳節,宜近水賞花

21. 上巳節的食方:薺菜雞蛋湯

22.「穀雨深春近,茶煙永日香」穀雨時節,抓緊護肝健脾

23. 春困,困的是臟腑和大腦

24. 防止春困的食方:牛肉、醒神茶

25. 春季防流感的食方:護生湯

26. 飲食抗霧霾:抗霾飲、清肺洗塵湯

27. 麥棗安心粥,抗抑鬱,撫慰所有不安的心

28. 春季養生大課堂

 

夏:想不老,就要在夏天好好地「長」一「長」

1. 如果能充分地「長」,就能延緩衰老

2. 夏季要防心火燒過了頭

3. 夏季要多吃辛味,發散體內病

4. 一夜熏風帶暑來:立夏時節,固腎開始

5. 立夏的固腎食方:核桃殼煮雞蛋

6. 為什麼從立夏到頭伏要開始吃「神仙薑棗茶」

7. 夏季食方「神仙薑棗茶」的功效

8. 神仙薑棗茶,百搭回春方

9. 母親節:獻給母親的孝心茶—萱草忘憂茶

10. 小滿時節,將滿未滿,一切都是剛剛好

11. 小滿時節,吃梅接命

12.「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

13. 接命食方一:青梅酒

14. 接命食方二:酒梅乾

15. 接命食方三:冰梅醬

16. 梅子是「返老還童激素」

17. 芒種時節,修復人體老化的大好機會來了

18. 櫻桃,心臟的阿司匹靈

19. 芒種飲食禁忌

20. 芒種時節的食方一:櫻桃甜湯

21. 芒種時節的食方二:櫻桃酒

22. 端午節,好好祛邪

23. 家懸艾蒲,淨化空氣驅蚊蟲

24.「艾」自己,「艾」家人

25. 端午時節,宜「蘭湯藥浴」

26. 端午至,五毒出,宜佩「艾」心香包

27. 端午時節的補腎食方:角黍香粽

28. 提高身體免疫力的食方:新蒜煮蛋

29. 防治皰疹和疥癬的外用方:雄黃酒

30. 夏至時節,「盛*必衰」,安心為上

31. 夏至時節的補心腎食方:桑葚膏

32. 獻給父親節的禮物—二子延壽茶

3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時節,排毒事半功倍

34. 小暑時節排血毒食方:皮蛋紅莧湯

35. 夏天如何判斷自己有血熱毒

36. 去夏季火毒的食方:蓮子心甘草茶

37. 抗夏季光毒的食方:胡蘿蔔番茄汁

38. 大暑時節,溼熱「煮」人,*是難熬

39. 大暑時節的祛溼熱食方:甜杏仁拌茴香

40. 大暑時節的祛暑飲方:忍冬甘草茶

41. 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時節

42. 夏季排毒的外用好方:三伏貼

43. 七夕女兒節,給愛的人熬一鍋「相思長生粥」

 

秋:該是轉身換一種活法的日子了

1. 立秋時節,「睡起秋色無覓處」,「一宿秋風不覺涼」

2. 為什麼會秋乏?為什麼立秋要貼秋膘

3. 立秋時節的食方:補氣黃耆粥

4. 處暑時節,暑溼猶在,「新涼值萬金」

5. 處暑時節的食方:出伏送暑補腎湯

6. 白露時節,一歲露從今夜白,易悲秋,宜養肺

7. 白露時節的養肺食方:紅酒燉梨

8. 金氣秋分,潤燥為先

9. 秋天有三燥(肺燥、腸燥、皮膚燥),會吃銀耳就能消

10. 求醫不如求銀耳:如何對症吃銀耳

11. 如何燉銀耳才能達到*好效果

12. 什麼時候吃銀耳比較好:從秋分吃到來年立春

13. 吃銀耳要注意什麼

14. 中秋養生,奧妙就在一個「水」字

15. 中秋吃冬瓜,能幫助腎臟排毒

16. 吃螃蟹大補,但要講緣分

17. 秋季健腎食方:送子蟹湯

18. 飲酒過多後的保肝食方:桂香醒酒湯

19. 寒露時節,露寒風冷,秋氣傷肝,幸有「天香」

20. 寒露時節的食方:桂子暖香茶

21. 重陽節,長生節,孝心節

22. 登高望遠,暢飲「空氣維生素」

23. 結緣茱萸(避邪翁),遠離病邪

24. 不能讓家裡老人的身體再「漏」了

25. 獻給老人的食方:山茱萸強筋壯骨湯

26. 結緣菊花(延壽客),保心血管無恙

27. 霜降時節,「昆蟲皆閉關」,養好肝血,準備貓冬

28. 霜降時節養肝血的食方:雙蓮烏賊湯

29. 秋季要凍下不凍上

30. 一日之內夜不食薑,一年之內秋不食薑

31. 秋季咳嗽有痰不能吃梨,用梨皮泡水喝

32. 秋季孩子感冒咳嗽時間比較長,能吃梨嗎

33. 秋天如何讓孩子少生病

34. 秋冬時節如何對付哮喘

 

