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花史左编
定价:68.00元
售价:44.2元,便宜23.8元,折扣65
作者: 王路 纂修 李斌 校点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594160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明代是我国古代花卉发展良好的时期,《花史左编》原著诞生于明代,作者王路是明代学者,十分喜爱花卉,于丁巳年编成此书。明代文学家陈继儒为此书题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涵盖古代花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记载了古代各种花卉的名称、形态、季节特性、栽培事宜、作用,以及花的典故、传说、栽种器具等,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花卉的重要资料。
王路在小引中写道,“《左编》花之事迹计二十四卷,《右编》花之辞翰陆续品辑约一十二卷。”《右编》有其名而后来并未成书,因此只有《花史左编》一书。
《花史左编》原著没有标点符号,阅读十分费时费神,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花卉情况,本书由李斌教授校点,经过校点和重新排版,比原著更加方便阅读。
内容提要
《花史左编》主要记述了古代花卉的情况,内容涵盖了花卉的方方面面,包括花的颜色种类名称,到花的栽培方法和用途,再到花背后的故事和隐含的文化意象,记述极尽详细。
开篇有陈继儒的题词,给予此书高度的评价,“其所撰《花史》二十四卷,皆古人韵事,当与农书、种树书并传。读此史者,老于花中,可以长世;披荆畚砾,灌溉培植,皆有法度,可以经世;谢卿相灌园,又可以避世,可以玩世也。”
《浙江通志》载:“王路,《花史》二十四卷,有天启元年李日华序。”今此本二十七卷,无日华序,而前有陈继儒序与路所作小引,皆称二十四卷。又,此本二十五卷《花之友》、二十七卷《花之器》皆题“潭云宣猷驭云子补”,二十六卷《花尘》题“百花主人辑”,则路书本二十四卷,此三卷乃后人所补入,而刊书者并为一目耳。
因此,本书内容共二十七卷,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花卉的重要资料。目录
卷一 花之品
卷二 花之寄
卷三 花之名
卷四 花之辨
卷五 花之候
卷六 花之瑞
卷七 花之妖
卷八 花之宜
卷九 花之情
卷十 花之味
卷十一 花之荣
卷十二 花之辱
卷十三 花之忌
卷十四 花之运
卷十五 花之梦
卷十六 花之事
卷十七 花之人
卷十八 花之证
卷十九 花之妬
卷二十 花之兀
卷二十一 花之药
卷二十二 花之毒
卷二十三 花之似
卷二十四 花之变
卷二十五 花之友
卷二十六 花麈 附十无待
卷二十七 花之器
附录
作者介绍
王路,字仲遵,明代学者,浙江嘉兴人,对花卉有独特的见解。
李斌,博士,教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2003年7月起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工作,2012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有《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袁宏道后期诗文理论述评》《论晚明布衣文人的旅游活动》等。文摘
序言
《花史左编》,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醇厚的时间沉淀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知,一部好的古籍,往往能打开一扇认识过去的大门。王路先生,一位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被部分忽略的名字,却通过这部《花史左编》,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花卉世界的深刻洞察。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绝非仅仅是罗列花名、描述形态。它很可能是一部集植物学、文学、甚至是民俗学于一体的著作。想象一下,书中会是如何描绘那些历代文人钟爱的名贵花卉,它们是如何被引种、栽培,又如何在诗词歌赋中留下身影。而那些寻常的野花野草,是否也会在王路先生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情趣?李斌先生的细致校点,为我们提供了通往这部古籍的最佳路径,他的付出,是对文化传承的有力支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能学习到关于花卉的知识,更能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评分初见《花史左编》,便被这古雅的书名所吸引,仿佛能嗅到阵阵穿越时空的芬芳。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古典园林、钟情于花卉文化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期盼已久的珍宝。想象着明代文人王路先生,是如何将他对花的理解、观察与热爱,一一镌刻于文字之中,构建起这座精神上的“花史”花园。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花卉的著作,更是一扇窥探古人生活情趣、审美情操的窗口。书中收录的花卉品类想必是丰富多样的,从名贵罕见的奇花异草,到寻常巷陌的寻常花木,都可能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我尤其好奇,书中对于花卉的描绘,究竟是侧重于其 botanical 上的精确记录,还是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的咏叹与寄情?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浪漫巧妙融合。校点者李斌先生的辛勤付出,更是让这份古籍得以重见天日,这份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与执着,本身就足以令人感佩。我期待在这浩如烟海的书页中,寻觅那些失落的养花秘诀,体味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咏花诗篇,让我的心,也随着那些古老的花朵,一同绽放。
评分手捧《花史左编》,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简单的花卉志,不如说是一部承载着明代士人生活美学与自然情怀的文化史。王路先生,这位名字在史书中不算格外显赫的纂修者,却以他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宝贵的财富。我揣测,书中定然不乏对各种花卉的详细介绍,从它们的形态、习性,到栽培的注意事项,都可能被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但更吸引我的,是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意蕴。花,在古代文人心目中,从来不仅仅是植物,它们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寄托着高洁的品格,或是象征着某种人生哲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这一点,比如,王路先生是如何将某种花的特质与士大夫的精神品格相联系,或是如何通过描述花开花落来抒发人生的感慨。李斌先生的校点,更是为我们这些渴望亲近古籍的读者架起了一座桥梁,消弭了时空的隔阂,让我们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原著的魅力。这本书,无疑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评分读《花史左编》,我感觉自己像是踏入了明朝的一座秘密花园。王路先生的名字,虽不常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但正是因为有这样默默耕耘的学者,我们才能在浩瀚的史海中,打捞起如此珍贵的文化遗珠。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王路先生坐在书案前,手持笔墨,或是对着庭院中的一株花,细细描摹,或是翻阅古籍,考证辨析。书中收录的花卉,想必种类繁多,从名贵的牡丹、芍药,到雅致的兰蕙、梅竹,乃至寻常百姓家也能见到的茉莉、月季,都可能被收入其中。然而,我更期待的是书中对于花卉的“故事性”的挖掘。比如,某种花的传说、典故,或是历史上文人墨客与此花相关的轶事,都可能在书中有所体现。这不仅仅是植物学上的知识普及,更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彰显。李斌先生的校点工作,功不可没,他如同一个忠实的守护者,将这部古籍原貌呈现,让后人能够领略到王路先生当年创作的精髓。这本书,必将成为我案头常备的一部精神食粮。
评分翻开《花史左编》,仿佛听到了明代园林中幽幽飘来的花香。王路先生,这位用笔墨“纂修”花史的匠人,他的名字或许不被大众熟知,但他的作品却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是它可能包含的花卉种类有多少,更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古代,花卉与人的生活,与诗词,与画作,与节日,都息息相关。我期待在《花史左编》中,能够看到这些联系是如何被王路先生描绘出来的。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某种花的寓意,或是某种花在古代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作为香料、药材,甚至是节庆装饰。又或是,王路先生是如何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记录这些植物的。而李斌先生的校点,更是为这部古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阻碍,重新走进现代读者的视野。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美学对话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