冬: 養好「種子」,方能喜迎來年

1. 立冬開始,宜靜養,宜反思,宜補腎

2. 誰說素菜不補腎:「涼拌茴香菜」

3. 一口紅香茶,補腎細無聲

4. 立冬節氣:絕愛初冬萬瓦霜,相約白果烏賊湯

5. 初冬補腎的食方:白果烏賊湯

6. 立冬食方如何搭配,功效才迅捷不衰

7. 小雪時節「謹蓋藏」,一年的所得要在此時收倉入庫

8. 小雪時節的食方:補腎養藏湯

9. 仲冬「暢月」,*宜大補

10. 仲冬時節,要多待在安靜的氣場裡

11. 大雪時節的食方:大補養藏湯

12. 冬季腳後跟開裂(腎虛),要多喝大補養藏湯

13. 冬季腳後跟已經裂到流血了怎麼急救

14. 冬季補腎的食方:每天吃幾顆風乾板栗,補腎壯骨

15.「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冬至時節,進補三倍功

16. 冬至時節的食方:補心養陽湯

17. 為什麼燉「補心養陽羊肉湯」要放甘蔗

18. 冬至數九:曉妝染梅,「寫九」消寒

19. 小寒時節地氣寒,嚴防下半身的寒溼

20. 小寒時節的食方:糯米紅豆飯

21. 大寒時節「送寒氣」,*難將就「寒」

22. 大寒時節的食方:消寒糯米飯

23. 臘八節,感恩天地和父母的節日

24. 臘八節的食方:佛粥

25. 過年時候的開胃食方:臘八蒜

 

後記

「順時而食」的智慧


《四季养生智慧:古法今用,调理身心》 本书导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体现在对季节更迭的顺应与养生实践上。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依据四季变化,结合古代经典养生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知识,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日常调养体系。我们不追求某一特定病症的特效药方,而是致力于引导读者回归生命本源,通过日常饮食、起居、情志的细微调整,达到身体内在平衡,从而增强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一篇:顺应自然——四季节律与人体气机 本篇首先阐述了中医养生体系中关于“时令”的核心概念。自然界万物皆有其生、长、化、收的周期,人体脏腑功能也与此紧密关联。我们详细解析了春、夏、长夏、秋、冬五个阶段,不同时节天地间“阳气”与“阴气”的消长规律,及其对人体肝、心、脾、肺、肾这五大系统的影响。 春季:生发之始与肝气的舒展 春季万物生发,是阳气初升的季节。本书重点解析了春季养肝的必要性。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错误的应对方式,如过早进补或情志郁结,极易导致肝气不舒,引发头痛、失眠、情绪波动等问题。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选择适宜的蔬菜、野菜和温和的烹饪方式,温和助长春阳之气,使肝气顺畅。 夏季:阳气鼎盛与心火的调和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达到顶峰。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表排汗增多,容易耗伤津液,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我们侧重讲解“养心”的原则,强调清泄心火,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大量适合夏季的汤饮和粥品,旨在清凉解暑而不伤脾胃阳气。 长夏(湿季):脾土的固护与祛湿化浊 长夏,通常指夏末秋初,湿气重、气候闷热的阶段。脾主运化水湿,此时是固护脾土的关键时期。湿邪为患,轻则困倦乏力、食欲不振,重则影响气血生成。本书详细介绍了健脾祛湿的食材清单,并教授了如何利用简单的药食同源之物,如薏苡仁、茯苓等,来帮助脾胃恢复其“升清降浊”的功能。 秋季:收敛平和与肺金的润泽 秋季气候干燥,万物由盛转衰,强调“收敛”与“滋润”。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与外界气候变化联系最为密切。肺气受燥邪侵袭,易生燥咳或气虚。我们深入探讨了润肺止咳的天然食材,如百合、银耳、雪梨等,并指导读者如何调整作息,以适应昼夜温差变大的特点。 冬季:潜藏蓄势与肾气的封藏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是人体为来年储备能量的关键时期。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本书强调冬季应遵循“藏精于肾”的原则,避免过度消耗。我们将分享一些温和滋补的食谱,重点在于温补脾肾阳气,为来年生长提供坚实基础,而非盲目大补。 第二篇:日常调理——情志、起居与环境的互动 养生并非仅仅是吃什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情志调摄:五志与五脏的对应 人体的精神活动与情绪状态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愤怒伤肝、狂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本书提供了现代心理学视角的解读,并结合传统太极导引、经络按摩等方法,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并疏导不良情绪,使“气”行得通达。 起居有节:顺应生物钟的健康之道 我们阐述了《黄帝内经》中对“起居有常”的论述,并将其与现代生物钟(Circadian Rhythm)的研究相结合。重点讲解了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念,教导读者如何根据太阳升落和自身体感,科学安排睡眠时间、运动时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环境适应:居室与气候的平衡术 居室环境的干燥、潮湿、寒冷、闷热,都是对人体气机平衡的考验。本书会提供一些简易的室内环境调节方法,例如如何通过摆放植物、调节通风,以及利用简单的香薰,来优化居住环境的“气场”,辅助身体适应外部变化。 第三篇:体质辨识与个性化调养基础 我们深知“千人一方”的养生法并不可取。人体禀赋各异,体质是影响健康状况的基础。 本书介绍了辨识体质的简单方法,不拘泥于繁复的舌苔脉象,而是侧重于观察日常的食欲、睡眠、出汗、耐寒热等直观表现,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自己属于偏向于“平和”、“偏寒”、“偏热”或“偏湿”的体质类型。 基于这些初步认知,我们将提供一套通用的调养原则,指导读者在四季更迭时,如何微调自己的饮食结构,例如寒性体质者在冬季如何适度增加温性食物的比例,热性体质者在夏季如何增加清淡的蔬菜摄入,以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 结语:回归日常的生命智慧 本书旨在将深奥的中医养生理论,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可操作、可坚持的习惯。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部陪伴您探索自身生命律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指南。通过持续地观察、调整和实践,您将发现,最强大的疗愈力量,就蕴藏在您每日的起居饮食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四代中醫以食代藥》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带着年代感的字体和那种朴实无华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养生书”,它更像是从一个老中医的案头直接抄录下来的珍贵手稿。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读起来很踏实。我尤其欣赏它在“食疗”这个主题上所展现出来的深厚底蕴。市面上很多养生书都停留在“多吃点绿叶菜”或者“少摄入点糖分”这种非常表层的建议上,但这本书明显不同。它似乎非常强调“因人而异,顺应时节”的古老智慧。比如,它会细致地讲解在不同节气,身体脏腑的功能是如何变化的,并给出具体的食物搭配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推荐某一种“超级食物”。我个人一直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概念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是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也就是“吃”——来实践这一哲学的,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点。我期待着能从中找到那些真正适合我目前身体状态的食疗方子,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进补。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养生知识,不如说是一次对传统生活哲学的重新发现之旅。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闲谈家常,却句句珠玑。我特别喜欢它对“药食同源”的阐释,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视为普通的食材,在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精准的药用价值定位。比如,书中对如何利用常见的粗粮来调理脾胃湿气,讲解得极其细致入微,从选材到烹饪火候都有明确的指导,这种细致程度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真正地站在读者的角度,理解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可能遇到的健康困扰。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提及的一个小方子做了几周的早餐搭配,感觉身体的轻盈度确实有了一些不易察觉但确实存在的改善,这种循序渐进的效果比那种立竿见影的“速效药”更能让人信服和坚持下去。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食谱汇编,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节律的教科书。我看到它将重点放在了“疏肝、健脾、养肺、补肾”这四大基础功能模块上,这清晰地对应了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和五脏关联,非常系统化。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精力不济、容易疲劳,但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本书通过对不同脏腑功能的深入浅出的解析,帮助我定位到自己可能更侧重于脾胃的调养。里面的文字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对中医理论完全不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抓住核心思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非常重视“心”的调养,在食疗的间隙穿插了一些关于情志和饮食之间微妙关系的讨论,这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深度,让人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内在的精神状态,从根源上寻求健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鼓吹焦虑,不制造恐慌,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且充满自信的口吻告诉你:你的身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而食物就是最温和的工具。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具体食疗方时,对药材剂量和配伍禁忌的严谨性。比如,它会明确指出哪些体质的人在某些季节应该避免某些被大众认为是“滋补”的食物,这种避免“好心办坏事”的提醒非常宝贵。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菜谱,更像是一份个性化的健康指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果腹或口腹之欲,而是真正明白了每一口食物是如何与我们身体的内在环境进行对话和协作的。它教会了我如何倾听身体的细微需求,并用最自然的方式去回应。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类书籍保持着审慎的态度,是因为太多打着“古方”旗号的书籍,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缺乏真正的临床经验支撑。然而,《四代中醫以食代藥》给我的感觉是,里面的每一个食方背后似乎都有着扎实的传承和长期的验证。特别是在二十四节气这个脉络下,它给出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比如,在立秋时节,重点是如何润燥养阴,书里推荐的几种食材搭配,不仅味道宜人,而且制作过程简单到完全可以融入到忙碌的工作日午餐中。这种实用性和科学性(基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的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地方。它不是让你为了养生而去做一些反人类的、极度复杂的烹饪,而是让你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